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職業環境漸入佳境
檔案職業條件就是檔案職業活動的空間狀況和技術設備狀況,主要通過包括檔案庫房、檔案裝具和檔案技術設備等統計指標有所反映。
3.1 各級各類檔案館
檔案館基礎設施的整體水平,是檔案職業存在與發展的充要條件。沒有基礎設施的改進,檔案保管和工作環境的改善,則職業的發展只能是空談。在這個方面,對檔案這類柔性客體尤為明顯。也就是說,檔案工作水平對基礎設施的依賴性,呈現出極為鮮明的互感性。不能設想,在缺庫少房的條件下,檔案工作能夠前行到怎樣的地步。
從數據顯示,13年中檔案館服務器、微機、去濕機和復印機數量都有較大幅度的增加。1996年全省檔案館建筑面積151345平方米,2011年達到569796平方米,擴大近4倍;1996年庫房面積僅為97287平方米,2011年達到224048平方米。從時序上看,館庫面積在2005年、2007年和2009年增幅明顯。數據還顯示,2011年建筑面積比1999年增長189.1%,高于97.7%的庫房增幅,說明在新一輪檔案館建筑設計上,已經從以往主要以滿足檔案保存為主,向在滿足庫房保存的同時兼顧陳列、休閑、技術保護、信息化等多功能化轉變的態勢,從而為推動檔案事業創造了新的發展空間。
3.2 各級各類檔案室
檔案室的環境條件及改善的條件,相對而言沒有太多令人激動的數據,這也是由于檔案室所處的地位所決定的。以機關檔案工作為例,檔案員一無編制,又身兼機要、保密、文書管理數職于一身。在缺少人手,又身兼多職的情況下,能將檔案鎖進柜子里就算功德了,誰還能惶論其他? 技術設備方面,檔案室的條件得到充分完善。如計算機數量,1996年僅有385臺,而2011年則達到2559臺,反映出檔案信息化硬件設施的快速推進。去濕機1996年為768臺,2011年翻了近一翻,達到1391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