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關文件材料歸檔范圍
文件材料歸檔前的兩項核心工作
○檔案綜合管理分類方案
○文件材料歸檔范圍和保管期限表
認識不歸檔的文件材料
1.上級普發性、不需辦理的文件材。(任免、獎懲非本機關工作人員的文件材料,供工作參考的抄件等)
2.未定稿文件。(一般性文件的歷次修改稿、各次校對稿等 )
3.重份文件及機關內部往來文件。(無查考利用價值的事務性、臨時性文件,無特殊保存價值的信封,機關內部互相抄送的文件材料等)
4.同級機關的文件材料中,不需貫徹執行的文件材料,不需辦理的抄送文件材料。
5.下級機關的文件材料中,供參閱的簡報、情況反映,抄報或越級抄報的文件材料。
認準應歸檔的文件材料(把握“七大類”文件材料的收集工作)
1.紅頭文件:規定、條例、辦法、決定、指示、通知、報告、函、批復、批轉文件等;
2.白頭文件:如會議文件、經驗介紹、調查報告、某些通知等;
3.公布性文件:如公告、通告、布告等;
4.內部使用文件:會議記錄、規章制度、計劃、總結、登記表、統計表等;
5.記載性文件:大事記、工作日志、組織沿革等;
6.契約性文件:協議、合同、意向書等;
7.證明性文件:如介紹信存根、組織關系存根。
應歸檔文件的形成方式
1.本單位向上級的請示、報告;
2.向下級的指示、決定、批復、通知;
3.向同級單位發出的通知、公函等;
4.不經收發文登記(未經辦公OA系統流轉)的文件材料:如各類會議文件、記錄,各項工作計劃、總結、報表、調查材料;本單位人事任免、提升、晉級、考核、勞資、 人員名冊、獎懲等文件材料及各類專項活動所產生的應歸檔文件材料,如:精準扶貧、創文等。
應歸檔文件的來源渠道
1.本單位形成的文件材料
(1)本單位召開各種會議形成的文件材料。如:黨委(組)會、局長辦公會議的記錄、紀要、決議等。
(2)本單位發出的各種文件及其定稿。
(3)本單位向上級的請示及上級的批復;下級向本單位的請示和本單位的批復。
(4)本單位及各職能部門的工作計劃、總結、報告、統計報表及其分析材料。
(5)本單位各職能部門在管理等各項業務活動中形成的文件材料。
(6)本單位機構成立、合并、撤銷等文件材料。
(7)本單位的歷史年鑒、史冊、大事記。
(8)本單位制定的各項規章制度。
(9)本單位領導離任的審計材料。
(10)本單位人事、勞資、人員名冊等文件材料。
(11)本單位出版的各種刊物的正本及其原稿。
(12)本單位簽定的各種合同、協議。
(13)本單位各種糾紛、案件的文件材料。
(14)本單位獎懲的文件材料。
單位年度計劃總結、領導班子會議記錄紀要、大事記、組織沿革、機構變動、人員編制、干部任免、職工名冊、各種年度統計報表、黨支部會議記錄、黨員名冊等歸檔并永久保存。
上級單位的來文
(1)上級單位的指示、批復等文件。
(2)上級單位召開會議,本單位需要貫徹執行的文件材料。
(3)上級單位印發的與本單位業務有密切聯系的規定等文件。
(4)上級單位轉發本單位的文件。
下級單位的來文
(1)年度和長遠的工作總結。
(2)重要的專題報告。
(3)重大案件、事故的調查材料。
(4)年度和綜合性的統計報表。
同級和非隸屬單位的來文
(1)與本單位業務有關、有查考價值的規定性文件材料。
(2)與本單位往來的文件材料。
(3)與本單位簽訂的合同、協議。
文件運轉程序
應歸檔文件的來源渠道(通用文書辦理完畢歸檔之后,才能稱之為文書檔案)
文書轉化為檔案需具備的條件
1.必須是辦理完畢的文件材料;
2.必須是具有查考利用價值的文件材料;
3.必須經過系統整理并集中保存的文件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