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檔案文獻資料的收集技巧和方法(上)
作者:畢瑾耀 陳建
來源:《山東檔案》
在檔案文獻編纂工作中,編纂者在確定編纂題目后,將能反映選題的檔案文獻資料進行查找整理,以供進一步挑選,此即為檔案文獻的收集過程。“收集工作是具體編纂工作環節的重要開端”,收集檔案文獻就是為檔案文獻編纂尋找原料的過程,其地位和作用不可小視。筆者認為,“全面”“巧妙”“科學”是做好文獻資料收集的三大法寶,三者貫穿于檔案收集工作的全過程,相互協調、相互配合,缺一不可。
一、要全面地收集檔案文獻資料
收集檔案文獻必須堅持的一大原則就是全面收集,寧多勿漏。編纂者不僅要查找涉及編纂主題的直接全宗,而且要查找間接全宗;不僅要查找文獻檔案,而且要注意收集口述檔案等非文獻載體檔案。可見,要做到全面收集檔案文獻,要求編纂者必須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投機取巧、走捷徑的想法是不可能做好檔案文獻編纂工作的。
(一)首抓直接全宗
馬克思主義的矛盾論告訴我們,要善于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直接全宗便是收集檔案文獻資料的“主要矛盾”。直接全宗是與匯編題目有直接關系的全宗,與編纂主題的聯系最密切,最能反映檔案文獻編纂主題的來龍去脈,而且一般也最容易收集,先期收集必須全面到位。比如編纂《西安事變資料》,要收集的直接全宗自然是張學良、楊虎城兩位將軍在這一歷史時期內形成的檔案,它們是反映西安事變歷史背景、起因、經過、結果、影響及歷史意義的主要檔案,是此匯編的主體部分,編纂者一定要認真收集。
(二)重視間接全宗
直接全宗必須重視,間接全宗也不能忽視。間接全宗指由不同作者寫作、不同立檔單位存檔、不同時間形成的檔案文獻,雖不直接反映編纂主題,但其內容卻涉及到了匯編題目所要反映的有關歷史事實或人物,這樣的全宗就稱為間接全宗。 這些檔案文獻資料一般分藏于各個全宗與案卷之中,比較分散。說其為間接全宗并非表明其地位不重要,因為有些間接全宗往往從另一個側面向人們傳遞著關于編纂主題的重要信息,因此必須引起足夠重視。比如在編纂《北京自來水公司檔案史料》時,編纂人員在清外交部檔案中發現了一份檔案叫《北京自來水公司與外交使團在東交民巷安裝水管的合同》,而這份檔案在北京自來水公司的檔案全宗中卻未發現,它雖在間接全宗中,卻是北京自來水公司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事件,是研究北京自來水公司發展史中不可多得的珍貴史料,由此間接全宗的作用可見一斑。
(三)注意收集口述檔案史料等非載體形式檔案
收集檔案文獻不僅要注意收集書面文獻資料,還應注意收集口述檔案史料。口述檔案是記錄人們語言信息的材料的總稱。口述檔案史料有一些自身的缺陷,存在不夠準確、缺乏物證等問題,但因為多由事件的見證人口口相傳而來,雖不穩定,也仍有一定的可信性。而且口述檔案史料往往會涉及經濟和社會狀況層面的內容,以及民眾對政治活動變化的反應乃至參與情況,從而有利于研究者對整個歷史作出更加全面的考察。可見,口述檔案是文字檔案有益而且必要的補充,其在檔案文獻編纂中的價值是不容忽視的。比如,司馬遷在編纂《史記》過程中就采用了大量的口述檔案史料,司馬遷20歲時就漫游全國,采訪調查,收集了大量的口述檔案史料。在西漢開國元勛韓信的家鄉淮陰,司馬遷從韓信家鄉父老嘴里聽到很多關于韓信的傳說和故事,韓信“胯下之辱”這一故事就是這樣收集來的,這些第一手材料是司馬遷在檔案記載中不可能看到的。司馬遷對這些材料認真考證,大膽采用,才為我們后人留下了極具歷史研究價值的史學巨著——《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