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職業客體增長迅猛
胡鴻杰教授提出,職業活動客體是檔案職業活動主體的相對物,是構成職業活動的基本要素。如果沒有職業活動客體,就不會發生職業行為,職業活動主體也就喪失了主體地位。檔案職業的客體就是檔案,它是檔案職業人員賴以生存的對象,是檔案職業的客體即“作為一種社會資源的檔案維系著檔案職業的存在”。
統計數據顯示,作為江蘇檔案職業客體的———檔案,自1999年以來最為突出的特性是呈現出超常增長的態勢。不僅檔案數量持續增長、檔案種類持續增長,而且是檔案館館藏、檔案室室藏皆持續超倍數地增長。從一個側面說明,就國家檔案資源建設而言,這是一個超常規發展特定時期,反映出隨著社會檔案意識的增強,人們開始重視對社會記憶的保護,同時預示:社會對檔案的認識在發生深刻變化,檔案職業主體對職業客體的認識在發生深刻變化,職業客體自身也在發生深刻變化。
2.1 各級各類檔案館
2.1.1館藏情況
(1)各級各類檔案館
江蘇全省檔案館總體情況層面上,館藏檔案數量呈現出增加、急劇增加和井噴式增加的態勢。如2011年文書檔案案卷數比1999年增長169.9%,而以件為單位檔案數量增幅達631.7%;音像檔案增長率457.2%、照片檔案302.5%、磁盤檔案3369%。特別是隨著計算機存儲技術的應用,光盤檔案數量由1999年46盤,增加到2011年26824盤,增幅高達58213%。
(2)地市級綜合檔案館
地市級檔案館館藏,同樣呈現突破性增長的態勢。
A. 以卷為單位的文書檔案數量在2001年后,開始持續出現較大幅度的增長。由2001年為161.5萬卷,2002年為181萬卷,至2011年達到430萬卷,比1999年增加209.8%。
B. 以件為單位檔案數量于2006年前后出現異動,數額突然陡然遞增,由2005年的7.36萬件,增加到2007年29.8萬件,至2011年達到73.3萬件,為1999年數量的61倍。
C. 音像檔案自2009年大批量進館,到2011年達到24334盤,為1999年的近15倍。
D.2011年照片檔案數量與1999年相比,增長幅度達174.8%。
E. 光盤檔案自1999年的10張,到2011年4926張,是1999年光盤數量的492倍。
數量的大幅度增長,一方面表明檔案館以往結構單一的癥結出現扭轉的可喜局面,另一方面描繪了檔案信息向檔案館高速聚集的景況。同時,職業客體的變化還強烈昭示出:檔案職業守護社會記憶的職責將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而日益彰顯,試問檔案職業主體——你準備好了嗎?
(3)縣級綜合檔案館
縣區級國家綜合檔案館與市級檔案館具有相似性:
A. 以卷為單位檔案的數量,于2001年出現增長拐點。數據顯示,縣級館藏數量由2000年385.7萬卷,到2001年438萬卷,2002年455.5萬卷,呈現加速增長的歷史進程。
B. 以件為單位的檔案,于2007年大幅度提升,由2006年26.5萬卷,增加到92萬件。
C. 值得關注的是,照片檔案數量達到68萬張。
D. 光盤檔案自1999年的29張,到2011年8085張,是1999年光盤數量的279倍。
2.1.2檔案利用
(1)各級各類檔案館利用檔案人次
檔案館利用檔案人次,除企業檔案館外,皆隨著館藏檔案數量的遞增而遞增。相比省市級綜合檔案館,縣級館增加幅度最大,2011 年提供利用人次比1999 年增長率為444.6%。各級檔案館1999年全年利用10萬人次,2011年達到近50萬人次,應該說是一個不小的跨越。
(2)各級各類檔案館利用檔案卷件次
各級各類檔案館利用檔數量,除企業檔案館外,皆不同程度地提高。包括綜合性檔案館在內的各級各類檔案館,2009年全年利用人次首次了突破百萬卷件次,2011年達到113萬卷件次,加上檔案陳列展覽及公開出版成果,證明檔案館在提供服務社會方面,邁出了新的步伐。
2.2 各級各類檔案室
2.2.1室藏檔案
(1)各級各類檔案室
檔案室藏檔案數量明顯增加,主要表現在:
A. 案卷量于2001年、2007年和2011年有較大幅度的變化。
B. 以件為單位檔案數量,于2005年、2007年和2009年呈現海量性增長。
尤其值得各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關注的是:檔案室室藏檔案數量呈大幅度增加,是在檔案室專、兼職人數減少的背景下實現的,表明機構對檔案職業從業人員呈擠壓性的態勢。
眾所周知,在統計期間,檔案信息化開始推進,電子文件管理對檔案室檔案管理帶來新的巨大挑戰。與此同時,2000年12月,國家檔案局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歸檔文件整理規則?,推行文書檔案文件級管理改革;2006年12月,又出臺了8號令即?機關文件材料歸檔范圍和文書檔案保管期限規定?,進一步加強了檔案管理的要求。可想而知,這些行業管理重大改革措施的出臺,對基層檔案工作從業人員都帶來了巨大的挑戰。要完成這些工作,不可能太輕松地應付,而是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
(2)文化事業單位檔案室
文化事業單位要檔案室,以件為單位檔案數量增加明顯。
(3)市級以上科技事業單位檔案室
科技事業單位要檔案室,以件為單位檔案數量比文化事業單位增加幅度更大。
(4)大型企業單位檔案室室藏檔案
大型企業單位檔案崗位人員精減。從數據反映:數字起伏大,有的明顯是不正常地出現,不知這種統計問題是否也是人少事多而造成的檔案管理水平的下滑?
2.2.2各級各類檔案室利用
從統計數據顯示,檔案室提供利用的人次、卷次方面呈現逐年上升的態勢,數據相對合理,但利用目的歷年數據參差不齊。
分析其原因,一是統計指標的設計合理性上存在相對性,如“修志”對于機關檔案室,并非是一個常規利用服務內容; “經濟建設”對于機關檔案室來說,則顯牽強; “查考”與“研究”兩個統計指標內涵上存在交集,區分度不高; “查考”與“宣教”兩個指標也存在重疊;而“其他”項目又顯得過于籠統。同時,檔案室人員兼職多,在統計工作中存在粗放性的情況,平時利用臺賬使用上未必精準。特別是檔案利用數量統計指標比較“軟”,或高或高低并不與工作成效掛鉤,在填寫統計年報時有可能采取估算,導致該類統計指標數據離散性明顯,缺乏可比性,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