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樺甸市:由“村檔鄉管”到檔案遠程利用服務
村民不出村就能辦成事
作者:葛艷梅
來源:中國檔案報
樺甸市檔案局館工作人員指導并幫助夾皮溝鎮整理檔案 呂宏偉 攝
吉林省樺甸市是一個農村人口占70%以上的農業大市,2010年底,全市90%以上行政村建立了村級檔案室。但是農村普遍存在“兩委”班子不穩定、檔案人員變動頻繁、檔案保管條件差等問題。2012年,為進一步加強村級檔案規范化管理工作,市檔案局館從實現市、鄉(鎮)、村三級檔案管理全覆蓋出發,開始推行“村檔鄉管”工作。
以點帶面,“村檔鄉管”工作穩步推進
全市采取先試點、后鋪開、示范帶動的方法,選擇紅石和夾皮溝兩個經濟條件好、檔案員素質高、檔案材料齊全的鄉鎮作為試點單位,嚴格把握建檔標準。全市明確村級檔案屬行政村所有,在行政村同意的前提下由鄉鎮綜合檔案室代管,其所有權不變;明確村會計為兼職檔案管理人員,每年4月底之前完成上年度的檔案收集、整理和立卷歸檔,5月移交到鄉鎮綜合檔案室;明確村級檔案查閱利用的具體手續,村民持有效身份證或村委證明可在鄉鎮綜合檔案室查閱本村文書檔案,會計檔案須兩人以上持村委證明才可查閱;明確歸檔人員要嚴格按照標準立卷完成后向鎮政府打報告申請,并經市檔案局和鎮政府驗收合格后方可接收。市檔案局館組織其他鄉鎮到試點鎮參觀學習,根據各鄉鎮財力情況,要求在裝具上不實行“一刀切”,但在歸檔范圍和質量上要求必須達到一致。
突出重點,發揮檔案服務“三農”作用
市檔案局館十分注重對有關民生資料的收集歸檔,切實解決涉及農民自身利益的問題。首先是把好“3個關口”。一是把好材料形成關,變“嘴上說、腦子記”為“紙上寫、本子記”;二是把好材料收集關,明確和擴大收集范圍;三是把好材料立卷關,把散存在個人手中的資料全部歸檔立卷。其次是注重“3個結合”。一是與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相結合,積極做好村委會換屆選舉檔案工作,建立村務公開檔案,并積極做好有關黨員教育、廉政建設及民主評議等方面材料的歸檔工作;二是檔案工作與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相結合,積極抓好“創建文明村屯”方面材料和農村社區建設方面材料歸檔工作;三是檔案工作與農民利益相結合,將多種經營、林權改革、惠農補貼等資料歸檔立卷。
現如今,為了解決“村檔鄉管”模式下村級檔案利用不便的問題,全市各級檔案部門采用檔案遠程利用服務系統,要求全市各鄉鎮將利用率較高和涉及民生的檔案全文數字化,以鄉鎮為單位,建立新農村建設檔案資源網絡系統,使檔案在鄉鎮檔案室實現規范化管理的同時,不讓查檔的村民再跑到鄉鎮,而是足不出戶利用檔案。
原載于《中國檔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