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鋼檔案館成立于1984年,21年來,收集、保管了自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攀鋼成立以來的各種文書檔案、會計檔案和科技檔案。截止2004年底,館藏各類紙質檔案117032卷,其中文書檔案18194卷,會計檔案25574卷,科技檔案72316卷,其它檔案948卷。隨著時間的推移,檔案載體材料在不斷地變化與受損,察看早期六十年代的檔案即可發現有些檔案的紙張已經變黃,有些檔案的圓珠筆字跡已些浸潤。出現這些情況,無疑是檔案在以往的保管過程中受到濕、熱、光、塵、菌的有害氣體共同作用的結果。如何改變這一現狀呢?我們做了有益的嘗試和探索。
一、攀鋼檔案館在檔案保護上的做法
攀鋼檔案館在2003年8月以前設在公司機關辦公樓6號樓,文書、會計檔案庫在頂樓6樓,科技檔案庫在一樓,總建筑面積只有854平方米。隨著館藏檔案的逐年遞增,狹小的庫房已不能滿足檔案發展的需要。2003年8月,攀鋼(集團)公司為改善檔案館的檔案保管條件,在將向陽農貿樓改造為辦公場所的過程中,將其一、二樓改造為檔案館的檔案庫房。原農貿樓位于攀枝花市東區向陽村,在金沙江的南岸,與渡口大橋相鄰。農貿樓南面臨金沙江邊有一條由密地方向通往攀鋼廠區專行重載汽車的主干公路,北面是渡口橋通往攀鋼廠區、西區方向的主干道,農貿樓夾在兩條公路中間,農貿樓依地形而建,一樓至五樓在公路平面以下。其中一樓為文書、會計檔案庫,共有庫房4間,其建筑面積為940m2;二樓為科技檔案庫,共有庫房6間,其建筑面積為1544.4 m2,庫房總建筑面積為2484.4 m2,檔案館總建筑面積為3046.4 m2。在檔案館的改造過程中,我們充分考慮了攀枝花地區高溫、少雨、氣候干燥,雨季集中,雨季時室內相對濕度較高以及農貿樓所處的位置在攀鋼廠區的邊緣,環境污染嚴重,同時,農貿樓前后公路的汽車尾氣、灰塵都對檔案的保護將產生的許多不利因素。根據國家《檔案館建筑設計規范》將攀鋼檔案館改造成密閉式檔案館:將臨江的一面每間庫房開設有四個小窗戶常年關閉;由于一樓文書、會計檔案庫庫房的北面在地面以下,庫內北面距堡坎修建了一內走廊,將庫房與堡坎隔開,避免了堡坎滲水對檔案館庫房的影響,同時內走廊設有樓梯直通5樓地面,是一樓文書檔案、會計檔案庫庫房的主要通風口;二樓科技檔案庫也設置了內走廊;每間庫房都設有兩扇防火門與內走廊相通,南北兩面墻上安裝有4臺排氣扇,以解決庫房的通風問題;庫房與庫房之間以小門相隔,每間庫房配有5P空調一臺,自動除濕機兩臺(科技檔案庫每間庫房配備1臺自動除濕機),臭氧消毒機兩臺,庫房的消防為自動的消防感應報警系統與手工滅火相配合。農貿樓配有專門的保安和消防人員24小時值班,確保了檔案館的安全。
2003年8月攀鋼檔案館新館使用以來,由于其密閉性良好,在檔案保護工作中出現了諸多特色:
1、防高溫。根據《檔案館溫濕度管理暫行規定》,檔案庫房的溫度以保持14~24℃為適,若超過30℃就是高溫。晝夜的溫度變化范圍±2℃。從所周知,高溫影響檔案制成材料的耐久性,使耐熱性較差的復寫紙、圓珠筆字跡發生擴散,嚴重時會使字跡模糊不清,無法閱讀,同時高溫有利于檔案有害生物的生長與繁殖,加速各種有害化學物質對檔案制成材料的破壞作用。攀枝花地區氣候干旱炎熱,氣溫日變化大,年變化小,年平均氣溫高達21.1℃,最熱時可達41℃,平均日溫差為14℃左右,最大達20℃。過去在舊庫時,雖然文書檔案庫房有五臺5P的空調,但由于庫房在頂樓,隔熱效果極差,在夏季高溫時節,庫房溫度經常保持在30℃左右,甚至更高,庫內的溫度常隨庫外的溫度變化而變化。新館庫房經密閉后,阻斷了輻射熱進入庫房的通道,大大減少了外界溫度對庫房的影響,使庫內形成了自己的“小氣候”,庫內溫度有相對的穩定性,升降波動幅度小,并且速度緩慢。經測試表明,庫外溫差常為14℃(依據是攀枝花廣播電臺的天氣預報),而庫內的溫差只在0.5℃之內。盛夏高溫時,庫內比庫外一般要低10℃以上,庫內的自然溫度最高時也只有27℃。而一般情況下,若庫內溫度到了24℃以上,即啟動庫內空調進行降溫。嚴冬季節,庫內的最低溫度也在16℃,高于檔案館溫度標準14℃的下線。
2、防濕。在檔案的保護工作中,潮濕對檔案的危害,較之光、塵、不適宜的溫度和有害氣體等更為明顯,它可以使檔案材料迅速生霉變質。根據《檔案館溫濕度管理暫行規定》,檔案庫房的相對濕度以保持在45-60%為宜,晝夜濕度變化范圍為±5%。由于攀枝花地區雨季集中,雨季庫房的相對濕度常在70%-80%,甚至更大,室外相對濕度往往大于室內的相對濕度。舊館庫房因不密閉,其空氣流通大,當時采用人工除濕的效果并不明顯。新館庫房經密閉后,晝夜相對濕度變化在±5%之間,新館配有除濕機,只要將雨季除濕機的相對濕度定在60%,一旦環境相對濕度超過60%,除濕機即自動啟動進行除濕,其效果十分明顯。
3、防光。光能使檔案材料的字跡褪色,紙張發黃,變脆,加速老化,直至變成粉末。墻上的字畫,案上的圖書,只要經過三年五載,紙張、色彩就有明顯的褪變,新與舊對比分明,這是受光線直接照射的結果。攀枝花地區夏季長,日照多,太陽幅射強烈,全年日照時數高達2745.2小時,是有名的“太陽城”。檔案雖有檔案柜、卷皮的層層保護,除短時間調閱外,受光線直接照射的機會并不是很多。但是,即使是微弱的光照,年深日久,日積月累,受害也就匪淺了。新館窗戶朝南,離地高且小,只能將微弱的光線折射進庫房,庫房常年處于陰暗之中,在庫內工作時,使用人工光源白熾燈照明,極大地減少了有害光對檔案制成材料的損害。
4、防塵。灰塵是一種固體雜質,其形狀不規則,落在檔案材料上,隨著移動和翻閱,對檔案紙張有磨損作用,使檔案紙張材料受到損壞,影響檔案材料字跡的清晰度。灰塵能吸附空氣中的有害雜質,對檔案紙張和字跡起到破壞作用,使檔案粘結在一起,污染檔案。灰塵是霉菌孢子的傳播者,霉菌孢子能附著在灰塵上到處傳播,灰塵還是微生物寄生和繁殖的掩護所,對檔案材料的危害相當大。過去在舊庫時,地板雖每周擦一次,洗拖把的水卻呈泥漿狀;檔案柜雖每月打掃一次,洗抹布的水也是漆黑。新館庫房因密閉效果好,灰塵通往庫房的通道被隔斷了,庫內看不到明顯的灰塵,同樣是每周擦一次地板,洗拖把的水卻都是清亮亮的。
5、防蟲和有害生物。在日常工作中,我們定期置換檔案柜里的防蟲藥,適時對庫內環境施放滅蟲滅鼠藥,以預防和阻止害蟲和其它有害生物的生長。新館庫房因處于密閉狀態,庫內外空氣難以對流,施放的驅蟲藥作用增強了,藥的作用時間也延長了。同時,庫房設置的消毒機也定時對庫內進行消毒,防止了有害生物對檔案制成材料的侵害,為檔案的保護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6、防有害氣體。攀鋼是以冶煉為主的大型鋼鐵聯合企業,大氣污染較為嚴重,給檔案庫房防有害氣體帶來了一度的難度。但攀鋼檔案館庫房因密閉性較強,庫內外空氣不能直接對流,使有害氣體難以進入庫房,受外界空氣污染的機會自然就減少了。
7、防火。在檔案館的防火工作中,攀鋼始終貫徹“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方針,制定了檔案中心消防管理制度、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預案,成立了義務消防隊。剛搬進新館時,檔案館領導為提高全館人員的消防意識和消防專業水平,聘請消防部門專業人員講課,對全館人員進行了消防知識的專門培訓,現場教授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做到每人都會使用消防器材,并當場演練,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同時把消防工作的責任落實到人,檔案館領導要求檔案館工作人員每周對館內各類消防設施和器材的在位、完整、運行狀態,電氣設施設備是否正常運行、是否符合電氣安裝和使用規程,有無違章用火用電,室內外消防通道、疏散樓梯是否暢通、安全疏散指示標志、應急照明是否完好,值班巡邏、守護人員的履職情況,消防安全重點部位人員是否在崗等情況巡查一次,并做出書面巡查記錄,檔案館負責人和巡查人員要在巡查記錄上簽字;每月還要對巡查情況進行檢查,并做出書面檢查記錄。檔案館負責人要定期參加(集團)公司保衛部門舉辦的消防工作會議。檔案館所在辦公樓的專業消防人員也定期對檔案館的消防系統進行檢查。檔案館工作人員在下班離館前要切斷館內總電源開關以免電路故障造成火災。
8、防盜。攀鋼檔案館采取了許多措施進行防盜,如大樓的所有出入口有保安24小時值班,保安對外單位人員到攀鋼檔案館辦事要事先登記;檔案館的庫房嚴禁非庫房人員入內;每年的“五·一”、國慶及春節等長假期間對檔案館的大門和庫房門貼封條,禁止人員假日期間進入館庫內,確保了檔案的安全。
二、體會
攀鋼檔案館在檔案保護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我們的體會較深。主要有以下幾點:
1、領導的高度重視和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在庫房改造之初,攀鋼檔案管理部門按照《檔案館建筑設計規范》提出了改造意見,并參與了設計方案的審查。公司充分考慮了檔案管理部門的需要,在庫房的安全、消防、通風、防高溫等方面都作了全面的要求,投入資金有300多萬元。2003年8月,檔案館正式搬遷,時值攀枝花的雨季,降雨量多導致了庫房濕度增大。為些,我們向公司提出了購買除濕機的申請,公司會計處大力支持,批準購買了14臺自動除濕機。2004年,檔案館考慮到建筑物的前身為農貿市場,有害生物滋生較多,為杜絕這些隱患,又向公司申請購買了20臺消毒機,每間庫房配置2臺,定期對庫房進行殺菌、消毒處理,確保館藏檔案處于安全狀態。這些充分說明了攀鋼的領導重視檔案工作,能充分考慮檔案管理部門的需要,切實解決檔案工作中遇到的問題。
2、檔案館庫建筑符合《檔案館建筑設計規范》要求,給檔案保護的“八防”工作帶來了諸多的便利條件。攀鋼檔案館雖不是專門修建和標準檔案館,但在其改造初期是嚴格按照《檔案館建筑設計規范》進行的,庫房的密閉就是主要的體現。過去在舊庫時,夏天高溫季節,上班時可用空調調節庫內的溫度,但下班后,空調一關,庫房的溫度就很快恢復到較高值。第二天早上,庫房的溫度基本上都在30℃以上,最高時可達37℃,檔案工作人員又是灑水又是開窗又是開調,但因庫房的溫度太高且波動太大,對檔案的損害就可想而知了。新庫因其密閉性好,隔熱性強,高溫季節時庫內溫度相對較低,而且穩定,庫內外溫差較大,防高溫的效果比較明顯。在除濕工作中我們的體會就更深了,不管是人工除濕還是機械除濕,都必須有庫房密閉這一前提,庫房密閉是防潮必不可少的措施,否則,即使除濕能力再強,也會因空氣對流而失去作用。檔案館的密閉,讓我們在檔案的保護工作中受益匪淺。
3、檔案館設施設備齊全,為檔案保護提供了物質保證。過去在舊館時,檔案館在雨季高濕季節,通常人工和空調來調控庫房溫濕度,達到預期的效果。現在我們檔案館各種設施設備齊全,有空調機10臺,排風扇40臺、除濕機14臺、消毒機20臺、手體式滅火器98個,能用空調機來調溫,用除機自動控制濕度,再也不擔心庫房的溫濕度不達標了。新館配備的消毒設施,也給檔案的保護工作帶來了方便。
4、檔案館工作人員嚴格、認真履行職責,為檔案保護提供了人員保障。檔案館根據工作需要,建立健全了庫房管理制度和保密制度。日常工作中,檔案工作人員眼勤手勤,隨時觀察庫房各種情況,定時記錄庫房溫濕度,一旦發現異常即采取措施進行處理,使檔案庫房處于“八防”狀態,讓檔案得到有效的保護。
三、檔案保護的局限
雖然我們攀鋼檔案館在檔案保護方面做了許多工作,但我們并不認為這樣就可以解決檔案保護工作中的所有問題,更不是一勞永逸。檔案館也存在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攀鋼檔案館前面臨江的公路是一條主干道,新渡口大橋通車后,路上通行的多是重型車,其灑落的貨物粉塵和自身排放的尾氣對檔案庫房危害不淺。同時,隨著車輛的增加,灰塵也增加了,檔案館所處的周圍環境比較惡劣。
2、庫房的濕度高時可通過除濕機調解,但濕度過低時,只有通過人工干預,其濕度控制效果就不是很理想。
3、一樓文書、會計檔案庫,由于一面在地下,只能靠內走廊的樓梯與外界換氣,雖安裝了排氣扇,但因其排氣量較小,效果不太理想。庫房因密閉空氣流通不暢,使樟腦精、滅害靈之類的檔案防蟲藥散發出較強的氣味在庫內停留較久,對檔案工作人員的身體健康有一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