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檔案編研信息的加工的要求
科技檔案編研信息的加工,即按照編研方案的要求,采用特定的信息加工方法,對入選的編研信息進行相應的技術處理,形成構成編研成品最基本的信息單元。編研信息的加工的目的是為了提高編研信息的質量,便于入選信息的編排與交流。
(一)科技檔案編研信息加工的意義
1.為提高編研成品的信息質量,必須對編研信息進行加工
科技檔案編研成品的突出特點是,能夠提供高質量和高密度的科技檔案信息。由于科技檔案原始信息數量大而且分散,編研工作不僅需要從分散的科技檔案實體中挖掘、篩選有價值的科技檔案信息,而且還要對它們進行提煉、濃縮使它們更加精練,以便使利用者以較少的時間獲得更多的、更有效值的科技檔案信息。這種提煉、濃縮的任務,就是通過對編研信息的加工完成的。
2.為及時反映科技活動的發展,必須對編研信息進行加工
科技活動總是處在不斷發展變化之中,對此科技檔案有時不能及時予以反映,因而影響其準確、如實地記錄和反映科技活動的功能。例如,有的產品因其性能的拓展使原產品檔案進行了多次修改,有的設計方案經過反復論證形成了不同版次的科技檔案,有的生產工藝已經被新的方法所代替,有的技術標準已經為新的數據所刷新,有的工程項目或機械設備經過使用和改造發生了很大變化等等。所有這些,如果科技檔案編研成品不能給予反映,將直接影響科技檔案信息的實用價值。對編研信息的加工能夠將這類信息及時補充到相應的科技檔案編研成品之中,使利用者獲得動態的科技檔案信息,有助于不斷提高科研、設計工作的質量。
3.為便于編研成品的傳播,也必須對編研信息進行加工
對編研信息的加工的另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要使科技檔案信息易于吸收。由于科技檔案的形成于不同的歷史時期,各時期都有其具體的技術標準,長期的積累使科技檔案的內容、技術表達方式存在很大差異,有些科技檔案信息雖然內容性質相同,但敘述方法或信息的表達方式“五花八門”。這些對當今利用者產生了一定的閱讀障礙,不利于科技檔案信息的吸收。因此,編研信息的加工還擔負著使檔案信息表達方式符合當代技術標準的責任,這類加工實質上為編研成品的傳播創造了條件。
(二)編研信息加工的要求
對編研信息的加工是一項科學性很強的工作,必須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為指導,堅持嚴肅、審慎的態度和一絲不茍的負責精神,并且按照以下的要求進行。
1.尊重原文
原文,是指科技檔案的原始記錄形態。尊重原文即要求對編研信息進行加工時,必充分尊重科技檔案原文的原始性,不能隨意對它們進行實質性修改。這是因為,科技生產活動的嚴密性,造就了科技檔案如實記錄和反映了科技、生產活動的客觀性,科技檔案原文一般是準確、可靠的。編研加工中如果對檔案原文的實質性內容產生疑義,認為需要修改時,應該堅持可改可不改的堅決不改;一定要改的必須多方面核實,從權威的文件中找到可靠的依據,否則不允許改動原文的內容。而且要根據編研成品的作用,決定是否將修改的內容與原文區別開來。隨意改動科技檔案原文,違背了檔案編研工作的原則,也是缺乏歷史責任的表現。
2.忠于事實
事實,是指科技檔案記錄和反映的客觀事物或活動的實際情況。忠于事實,即修改或者補充入選信息的內容,必須以相關科技活動的現實狀況為準繩。忠于事實是保證科技檔案編研信息動態的準確性,滿足現實需要的重要措施,也是衡量信息加工質量的重要尺度。對編研信息的加工,一方面要尊重科技檔案的原文,堅持慎改的原則;另一方面,更要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忠于客觀事實,從科技活動的實際情況出發,對原文中出現的與事實不相符合的情況,應當以事實為根據對檔案原文信息進行必要的更正。尊重原文、忠于事實,是對科技檔案編研信息進行核實與加工的理論依據。
3.適合編研成品類型的要求
科技檔案編研成品以其類型的多樣性,滿足豐富的科技檔案利用需求。科技檔案編研信息加工方式的多樣性,是科技檔案編研編研成品多樣性的前提。適合編研成品類型的要求即信息加工選擇的具體方法與要求,應該進一步保持編研成品的類型特色。不同類型編研成品對科技檔案信息有不同的要求,具體表現為編研成品不同的內容深度、不同的信息結構、不同的編寫方式、不同的體裁形式等多種差別。各種類型的編研成品要求對于科技檔案這種保持原始性的信息形式,采用不同的取舍方法、不同的表達方式等編研加工方法。比如,對于文字信息的加工就有:選用全文、節錄或摘錄、或者在原文的基礎上重新推導、創造等加工方法;對于圖形信息加工有:采用原圖、根據原圖繪制成簡圖或示意圖等加工方法;對于數據信息的加工有:采用原報表的、選擇相關數據的、重新整理設計新的表格等加工方法。這些具體要求在編研方案中都作了詳細的、可操作性的規定,因此,對編研信息的加工必須根據編研方案的具體要求,選擇適當的編研加工方法,以保證編研成品各自的信息特色,同時也從總體上豐富和完善編研成品的功能。
(三)科技檔案信息研究方法
信息研究是科技檔案信息加工的實質,貫穿于所有信息加工方法之中,信息研究方法成為科技檔案信息加工的前提和基礎。如果說開發科技檔案信息資源能夠產生巨大的技術、經濟和社會效益,那么,科技檔案信息研究方法就是產生這些效益的“催化術”。由于科技檔案信息研究的對象廣泛涉及不同學科與專業,其研究方法必然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滲透性,因此,科技檔案信息研究方法多種多樣,主要包括以下方法。
1.邏輯思維方法
邏輯思維方法是運用于邏輯手段對有關科技檔案信息進行分析研究的方法。這種定性分析的方法,具有直感性強、推理嚴密的特點。常用的邏輯方法包括:
(1)比較的方法,即將相關科技檔案信息進行對照,以揭示其共同點與不同點的信息研究方法。比較是最基本的邏輯方法,有比較才有鑒別,有鑒別才有選擇和發展。比較的方式又分為,同類比較和異類比較、定性比較和定量比較、靜態比較和動態比較、縱向比較和橫向比較等多種類型。科技檔案信息研究常用的比較方法如:研究水平的比較、技術水平的比較、科技發展歷史與現狀的比較、科技發展條件的比較、產品功能的比較等。通過比較確定了事物之間的差距,以便發現其中的問題或規律。
(2)分類的方法,即按屬性異同將事物區別為不同種類的信息研究方法。世間一切事物都可以按其某種屬性區分,并歸入一定的分類。分類是各學科研究的一種基本方法,由于科技檔案信息研究需要對大量的事實或數據進行集中和整理,分類方法必然成為整理科技檔案信息的基本方法。科技檔案信息研究常用的分類方法有:按內容性質分類、按問題分類、按時間分類、按地區分類等,通過分類能夠使認識更加深入,以便形成新的知識。
(3)歸納與演繹的方法,歸納是指從若干個別事物和現象中尋找一般的、共同性規律的研究方法。它既是一種思維方式也是一種重要的分析論證方法。一般是以若干已知的事實為前提,通過歸納總結出某種一般規律作為結論。在科技檔案信息分析中,常用的是典型事例歸納方法和因果關系判明法。演繹法則是通過一般性前提,推斷具體事物的變化或變化規律的研究方法。科技檔案信息分析經常用于根據相應關系直接推理或按三段論進行間接的論證。
(4)分析與綜合,分析是把整體分解為部分,把復雜的事物分解為簡單要素,加以比較與區別,從而認識事物本質的研究法;綜合就是在思想中把研究對象的各個部分、各個方面或各種因素結合在一起統一考慮,形成對事物整體認識的研究方法。分析與綜合并不是彼此割裂的,一個完整的認識過程應該是分析與綜合的統一。恩格斯說:“思維既把相互聯系的要素聯合為一個統一體,同樣也把意識的對象分解為它們的要素。沒有分析就沒有綜合。”分析和綜合的辯證統一,首先表現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滲透之中。綜合沒有分析認識不能深入,只有分析而沒有綜合,認識就不能統觀全局。其次,分析和綜合的統一還表現在它們的相互轉化上。人的認識是一個由現象到本質不斷深化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從現象到本質、從具體到抽象的飛躍是以分析為主的;一旦達到對事物本質的認識,就要通過綜合提出假說或建立理論,使認識在新的層次上再一次轉入分析。人們的認識就是這樣在分析——綜合——再分析 ——再綜合的過程中不斷深化。
在科技檔案信息研究中分析與綜合的方法運用得比較普遍。如:產品發展研究總是先分析其材料質量、結構、性能等各項技術參數,然后再對各項指標進行綜合分析;對先進技術應用的可行性研究,也是要先將本企業技術水平、能源、材料、設備能力,人員素質、市場銷售潛力以及企業管理水平等各方面的現實可行性綜合起來考慮,才能提出推廣應用的具體建議或結論。
(5)類比的方法,就是根據兩個(類)事物之間存在部分屬性的相似性,推出其他屬性可能相似的研究方法。類比方法具有跳躍性、直接性的特點,適用于橫向領域知識的轉移,成為現代模擬法、模型法、移植法的邏輯基礎。根據不同的角度,類比進一步分為:對稱類比、協變類比、因果類比、綜合類比(模擬類比)、結構——功能類比、概念——機制類比等不同的類型。科技檔案信息研究常用于類比的有:相同技術的類比、相似環境的類比、相關條件的類比等,類比能啟發人們觸類旁通地研究問題,以便模仿或移植相關技術。
(6)相關聯系分析法。相關分析是利用事物之間內在的或外在的聯系,根據一種或幾種已知事物判斷末知事物的研究方法。科技檔案信息研究常用此法分析:因果關系、伴隨關系、并列關系、包容關系等。
(7)相異思維,這是一種鼓勵從不同側面思考問題的研究方法,又稱變換角度思維方法。當人們遵循習慣的模式進行研究總是得不到滿意結果時,改從其他角度研究這個問題往往會使研究工作獲得很大進展,或者使問題得到滿意解決。這種方法常用于從某一角度進行研究得出結論之后,為防止片面性,有意變化為另一角度進行分析論證,分析相關聯系能夠利用科技檔案信息提出不同的方案或設想,更好地為決策服務。
(8)實證方法,是用典型或具有普遍意義的事實或數據論證所提出的觀念或結論的方法。實證方法是人們獲取新知識、探求真理、發展認識的重要方法。科技檔案信息分析時常常將此法與歸納和演繹方法結合使用。
2.數學研究的方法
數學研究的方法是運用數學的概念、方法和技巧,對科技檔案信息進行定量分析、描述、計算和推導,以數學形式表現相關事物規律性的研究方法。它具有高度抽象和分析精確、具體的特點。所謂高度抽象指數學方法是從客觀事物的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入手進行研究的,研究者接觸的是公式或者模型而不是研究對象本身,因而是一種高度抽象的研究;所謂分析精確、具體,指這種研究方法可以表現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漸變與差異,顯示事物發展的具體程度,所得結論是一種具體的數量描述。隨著科技檔案信息研究的深入開展,傳統的邏輯思維方法已不能完全適應客觀需要,尤其是計算機的普及,很多復雜的統計和計算工作可以由計算機完成,信息的定量研究的運用越來越廣泛。例如,運用列表法、圖示法、專家調查會法、特爾菲法、定量評估法和建立數學模型等數學方法。數學方法的應用,既是科技檔案信息研究發展的必然結果,同時對信息研究的科學化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科技檔案信息研究中常用的數學方法主要有:
(1)平均數分析法,即利用平均數對研究對象的各個方面、各個部分、各個環節進行相互比較,特別是通過對數量隨時間而變化的分析,可以提示事物發展過程的趨勢與特點,反映其規律性。在科技檔案信息研究常用的平均數有,人均數量、平均水平、平均價格、平均效益等。
(2)指數分析法,指將某一現象報告期的數值與其基期的數值進行對比,一般以基期數值為一百,求報告期數值與基期數值的百分比。指數統計方法能把復雜的數量,用簡單的數字比較表示出來,清楚醒目。在科技檔案信息研究中,常以倍數和百分比,表示事物的發展或對比關系。
(3)動態分析法,所謂動態分析就是認識研究對象在時間方面的發展變化。科技檔案信息研究中,經常應用動態指標揭示同一事物的不同階段的發展水平、發展速度、增長量、增長速度等。
(4)技術經濟分析法,是通過分析技術與經濟之間的關系,比較和鑒別不同技術所產生的經濟效果,從而選擇最佳的方案,為企業決策和管理提供信息支持。科技檔案信息分析中常用技術經濟評價、盈虧分析、價值工程和可行性研究等方法,進行不同技術方案的比較、科技成果的評價和成本效益等比較分析。
(5)文獻計量法,就是按照科技檔案內容主題目進行計數、分組,以掌握一定時期相關科技檔案信息的分布,進而系統地查明相關主題在特定時期研究重點及發展趨勢的研究方法。文獻計量學作為情報學的一個分支,是情報研究定量化的基礎。在進行某些新技術、高技術的情報研究時,遇到相關專業知識不足,又難于采用其它研究方法時,采用文獻計量學方法進行主題詞頻分析或套用分析,是一個很好的替代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