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資料是有密級的,其等級是根據《保密法》有關規定進行劃分,確定檔案的密級,就是為了讓檔案工作人員根據不同的密級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提供利用檔案。但其秘密性不是一成不變的。如果一成不變地看待檔案資料的保密性,無視其秘密性的時效和范圍,將人為地增加檔案資料保密、管理難度,阻塞使用通道,增加使用成本,降低使用效率。那么,如何在實際工作中做好檔案的保密工作呢?
一、加大對檔案保密工作的宣傳力度
加強保密工作的宣傳是加強檔案保密建設的客觀要求,是每個檔案管理人員的神圣職責。能讓檔案利用者受到教育,知曉檔案法規,明確法律責任與違法行為界限等,就可以少犯法、不犯法。我國的檔案法制建設如何,除了取決于自身系統要素外,在很大程度上還受著社會環境的影響。產生這種現象的根源,一是宣傳不到位,二是執行力度不夠。因此應加大對檔案法制的深入學習與輿論宣傳,強化全員的保密意識,增強保密法制觀念,做好依法治密。
二、明確職責,強化檔案管理人員的保密意識和管理素質
檔案管理人員的特殊地位和身份,使其具備了知密早、知密多、知密深的特點,對檔案信息的保護負有比一般工作人員更為重大的責任。特別擔負利用服務工作的檔案管理人員,是利用制度的直接貫徹者,對檔案的安全負有直接責任,要持之以恒,時刻警惕,具備較高的職業素質,不僅要做到手續清楚,而且要防止“無形”儲存在頭腦中秘密的泄露。由于檔案管理人員經常接觸到檔案中涉及的一些未開放的信息(包括國家機密、商業秘密及個人隱私等),這些信息隨著主人的社會活動被帶到各個復雜的場合,往往一句話,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在不知不覺中就可能泄露了一些未公開的信息,所以檔案管理人員無論在什么場合,都應把保守檔案信息的安全作為自己神圣的職責和應盡的義務。
三、完善檔案保密工作制度
除制定檔案保密制度、檔案庫房管理制度、查閱檔案制度、檔案利用規章等制度外,檔案管理人員還要根據實際情況,對不同層次的利用人員確定不同的利用范圍,規定不同的審批手續,使提供利用工作有章可循,在大力開展檔案利用工作的同時,確保不失密、不泄密及文件的完好無損。各項檔案利用規章制度的條文應嚴密而簡明,便于執行,并在實踐中認真加以總結,不斷充實和完善,有效地規范和約束檔案建設及使用管理中的工作行為,使檔案使用管理始終沿著健康的軌道發展。
四、解放思想,正確處理檔案的保密與利用問題
在現實工作中,機密檔案應該保密,以免對國家或集體造成損失,但保密的目的就是為了利用,是需要在一定時間、地點、范圍限制內完成的,“保而不用”不僅會失去保的意義,更會失去檔案的存在價值。當然,利用必須是在保密基礎上的利用,無限制的利用會造成危害。所以,對檔案工作者來說,保密與利用兩者都十分重要,決不可偏廢。為了使檔案資料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首先要認真做好檔案的開放工作。開放檔案并不意味著要放棄保護國家秘密,而是在嚴格執行有關保密法規的基礎上,有序地正確地執行開放檔案的政策。做好這項工作,既需要檔案工作人員對保密法及相關制度規定非常熟悉,更需要相關人員都能嚴格執行有關的保密法規,做好對開放檔案的審查、調密解密及相關配套工作,以保證檔案開放合理有序的進行。
五、按要求、按標準做好檔案的解密工作
解密是由原確定密級的機關、單位或其上級機關進行。對于檔案管理人員應重點做好以下幾項工作:一是初審,根據規定要求對即將解密開放的檔案資料逐件進行審查,初步判定開放與控制使用范圍。二是中審,由具有較高政策水平和業務能力的同志,重點審查初審中沒能判定開放與控制使用的部分檔案,以確定其取舍。三是終審,由原確定密級的機關、單位或其上級機關有關領導,根據初審和中審的情況,權衡利弊,進行綜合分析、審查,最終決定與批準檔案的開放與否。
六、加強高密檔案的管理與監督措施
首先要設保險柜、保險鎖、防盜器,從保管條件上確保絕密檔案的安全;
其次,必須杜絕絕密和非密文件、高密級和一般密級文件混合組卷、混合保管、混合提供,以免造成擴散機密的漏洞。
再次,要統一組織安裝監控設備,完善監控機制,對某些為獲取憑證而來查閱檔案的利用者,要嚴格防止偷撕或涂改檔案,以免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失和丟失檔案情況。
為了檔案事業健康的發展,我們應從加大宣傳力度、強化人員意識、完善工作制度、正確處理保密與利用等方面做好檔案保密工作,更好地促進檔案為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