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清當前身處何處,才能認清今后怎么發展。對檔案工作者尤其是各級檔案部門領導者來說,認清目前全國檔案工作的基本狀況或所處的位置,對制定“十三五”的發展藍圖、明確“十三五”的奮斗目標和指導思想,相當重要。
目前我國檔案工作到底處于一個什么狀態呢?我的基本判斷是:以2014年2月中辦、國辦《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檔案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發布為標志,我國檔案工作正處于一個以服務大局和服務民生為中心、以“三個體系”建設為重點、事業發展得到有力保障的新常態。所謂新常態,我借用的是一個新的目前流行的熱詞,我用它指的是在很多方面區別于以往、當前已不可逆轉、今后還將相對穩定地持續一個時期的新的情況、新的狀態,新的階段、新的平臺,新的層次、新的臺階,新的水平、新的境界,新的格局、新的氣派,新的水平、新的存在。這一新常態,是以往檔案工作的新的升級版,是對以往檔案工作在繼承基礎上的開拓創新、發揚光大,是全國檔案工作者多年積累、共同奮斗的結果。這一新常態,是我們今后開展檔案工作所切實面臨且必須考慮的基本情況、基本形勢、基本起點,今后,我們必須站在這個新起點上,繼續引領檔案工作的新發展。
一、檔案工作新常態的標志是什么?
我國檔案工作新常態的顯著標志是什么?我認為是中辦、國辦《意見》的印發。為什么呢?因為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意見》總結并肯定了前一時期我國檔案工作的各種經驗和做法,從而確認了過去幾年我們對檔案工作的一些新認識、新提法,確認了過去幾年我們在檔案工作中的一些新做法、新舉措,新創造、新實踐,使得這些新政策、新措施在今后一個時期,還會繼續得到繼承、得以沿用、得到延續。如果說,我們過去在檔案工作中的一些新提法、新做法,在《意見》發布前,還沒有得到全面認可、沒有形成全面共識的話,那么,在《意見》發布后,經過《意見》的總結和肯定,在全國檔案界以及全社會得到了全面認可,形成了全面共識和統一認識。
第二,《意見》提出了一些目前檔案界尚未做、或正在準備做、或剛剛開始做的新的前瞻性、指向性、引導性政策,畫出了未來檔案工作發展的路線圖和大輪廓,為未來檔案工作指明了方向和道路,將成為未來一個時期檔案工作的指導和遵循,必將奠定未來一個時期我國檔案工作的新格局,鞏固并擴大我國檔案工作的新疆界、新領域、新版圖。在可預見的未來10年左右里,我國檔案工作都將會在《意見》所提出的大思路、大框架、大格局之下發展。為什么呢?因為《意見》是除《檔案法》以外我國檔案工作的最高文件,在可以預見的未來10年左右里,很難再由中辦、國辦發布這樣全面系統的專門論述檔案工作的文件,這一文件,將在未來10年左右里繼續生效、繼續管用。這就使得此前幾年與此后10年左右,共同形成我國檔案工作發展中的一個新的臺階、新的格局、新的階段,也就是本文所說的新常態。
二、檔案工作新常態的具體表現是什么?
檔案工作新常態有些什么具體的表現呢?我至少可以列出以下種種。
1.各級領導高度重視檔案工作。如:
①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專門就利用歷史檔案反擊日右翼言論作出重要批示,并多次圈閱檔案工作文件;2015年又多次批示、圈閱檔案工作文件和檔案專題材料。這種重視力度是前所未有的。
②2009和2010年,胡錦濤同志在任總書記時,先后對新時期檔案工作者的楷模劉義權同志的事跡作出批示、到醫院看望劉義權同志、觀摩表現劉義權同志先進事跡的話劇《生命檔案》。這是史上空前的。
③在最近幾年的總理《政府工作報告》中,多次列入檔案工作的內容。這是前所罕見的。
④2014年,多位國務院領導就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的新館建設問題作出批示。這也是前所罕見的。
⑤2014年一年中,黨和國家領導人批示和圈閱檔案工作文件的,共有40多人次。數量之多前所未有。
⑥2014年中辦、國辦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檔案工作的意見》,發到縣級以上各級黨委、政府,這是20多年來第一次。文件提出了5個方面、20多條指導意見,其對檔案工作認識之深刻、覆蓋之廣泛、指導之全面、要求之具體,都是前所罕見的。之后,各級地方黨委、政府也陸續以兩辦名義發布實施意見,提出了許多細化的、實際的、富有創造性的、能解決具體問題的、“含金量”較高的措施。這種情況也是前所罕見的。
⑦2011年全國經濟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中列入檔案工作內容,這是20多年前“六五”計劃之后的第一次,也是史所罕見的。
⑧各級黨委、政府部門的主要領導和分管檔案工作的領導,經常出席檔案部門的活動或對檔案工作作出指示、提出要求,有的省級分管領導一年當中幾次甚至十幾次關心支持檔案工作。這種現象前所罕見。
⑨檔案工作比較普遍地列入到各級黨委、政府的工作報告、五年規劃、專項規劃、年度計劃之中,有的還列入年度考核中。這也是前所罕見的。
2.各級政府加大對檔案工作的投入。如:
①國家發改委從2010年開始,由中央投資補助建設中西部地區縣級檔案館,到2015年共投資40多億元,同時,各級地方配套的資金則要數倍于此。在全國財政早已實行“分灶吃飯”的情況下,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的這一支持力度是前所未有的。
②最近10年來,財政部連續每年撥款9000萬元,用于全國重點檔案的搶救和保護。其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③國務院在汶川地震等大災后的重點災區重建計劃中,都把檔案館建設納入其中,這是前所未有的。
④汶川地震后,財政部專門撥款1000多萬元,用于搶救從地震廢墟中挖掘出來的破損檔案。這也是前所未有的。
⑤國務院三峽辦從三峽工程經費中,專門撥出近億元,用于移民檔案的接收和保護,前所未有。
⑥財政部對中央檔案館和一史館、二史館的檔案數字化經費,都是需要多少撥多少,充分滿足、全力保障。很多地方政府對檔案數字化經費也投入很大,給予滿足。檔案工作專項經費的投入之大,前所罕見。
⑦不少省份的財政明確按照檔案數量,給檔案館撥付每卷若干元的檔案管護費。對檔案日常管護工作的投入之大,前所罕見。
⑧各級政府對檔案館現代化設備的經費投入巨大,不少檔案館的現代化設備幾乎是應有盡有,有的甚至領先于世界,令國外同行非常羨慕。
3.社會各方面積極參與檔案工作。如:
①有關部門主動吸收檔案部門參與有關重點工作、重大活動。如國務院三峽辦吸收國家檔案局參加三峽工程檔案驗收;農業部等中央部委吸收國家檔案局參加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領導小組并聯合發布有關文件。一些地方黨委、政府主動讓檔案部門拍攝重大活動或收集重大活動檔案。各地的大型活動組委會,如奧運會、世博會、亞運會、全運會等組委會,吸收檔案部門參加并提前介入檔案收集工作。這種情況,前所罕見。
②宣傳部門積極宣傳檔案。各級檔案部門舉辦檔案展覽、出版檔案史料、拍攝電視紀錄片、發布專題檔案網絡視頻等,各級媒體都積極報道,主動宣傳。有的媒體還與檔案部門合辦有關欄目或節目,專門宣傳檔案。
③一些專業公司參與檔案工作。近幾年中,不少社會上專業公司或中介機構,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工程招標等形式,為檔案部門托管檔案、整理檔案、修復檔案、掃描檔案、編研檔案、制作檔案展覽、拍攝檔案電視片、維修保養檔案設備等,參與檔案工作。這是前所未有的。
④很多家庭建立家庭檔案。不少地方的檔案部門積極創新,大力推動家庭建檔,由點到面,為很多家庭建立了家庭檔案,把檔案工作滲透進了社會的細胞當中,把檔案工作的根深扎進了社會的最底層,讓檔案工作廣泛存在于千萬家庭和億萬群眾之中。家庭檔案的建立之多,前所未有。
⑤越來越多的人向檔案館捐贈檔案。近幾年,國內知名人士或普通群眾、海外華人、外國人士向我國各級檔案館捐贈檔案的越來越多。
⑥一些民間收藏人士自愿與檔案部門合作,加入檔案學會、向檔案部門捐贈檔案、與檔案館共辦展覽或合出圖書等,前所未有。
⑦一些企業家自愿出資建立檔案基金。這種情況雖然不多,但已有出現,這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新現象和好現象,它將在未來不斷增多。
4.檔案機構和人員地位顯著提高。如:
①檔案機構部分升格。黨的十七大和十八大期間,在國家嚴格控制機構升格的大環境中,仍有3個省級檔案局館和部分地、縣檔案局館提了級別升了格,提高到了應有的地位。
②檔案人員普遍“參公”。“十一五”以來,中央和少數省的檔案人員由過去的事業編變為行政編,由參照公務員管理到納入公務員;絕大多數地方的檔案人員參照公務員管理,地位得到應有提高。這是前所未有的。
③檔案工作者的先進事跡由中央媒體宣傳到全國。2007年以來,全國先后有4名檔案工作者的先進事跡進入中央各大媒體的“時代先鋒”欄目,被宣傳到全國,家喻戶曉。“時代先鋒”欄目,是中央各大媒體共同設立、專門宣傳各行各業先進模范人物的欄目,檔案工作者頻繁進入這個欄目,顯示出社會對檔案工作者是一視同仁的,標志著檔案工作者社會地位的顯著提高。此外,還先后有2名檔案工作者榮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光榮稱號。其中,劉義權同志不僅得到胡錦濤同志的親切關心,而且還由中宣部等中央部委聯合組織在人民大會堂召開先進事跡報告會,中央政治局常委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報告團成員,在京的中央國家機關、中央企業、軍隊都派人參加了報告會,會后,報告團又到全國巡回報告。檔案工作者的這些殊榮,都是前所未有的。
④檔案干部培訓班進入中央黨校和浦東干部學院。從2009年開始到現在,國家檔案局每年都在中央黨校和浦東干部學院舉辦檔案領導干部培訓班。這是先于其他不少兄弟專業系統、讓檔案人員頗感光榮和自豪的,前所未有。
5.普遍建設功能齊全的新型檔案館。近幾年在中央投資的拉動下,很多欠發達地區也配套一部分資金建了一批新的檔案館,同時,發達地區也由地方投資建了一批新檔案館。這些新檔案館,基本都是面積達到國家標準和檔案館建筑設計規范,功能齊全、達到“五位一體”要求,具有電子文件備份中心、政府公開信息查閱中心、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前所未有的新功能,有的地理位置非常好,有的還因其具有獨特風格而成為當地的地標性建筑。還有一批省級檔案館面積超過5萬平方米、地級檔案館面積超過2萬平方米、縣級檔案館面積超過1萬平方米。這些新型檔案館建筑的崛起,標志著我國檔案事業的雄起、檔案工作社會地位的拔起。它們改變了過去檔案館人員的角落感、簡陋感、局促感、低人一等感,也改變了過去人們對檔案館所存在的邊角、低矮、破舊、簡陋的印象。這種情況,史所罕見。
6.電子檔案與非電子檔案并存。現在,無論是檔案館,還是檔案室;無論是存量檔案中,還是增量檔案中,都是既有傳統的非電子檔案,也有新型的電子檔案。特別是電子檔案正在變得越來越多,所占比例也越來越大,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7.政府公開信息進入檔案利用體系。自2008年《政府公開信息條例》實施后,各級國家檔案館普遍按照《條例》要求接收政府公開信息并設立政府公開信息查閱場所,這使我國各級國家檔案館,不僅具有歷史檔案可供利用,而且還具有現行文件可供利用;不只是檔案資料利用中心,而且也是政府公開信息查閱中心。政府公開信息即現行文件進入檔案利用體系,擴大了檔案館的服務范圍,增強了檔案工作的社會作用。它和此前幾年已經不斷開展的已公開現行文件利用工作一起,使我國的檔案利用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大變化。
8.民生檔案大量進入國家檔案資源體系。在“建立覆蓋人民群眾的檔案資源體系”和“服務民生”的思想指導下,很多檔案館、檔案室積極接收各種涉及民生的專業檔案,使大量民生檔案進入國家檔案資源體系。我國檔案資源的成分發生了前所未有的重大變化。
9.檔案管理全面走向自動化、智能化。很多檔案館自動報警、自動滅火、自動調控溫濕度、自動調檔還檔、自動檢索、自動利用、自動統計歸位,有些還是遠程控制、遠程自主利用的,智能化水平不斷提高。有的地方還提出建設“智慧檔案館”,進一步提高自動化、智能化水平。
10.檔案資源科學整合。各級檔案部門以各種形式對檔案資源進行科學整合。有的把專業檔案館與綜合檔案館進行合并,對檔案資源實體進行整合。有的把鄉鎮或專業檔案館作為國家檔案館的“分館”,從體制上對檔案資源進行整合。有的地方實行“村檔鎮管”,對農村檔案資源實行集中管理。有的通過網絡實行“跨館查詢出證”,在更大范圍內實現虛擬形式的檔案資源整合、共享。
11.人民群眾成為檔案利用主體。隨著黨和國家各項惠民政策的實施,越來越多的普通百姓開始利用檔案來享受惠民政策,人民群眾逐漸成為我國檔案利用的主體。2007年我到一些地方的檔案館調研時發現,檔案館的利用者成分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普通百姓代替過去的公務人員、專家學者而成為檔案館利用的主體人群,占了大多數,成了主角。這一“利用拐點”形成后,正不斷擴大。各級行政服務中心、各級國家檔案館的檔案利用主體,都是為解決個人切身利益問題而利用檔案的普通百姓。即使在不少機關、企業檔案室,利用者中也有很多是普通職工,他們利用檔案的目的是解決自己的民生問題。這種情況前所未有。
12.檔案開發利用多渠道進行,特別是運用新型大眾傳媒進行。各級檔案部門在繼續運用圖書、報刊、展覽等傳統媒體開發檔案資源的同時,更加注重與時俱進,創造性地廣泛運用電視、計算機網絡、手機等新型的大眾傳媒開發檔案資源,為檔案開發插上現代傳播技術的翅膀,把檔案開發利用的效益放大了成千上萬倍。
13.檔案宣傳進入國家宣傳的大平臺、大網絡、大體系,上升為國家宣傳,成為國家宣傳的一部分。這是前所未有的新景象。
在檔案工作者先進事跡的宣傳方面,2007年卞峰煜同志的先進事跡、2009年劉義權同志的先進事跡,都是由新華社首先在其高級內部刊物《國內動態清樣》上報道的。2007年以來卞峰煜、劉義權、朱志偉同志的先進事跡,也都是由中宣部根據國家檔案局的意見而向中央各大媒體發出通知,統一在“時代先鋒”欄目中進行聯合宣傳的。2009年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劉義權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也是由中宣部牽頭組織的。此外,中宣部還根據公安部門的意見,在中央各大媒體的“時代先鋒”欄目中,宣傳了公安檔案工作者顧金鐘同志的先進事跡。
在檔案內容的宣傳方面,2008年國家檔案局制作的關于西藏問題的5個檔案專題網絡視頻的發布,2014年吉林省檔案館的涉日檔案宣傳,2014和2015年國家檔案局制作的涉日問題的6個檔案專題網絡視頻的發布,都是由中宣部、中央外宣辦等全國宣傳主管部門通過發通知、召開中外記者新聞發布會、組織中外記者參觀、組織召開相關學術研討會等方式,推介到國內外各主要媒體,在國內外各種主流媒體、大眾傳播媒體上進行多媒體、聯動式、立體化、連續滾動性宣傳的。其中不少宣傳得到總書記的批示和同意,得到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委員中多位主管領導的指導和協調。2015年國家檔案局與有關單位合拍的365集文獻電視片《抗戰史上的今天》,中央檔案館《中央檔案館藏日本戰犯筆供匯編》一書的編輯出版,總書記和有關中央領導也分別作出批示進行指導和協調,中宣部也按中央領導同志的批示進行了落實。
在檔案工作的宣傳方面,2011年建黨90周年前夕,“中外記者走進中央檔案館”宣傳活動,是由外宣辦安排、組織并主持的。
14.檔案實體安全與信息安全共同成為檔案安全的主題,而且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日益上升。隨著電子檔案數量的增多和檔案與政府公開信息遠程利用情況的更加普遍,檔案信息安全事故時有發生,檔案信息安全問題日益突出,檔案安全不但面臨著檔案實體的失密、受損、被盜、被毀等傳統問題,而且面臨著檔案信息的失密、被篡改、消失、讀不出等新問題,檔案信息安全不但與實體安全共同成為檔案安全的主題,而且將會更加受到關注和重視。
15.新的專業檔案不斷形成和建立。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的不斷變化,各種新的專業檔案不斷形成,如城鄉居民健康檔案、城鄉居民社會保障檔案、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檔案、土地確權登記頒證檔案、農產品檢測檔案、環境監測檔案、專業合作社檔案、外來人員居住積分檔案、社區矯正檔案、領導干部和司法人員干預司法檔案等等。各種新的檔案形成后,各級檔案部門主動跟進,制定管理辦法,進行業務指導和法律監督,建立了許多前所未有的新的專業檔案。
16.檔案工作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增大。近幾年來,隨著社會各方面檔案利用需求面的擴大和量的增加,各級檔案部門主動適應,積極擴大服務領域,更新服務方式,提高服務質量,努力滿足日益大幅度增長的檔案利用需求,為領導決策、經濟建設、政治穩定、社會治理改善、文化繁榮、環境保護、黨的建設偉大工程的推進、國防和軍隊建設、祖國統一大業的推進等,提供了大量檔案,檔案的作用進一步充分發揮,檔案工作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貢獻率大幅度提高。
認識新常態,是引領新常態的前提和基礎。只有認清這些事實和基本情況,認清這些逐步發展的趨勢,才能準確確立我們事業目前所處的坐標,正確辨明我們前行的方向,從而科學引領我們在“十三五”期間取得新的更大發展。這就是正確認識檔案工作新常態的意義所在。
(本文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國家檔案局原局長、中央檔案館原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