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民生問題自古以來就是關系國家民族穩定和諧,經濟社 會繁榮昌盛的頭等大事。建設和諧社會,解決民生問題,需要各行各業的共同努力。檔案工作是維護史實,傳承文明,服務社會的一項基礎性工作,關注民生,關注民生檔案工作,是檔案工作者的職責。
一、漯河市民生檔案和民生檔案工作概況
民生檔案包括各類與民生有關的專門檔案。目前,沒有規范的定義。通俗的講:是指過去和現在的國家機構、社會組織以及涉民單位從事社會活動中直接形成對國家、社會和國民有保存價值的各種文字、圖表、聲像等不同形式的歷史記錄。漯河市產生民生檔案的單位涉及面廣,種類繁多,目前,我市檔案行政管理部門管理的民生檔案有:房地產檔案、婚姻檔案、土地檔案(地籍、地地承包、土地流轉)拆遷檔案、移民檔案、城市低保檔案、弱勢群體檔案(老、弱、殘疾人檔案)、社保檔案、復退軍人檔案、就業人員檔案、失業人員檔案、宅基地檔案、居民健康檔案等。還有常規管理的戶籍檔案、干部職工人事檔案、計劃生育檔案、學籍檔案等。別外還有新形成的新型合作醫療檔案、就業培訓檔案、民情檔案(信訪)、新型合作經濟組織檔案、新型服務性組織檔案、新型勞資關系檔案、產品質量檔案、民營企業檔案等等。截止2009年4月底,相對管理較規范的涉民單位的專門檔案初步統計有:612739卷(冊),其中房地產檔案(產權產籍檔案)18萬卷,婚姻檔案(涉外婚姻)479卷,土地檔案(地籍檔案)56328卷,移民檔案134卷,人事代理檔案(城市低保、社保檔案、就業檔案)5萬卷,學籍檔案222798卷,居民健康檔案(病案、防疫、疾控、執法案件檔案),特殊群體檔案18.3萬卷。保管狀況參差不齊,系統管理部門領導比較重視,硬件設施較好,業務建設管理規范,實行了現代化管理,建立了電子檔案管理數據庫,實行了機上查詢利用,建立了民生檔案專題目錄,信息開發到位,但有的單位領導不夠重視,對涉民檔案的收集不夠齊全,整理不太規范,管理不夠科學,有的沒有實行集中統一管理。
漯河市檔案行政管理部門近年來不斷增強為民服務意識,加大了涉及民生檔案的管理力度,每年都要深入到民生檔案管理部門,對地籍檔案、產權產籍檔案、婚姻登記、勘界檔案、勞動社保檔案等各門類檔案進行重點指導和監管,每年開展的檔案行政執法檢查都把民生檔案工作納入了對涉民部門的檔案行政執法檢查范圍。漯河市市、縣(區)檔案館藏資源中民生檔案3224卷。但是,涉民檔案中知青檔案、招工檔案、學籍檔案、人口普查檔案,建立了專題目錄數據庫對外提供利用,知青檔案利用率最高,其次是招工檔案和學籍檔案,方便了民眾利用,解決了不少實際問題。
二、民生檔案工作取得的成效
1、利用民生檔案,服務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幫助農民發家致富,提高了黨和政府的威信。近幾年,黨中央、國務院和各地黨委、政府在改善民生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政府措施。特別是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發展都離不開檔案工作做后盾。村級檔案建立后,從檔案資料中可以隨時查找各種數據來借鑒,通過查閱技術資料,全面分析本地資源、地理、氣候、人才等方面技術指標和優勢,為農業結構調整提供科學依據。如:郾城商橋鎮前甄村的村干部,利用檔案對照多年的農業年報,發現全村有2000多畝屬于老砂地,不宜種植糧食作物,而多年來卻堅持“以糧為綱”的思想,一直種植高產小麥,投入產出幾乎持平,農民得不到實惠,于是他們根據檔案資料,經過調查研究,從2003年起有計劃地進行農業結構調整,擴大經濟作物面積,全村農民人均收入較往年有了明顯提高。老百姓認為這是黨的政策好,黨的干部為民著想了。
2、利用民生檔案,維護了公民權益。許多公民通過利用檔案,享受到黨和政府的惠民政策,維護了自己的權益。如鄭州市某企業職工曹女士在辦理退休手續時,拿不出曾經下鄉的憑證,因而工齡被少算了幾年。在漯河市檔案館查到自己下鄉的檔案憑證后,她激動地說:“檔案館象太陽一樣,給我溫暖,給我希望。”
3、利用民生檔案,維護了社會穩定。各級檔案部門提供民生檔案作為憑證,化解農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平息了不少上訪、打官司的案件,有效地維護了社會的穩定,促進了社會和諧。如:在農村,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就是村務是否公開,農村基層干部所從事的一切公務活動,大都牽涉到每個村民的切身利益,通過建立村級檔案,有效地避免了“暗箱”操作現象,全村公務活動中產生的黨、政、財等一切文件材料統一立卷歸檔,集中保管,大大增強了透明度,凡是村級檔案齊全、完整、規范的地方,群眾的信任度就高,檔案工作也普遍得到歡迎和贊揚。
三、進一步做好民生檔案工作的思考
1、加強監督指導,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良好氛圍。一是加強監督指導力度。檔案行政管理部門要本著以人為本、對群眾負責的態度,針對實踐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認真地想辦法、想對策,切實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積極發揮檔案工作服務民生、為人民造福的職能。同時要通過制定相關規范性文件,確保將各種新形成的與民生有關的文件材料及時收集歸檔。二是加大宣傳推廣力度。檔案部門要通過媒體報道、編發宣傳小冊子、舉辦展覽、召開現場會等各種 形式,廣泛宣傳檔案工作服務民生的各種好做法,宣傳民生檔案發揮各方面重要作用的典型事例,使廣大人民群眾了解檔案中確實有與自己利益息息相關的內容,確實能幫助他們解決一些身邊的實際問題,從而促使他們自覺地、主動地、有意識地用檔案來解決自己的困難,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從而對檔案工作服務民生給以全面的推動。
2、明確建檔范圍,科學整合民生檔案資源。一是必須改變觀念,樹立大資源大檔案的意識,爭取領導的支持。要整合檔案資源,必須打破行業、部門、單位所有制的限制,必定涉及到各部門的利益。檔案部門要堅持科學發展觀,抓住有利時機,轉變觀念,確立大資源大檔案的意識,不怕接觸矛盾,主動向黨委和政府請示和匯報,積極爭取領導的重視和支持,調整各方的利益,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和協作,促進民生檔案資源的有效整合。二是強化綜合檔案館的職能,充分進行內容整合。我們必須強化檔案部門的資源管理職能和調控能力,把分散在各個部門、行業的民生檔案資源有機地整合起來。大量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相關的民 生檔案,如房地產檔案、婚姻檔案、知青檔案、改制企業檔案、土地承包檔案、林權制度改革檔案、農村稅費改革檔案、城市低保檔案、農民工檔案、勞模檔案、學籍檔案、移民檔案、拆遷檔案、社保檔案、復退軍人檔案等,按規定應移交檔案館的,應及時從形成檔案的各個部門接收到檔案館;按規定由各單位保管的應及時移交一套檔案目錄或電子文件信息給檔案館,使大量的民生檔案信息由分散變集中,檔案館為民生服務有了更加充足的資源,檔案館的專業服務優勢也要到更加充分的發揮。
3、開發檔案資源,服務社會民生。一是改進和更新檔案利用的方法與技術,加強檢索工具體系建設,建立民生檔案目錄中心。目前,各級檔案部門的檔案檢索工具種類單一、功能不全、檢索速度慢、效率低的現象普度存在。隨著社會對民生檔案的利用需求,傳統的檔案利用方式與方法已不適應廣大人民群眾的需要和檔案信息加工的需要,因此,檔案部門必須大力改變和更新檔案利用方法, 并盡可能地使用現代科學技術,特別是計算機技術和現代縮微技術等。力求使檢索工具符合規范標準,把館藏民生檔案的內容特征、形式特點和儲存地點揭示出來已成當前需要。從市到縣區的檔案部門可以逐步建立民生檔案目錄中心,將本地區或本系統保存的民生檔案資料,通過集中目錄的方法,實現檔案資源的有效共享。二是積極創造有利條件,推動民生檔案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的自動化、網絡化建設。第一,重視數據庫和數字檔案資源建設。開展網絡檔案服務,同時,要把網上檔案信息資源的組織和整理放到重要位置,檔案數據庫和數字檔案資源建設越有成效,網絡檔案服務也就越有保證。第二,構建檔案網絡管理體系。創造條件加快文檔資源管理的網絡建設,完善一批內部局域網,加強館際合作,實現資源共敦。第三,保證檔案數字化的質量,確保其完整、準確、系統,是網絡檔案服務的重要保證。
4、改善服務條件,提高服務質量。一是加強檔案干部隊伍建設,提高檔案人員素質。在新形勢下,要不斷提高檔案工作人員綜合素質,提高為人民服務的水平。檔案工作人員不僅要參加業務、專業知識培訓班,還要不斷學習科學知識,特別是計算機技術,逐步掌握信息技術為民生檔案工作服務,提高自身的崗位素質和業務水平。此外,還要努力開拓新的培訓渠道,利用社會力量開展培訓,通過對檔案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培養一批從事民生檔案工作的力量,不斷充實檔案干部隊伍。二是更新觀念,堅持一切為了人民,處處方便人民。要根據有關規定,在保守各種秘密和個人隱私的前提下,劃定開放范圍,制定利用辦法, 簡化利用手續,配備利用設施,為人民群眾獲以涉及自身權益的檔案信息提供實實在在的便利。接待利用檔案的普通群眾,檔案人員要耐心細致,周到熱情,遇有查閱非本館保存范圍檔案的利用者,要主動提供線索,為利用者盡快查找到所需的檔案提供幫助。為了方便人民群眾,檔案部門要進一步豐富服務手段,如開辟民生檔案服務咨詢熱線、接受電話預約查檔、民生檔案利用服務進社區到鄉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