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人事檔案未來發展的設想
遠古時期人們為了社會交往和生活需要,創造了“結繩”和“刻契”的記事方法,可以說是最原始的檔案雛形。商代時期,“親貴合一”的人事制度的施行,催生了具有類似人事檔案作用的譜牒檔案。周代,為了適應分封制和宗法制度的需要,選人用人過程中形成了“冊命”、“薦書”,可以說是人事檔案的萌芽。漢朝的建立,形成了一個較長時期的安定繁榮的社會局面,國家有可能在更大范圍內選拔官員,在推薦與選拔過程中,記載個人“行、義、年”為內容的材料開始出現,朝廷對官員進行考核形成的考核材料及建立的功勞薄等保存下來,從而形成了較為完善的人事檔案。唐代,在官吏任用方面,開始實行開科考試,擇優入仕,以及嚴格的官吏銓選制度,這種用人制度使我國的人事檔案工作同步進入比較成熟的歷史新時期,同時設立專門的檔案庫“甲庫”來保管檔案。唐以后宋元明清沿用了唐代的科舉銓選制度,也承襲了唐代人事檔案工作的做法且有進一步發展。
新中國成立后,為了推動人事檔案工作的主體——干部檔案工作的健康發展,搞好檔案管理和建設問題,中央組織部先后四次召開干部檔案座談會。隨著社會濟經的發展,特別是高新技術的不斷創新和運用,檔案管理技術也在不斷發展創新和完善。從遠古時期的石刻到漢朝的竹簡,再到唐代的甲歷,新中國成立后,檔案工作不斷發展進步,資料內容不斷完善,制度不斷規范。現在,檔案工作進入了數字化信息化時代,可以預見,未來的檔案管理一定會更加智能、安全、高效、精準。
作者認為,檔案智能化是未來檔案管理的趨勢,基實現途徑主要有兩點。一是信息采集工作。從傳統紙質檔案材料向電子材料的轉變是實現信息化的必經之路。為實現信息化,首先要建立完善規范的檔資源制度,對各類檔案材料進行統一格式、標準。比如:統一各類表格,所有表格都采用打印方式填寫,只保留簽字和蓋章項,從而便于在數字化之后識別為電子數據。同時對所有材料的電子文件同時存檔,統一格式,便于直接導入檔案管理系統。二是建立科學高效安全的管理方式。基于信息化建設形成的數據庫,為智能化分析提供數據支撐,從而實現檔案資源收集、整理、審核、歸檔的智能化。基于信息化的實現,所有電子 檔案資源與實體檔案之間形成了實時精準關聯,利用智能化管理系統,對檔案材料中的疑點數據進行標注,進行人工審核,從而極大提高檔案管理效率和準確率。檔案智能化的建設將使得檔案管理更高效更安全,資源利用更徹底更全面,數據分析更直觀更精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