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央、自治區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為扎實抓好我市數字檔案館建設,加快檔案信息化進程,努力推動全市檔案事業實現跨越式發展。2017年,河池市各級檔案館加大檔案數字化工作力度,檔案信息化開創新局面。金城江區檔案館于11月啟動館藏紙質檔案數字化項目,至此全市12個檔案館全部踏上數字化檔案館的征程。羅城縣已搭建數字化檔案館的平臺,建立基于政務網(內網)在線檔案系統,待該縣縣政務網全線開通后,同時各單位可通過政務內網的檔案系統進行在線歸檔和歸檔著錄。2017年度全市檔案部門共掃描館藏紙質檔案505多萬頁,照片檔案2587張。我們的主要做法如下:
一、爭取領導重視,全力保障檔案數字化工作開展
河池市各級政府重視加強對檔案信息化建設的領導,把各級檔案館信息化建設項目列入本級政府電子政務“十三五”規劃重點建設項目建設實施方案。截止2017年,河池市各級政府在經費極為困難的情況下,向市、縣(區)檔案館投入了982萬元開展檔案數字化工作。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李建設到市檔案局調研,要求市檔案局研究制定本級檔案數字化計劃及經費需求上報市人民政府,并召開專題會議研究2017-2020市本級檔案館開展檔案數字化工作經費問題。各縣(市、區)分管和聯系檔案工作的領導也積極主動深入各檔案館調研,并千方百計為各檔案館開展檔案數字化工作協調解決人員、經費和場地等問題。2017年,金城江區區委常委會議研究同意,撥付34萬元作為區檔案館開展檔案數字化工作經費;宜州市財政年度撥付90萬元開展檔案數字化工作;天峨縣政府常務會研究同意縣檔案館館藏檔案數字化加工進行一次性招標,分四年實施,按合同分年度支付工作經費,招標控制價在160萬元。由于市、縣(市、區)領導的重視,有效地推動了全市檔案數字化工作的扎實開展。
二、分步實施,穩步推進數字化檔案館建設
全力推進檔案數據庫建設,全市各級檔案館實現全館案卷級目錄、文件級目錄100%數字化。按照優先服務重點的思路,各級檔案館以便民利民惠民作為檔案數字化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重點把館藏民生檔案先行數字化,特別是對館藏部分利用率較高的紙質檔案及珍貴檔案進行數字化全文掃描,并通過移動硬盤、刻錄光盤等存儲介質對數據進行了備份和異地保存。通過分期分批地開展檔案數字化工作,2017年共完成掃描505多萬頁。據統計,全市各級檔案館累計完成全文掃描紙質檔案1582萬頁。其中宜州區、羅城縣檔案局基本完成館藏檔案數字化工作。羅城縣以新建設的國家綜合檔案館為契機,同步開展數字檔案館基礎建設,投入80萬元對館內局域網進行升級改造,建立了電子備份中心,增加了基于政務網(內網)在線檔案系統,增加了數據庫系統和運行系統,實現了保密檔案與開放檔案分數據系統進行查閱,在政務網在線檔案系統為每個單位都預留有IP端口,待政務網全線開通后,各單位可通過政務內網的檔案系統進行在線歸檔和歸檔著錄,率先完成了數字檔案館基于政務網的檔案服務平臺、公眾網的檔案信息服務平臺的構建,數字檔案館建基礎進一步夯實。
三、規范檔案數字化流程,確保檔案信息資源安全
在檔案數字化過程中,為確保實體檔案和數字化成果的安全,我市各級檔案館建立健全各項檔案數字化工作制度,細化檔案數字化工作標準,規范檔案掃描、圖像處理、圖像存儲、數據掛接、備份刻盤等流程管理。嚴把項目外包服務關,明確采購內容及要求,通過競爭性談判和公開招標的方式選擇有專業資質的服務公司。嚴抓過程管理,杜絕檔案信息外泄。與外包公司、外聘工作人員簽訂安全保密協議,并進行登記備案;設立獨立的數字化工作場所,安裝監控設備,對工作工程實行全程監控,并封閉數字化設備的信息出口,防止信息外泄;做好數字化數據成品的備份,所有數據都實行多套、異質備份,市檔案館建立了電子文件(檔案)備份中心,對市、縣(市、區)檔案館紙質檔案掃描數據進行易地、異質備份,確保檔案信息數據得到有效、安全保管。
四、加強培訓工作,提高檔案數字化成果質量
重視信息化人才培養,提高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市檔案局注重加強檔案干部教育培訓,組織市、縣(市、區)機關檔案工作人員參加國家檔案局舉辦的數字化業務培訓班。都安縣檔案局派3名業干部參加國家檔案局檔案干部教育中心舉辦的電子檔案管理與數字化檔案館(室)建設業務培訓班學習。同時,為確保檔案數字化成果的質量控制,河池市嚴把數字化加工項目驗收工作,設置了外包公司自檢、檔案局項目負責同志抽檢、驗收小組聯合檢三重驗收環節,確保最終質量成果符合技術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