檔案整理概述
檔案整理,就是按照一定原則對檔案實體進行系統分類、組合、排列、編號和基本編目,使之有序化的過程。檔案整理是檔案工作業務中的基礎環節,通過整理,使檔案能夠全面、系統地反映立檔單位的工作活動面貌,提示文件材料之間的相互聯系,以便于檔案的管理和利用。
(一)檔案整理的類型
檔案整理可以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1、系統排列和編目;2、局部調整;3、全過程整理
(二)檔案整理的內容和步驟
檔案整理的內容,從性質上分,包括系統化和編目兩部分。檔案的系統化,就是對檔案的內容和成份進行科學分析和綜合的工作,即按照一定的原則和方法對檔案分門別類、組織案卷、有序排列,使這構成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具體內容包括:區分全宗、全宗內檔案的分類、組卷、卷內文件的排列、案卷排列等;檔案的編目是以一定形式揭示和介紹檔案內容和形式特征的工作,具體內容包括:卷內文件的編號、卷內文件目錄和備考表的編制、案卷封面填寫、檔號和案卷目錄的編制等。系統化是編目工作的基礎,編目是系統化的體現。
(三)檔案整理的原則
檔案整理工作應該按照檔案的形成規律和特點,保持文件之間的歷史聯系,充分利用原有的整理基礎,便于檔案的管理和利用,這是檔案整理的基本原則。
1、保持文件之間的歷史聯系
所謂文件之間的歷史聯系,是指文件在產生和處理過程中所形成的內在聯系,主要表現在文件的來源、時間、內容和形式等方面。
2、充分利用原有的整理基礎
充分利用原有的整理基礎
充分利用原有的整理基礎,是指對于已經整理過的檔案,不要輕易打亂原有的整理體系,重新整理,這就是我國檔案蜀慣稱的“充分利用原基礎”。
3、便于檔案的保管和利用,是檔案整理工作的出發點和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檔案整理質量的最終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