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房地產檔案已近20萬卷,全部是1985年以來房屋普查和發放房產證以來形成的,由于以前的保管條件有限,已發現了紙張發碎、粘連現象。我館于2004年5月啟用了500多平方米的新庫房,配置了4臺5P空調,4臺除濕機,3臺加濕器,溫濕度在適宜的范圍內,檔案就會得到較好的保護。如何把庫房的溫濕度控制在比較適宜的范圍內呢?下面我就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們館近一年來在檔案的保護與庫房溫濕度的控制摸索情況:
檔案庫房不適宜的溫濕度不僅會直接影響檔案制成材料的耐久性,而且會加速一些不利因素對檔案制成材料的破壞作用。所以做好檔案保護工作,尤其是做好庫房的檔案保護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檔案庫房的溫濕度究竟保護在多大范圍內才利于檔案的保存呢?這就是檔案庫房溫濕度的標準。考慮到既要利于檔案制成材料的耐久性、防止檔案有害生物的生長與繁殖,又要適合庫房內的工作條件等綜合因素,國家檔案局于1985年發布了《檔案館溫濕度管理暫行規定》,界定了有利檔案長久保存的庫房溫濕度范圍,溫度范圍是14-24℃,相對濕度是45-60%,因此庫房溫濕度的控制與調節是檔案保護技術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
我市處于亞熱帶干熱河谷氣候地區,四季不分明,分旱季和雨季,10月-次年3月濕暖干燥,4-6月炎熱干燥,7-9月炎熱多雨,晝夜溫差大。我們在庫房中設了4個點觀察庫房內的溫濕度情況,在室外也設了一個點觀察天氣溫度的情況,及時掌握其變化,利用庫內機械設備和室內外溫濕度差來調整庫內溫濕度,使之保持在適宜的范圍內。具體做法如下:
一、4-6月庫房的溫濕度控制
4-6月份,檔案館庫房外溫度高,蒸發量大,相對濕度就明顯下降。平均溫度為30℃,濕度為30%,而《檔案館建筑設計規范》規定的庫房溫度為14-24℃,相對濕度為45-60%。庫房即使密閉溫度也會增高而濕度也會下降,這樣就會使耐熱性差的復寫紙、圓珠筆字跡發生油滲擴散現象;還會促進氧氣和其他有害氣體對銀影像的破壞而造成微斑,縮短了檔案的壽命。鑒此,我們開啟空調降溫,加濕器增濕。我們還采用了一些簡易的增濕方法,撒水、拖地、庫內放置敞口盛水容器等方式。經過我們的實驗,這些簡易方法效果很好,即節約了資金又使庫房的溫濕度符合了標準。
二、7-9月庫房溫濕度的控制
7-9月份,是我市的雨季氣溫偏高,雨水多,濕度大,庫房內也會受到影響,庫內的高濕可加速檔案紙張材料中纖維素的水解,加速有害生物的生長繁殖;高濕也會加快檔案紙張材料中各種有害化學雜質對紙張纖維的破壞作用。根據這種情況,我們采用空調降溫和除濕機除濕相結合的辦法。使庫房的溫濕度符合標準,延長檔案的壽命。
三、10月-次年3月庫房的溫濕度控制
這一時段外界的溫濕度比較適宜,庫內的溫濕度變化相對較小,平均溫度為22℃,相對濕度為54%。溫濕度適宜,符合標準要求。我們采用了自然通風法和機械通風法結合,自然通風法是利用庫房內外空氣的溫度差而產生的壓力差達到通風的目的。在采用通風這種方式時,我館工作人員認真遵守通風降濕的四項原則,即:庫外的溫度和濕度都比庫內低時可通風,反之則不通風;庫外溫度低于庫內,庫內外相對溫度一樣時可通風,反之不通風;庫外的相對濕度低于庫內,庫內外溫度一樣時,可通風反之不通風;庫內外溫度情況不與以上三原則相同又不相反時,需經計算來確定能否通風。做到以上幾點,就可使檔案庫房的溫濕度一直保持在適宜的范圍內,有利于檔案的科學保護。
此外,由于溫濕度變化過快對庫房檔案同樣有不利影響,因此在對庫房溫濕度進行調節控制的過程中還應注意溫濕度變化的速度,要注意不同季節、不同條件下的開機或通風時間,如拖地后庫內濕度加大,可開除濕機調節。氣溫變高,開空調調整下既保證調節效果,又不能使庫房內溫濕度變化幅度太大,給檔案的保管帶來新的問題。
我們在保護檔案工作中,根據我市的氣候特點進行溫濕度的調節,還應采用科學的測量設施與我館工作人員多年摸索出的經驗、竅門結合起來,在盡可能的范圍內控制、調節庫房溫濕度,延緩檔案壽命,使之更有利于檔案的保護。
綜上所述,檔案庫房的溫濕度調節是一項長期的工作,檔案庫房溫濕度的標準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所采取的調節控制措施也會隨著我國經濟、技術的不斷發展而發生變化,檔案工作者們不僅要注意學習相關的理論知識,吸取相關的科學的最新成果,還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加以調節控制,積極探索出適合自身的庫房溫濕度調節控制的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