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 国 一 级 A 片/午夜免费视频/久久riav/国产人妖 视频专区 - 1024亚洲精品国产

檔案之窗

掃一掃關注

當前位置: 首頁 » 技術 » 檔案管理 » 綜合管理 » 正文

關于收集民間保存的檔案資料的嘗試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9-01-19 19:47:59    來源:網絡    瀏覽次數:513    評論:0
導讀

我沒有從事過檔案工作,對有關檔案的基本知識知之甚少。從被省檔案局(館)聘為榮譽館員兩年來,邊學習、邊請教,邊調研和邊搜集檔案資料的實踐,發現民間散落著大量具有搶救、收藏價值的珍貴檔案資料,深感收集這些資料大有必要,時不我待。下面簡要談談我在這方面的初步嘗試和粗淺感受。(一) 新鄭市郭店鎮五里堡村盧姓2009年初編修族譜時,對其宗祠室內墻面上壘砌的文言“唐故鄭州軍事衙推鄉貢進士盧公墓志銘并序”不解其


    我沒有從事過檔案工作,對有關檔案的基本知識知之甚少。從被省檔案局(館)聘為榮譽館員兩年來,邊學習、邊請教,邊調研和邊搜集檔案資料的實踐,發現民間散落著大量具有搶救、收藏價值的珍貴檔案資料,深感收集這些資料大有必要,時不我待。下面簡要談談我在這方面的初步嘗試和粗淺感受。

(一)

    新鄭市郭店鎮五里堡村盧姓2009年初編修族譜時,對其宗祠室內墻面上壘砌的文言“唐故鄭州軍事衙推鄉貢進士盧公墓志銘并序”不解其意,族人持拓片到家里找我譯意。我經過查閱有關史料,閱讀鄭州市區和新鄭市、新密市二十多個村莊的盧姓族譜,親自到現場勘察實物和一些村莊盧姓祖塋碑刻,譯寫了這塊墓志銘的簡介和意義。該盧公,名諱單字綝,祖居范陽(今河北省涿州市),來鄭為官,公元879年病逝于鄭州市河陽里私宅,葬于今新鄭市龍湖鎮西部泰山,生前婚配滎陽女性李氏,育有四子,經同一些村莊的盧姓代表反復考證,共認該盧綝是鄭州地區盧姓的開基始祖,從根本上澄清了鄭州地區盧姓人的淵源,長期流傳的鄭州地區盧人系明代萬歷年間來自山西省洪洞縣大槐樹移民的傳說并無實據,為盧姓修譜、續譜提供了確鑿史料。

    族譜,亦稱宗譜、家譜、族譜、公譜、譜書、家諜、宗諜,是家族、宗族記載世系、重要人物事跡的史書,是史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研究人口、民族史、家長制、家庭、婦女、婚喪習俗等的重要文史資料,為歷代執政者所重視,從唐貞觀12年(公元638年)流傳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河南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一百個大姓大部分源于我省,且有各式各樣的族譜傳世。盛世修譜是民間的傳統習俗,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廣大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時下各地不少姓氏都在或準備修譜、續譜,民間散落的大量有關姓氏文化的珍貴資料將不斷浮出水面。因此,各級檔案工作主管部門應乘勢而出,深入基層,依靠群眾,積極搶救、收集、收藏族譜之類的姓氏文化檔案資料,以免有些珍貴資料因年深久遠和保管條件不佳,保存手段不當而損壞。

(二)

    河南是文化大省,歷來名人輩出,御勑或民間為賢達樹碑立傳之事不勝枚舉,或宣揚其為官清正,造福一方;或歌頌其家教有方,兒孫成才,事業有成。這些碑刻,有的立于其出生地村莊,有的立于宗祠或葬其墳塋。據我所見所聞,這一類碑刻隨處可見。在鄭州市中原區朱屯村中,矗立著明光宗38年(1619年)3月5日萬歷帝朱常洛褒揚出生在該村,曾任湖廣保慶府推官盧琚“燭奸若鏡,執法如山,肺石無冤,口碑有頌”而立的勑令碑。在鄭州市二七區岳砦村北的亭子里(位于農業路、沙口路交叉口)立著一幢清乾隆36年(公元1771年)11月25日由乾隆帝降旨,為該村時任夏邑縣教諭銜管導事婁偉之父母教子有方而立的御碑,內容為漢、滿文對應,右邊為漢文,左邊為滿文。我曾多次親自去碑前辨認碑上文字,力求能解其意和抄錄碑文。但遺憾的是,碑刻幾經移址和風雨浸蝕,原貌大損。如萬歷帝勑令為盧琚立的碑,原立盧氏祖塋,1953年興建鄭州國棉一廠時占用了祖塋地,將其隨祖塋移至白莊;改革開放后白莊附近被辟為鄭州高新開發區,其碑被移至村中臥放,移動時不慎被折為三段,而后盧姓人將碑樹起加固,立于村中,時下雖舊貌仍在,有些字因損已辯解困難。乾隆降旨為婁偉父母立的御碑,原在村中,因建鐵路樞紐站占用該村土地已移現址多年,因有亭子遮日擋雨,其現狀好于盧琚之碑,令人擔憂的是這里公路、鐵路立體交叉,時下京廣高速鐵路正在此處緊張施工,碑刻是否保得住孰難預料。同時,據我一位鹿邑縣的好友告知,該縣老子出生地乾清宮和縣城內的老子講經臺處,自唐代以來,先后有五位皇帝降旨為老子及其母立碑論述老子生平及慈善老母。可想而知,像這樣的碑刻絕非這幾個地方僅有。諸如此類的碑刻內容,均為時人編寫,記敘詳盡,確實可靠,可信度高,當地人特別是碑主人的后代引以為榮。把這些碑刻復制拓片,加以收藏,對于今人和后人編寫方志、修續族譜和為名人書傳,則是大有用處的。

(三)

    人是社會的主體,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每個人的一生,時時刻刻都在不同崗位上,用自己的智慧和勞動,通過各種途徑,運用多樣手段和方式,為社會發展過程生產著、記錄著豐富多彩的史跡。兩年來,我先后發現了三位在這一方面很有建樹的人。一位是祖居鄭州市管城區十八里河村的開封市公安系統退休民警梁保林。梁愛好和擅長攝影,技藝較高,除數碼相機以外,錄像、洗像和電腦等自備成套,且關心社會現實狀況你,無論什么地方、什么時間發生具有社會影響的事件,正面的或負面的,只要見到了、聽到了,便主動趕往現場,持機即拍,而后加以文字說明,自買材料沖洗,分類、分事件存入相冊,現已存集照片5000多張,裝入照片的相冊已擺滿了兩個書架。據梁介紹,這些照片是他改革開放以來拍的,其目的是“記錄社會現實,由人評論是非。”這使我聯想到:如果把攝影愛好者、鄭州國棉三廠退休員工王大秋拍攝和保存的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前的照片(底版)加以系統匯編,基本上就是新中國成立60年來我省的發展過程寫照。我去梁、王家里看過他們拍的照片,并同他倆進行了交談,對二人此舉的敬佩油然而生。我反復思考,照片是歷史場景的真實寫照和事物的本來面貌,具有文字描述起不到的作用,如果能夠把此類照片收入館內,對館藏檔案將是錦上添花。

    另一位是新鄭市的離休軍隊轉業干部張國治。張1930年農歷11月20日出生,1949年1月應招入伍,參加渡過長江、中南地區和西南地區的解放戰爭以及抗美援朝、援越抗美,1990離休,享受縣級待遇。張熱愛生活,勤于筆耕,從1952年11月起堅持寫日記和收藏各種資料,時下不僅保存著近60年來記的64本日記,36本日記內容分類摘編,6本報刊精品資料剪集,1949年至今個人每年的總結,而且還保存著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國人民志愿軍佩戴的布質胸章,由司令員賀龍、政治委員鄧小平署名的西南軍區頒發的“革命軍人證書”,西南軍區司令部、政治部頒發的立功喜報,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總理范文同署名的援越抗美證書,兵團司令員陳賡、政治委員宋任窮署名的慰問信等原件和華東軍區制發的1949年4月21日“渡江勝利紀念”,中南軍政委員會1950年制發的“解放中南紀念”,西南軍政委員會制發的“解放西南勝利紀念”,全國人民慰問解放軍代表團制發的紀念章和搪瓷茶杯以及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制發的抗美援朝紀念和越南政府制發的援越抗美紀念章等實物。另外還有不少毛澤東像章、《毛主席語錄》之類的“小紅書”。我曾在一個多月內先后四次去新鄭看張國治保存至今的各種資料、實物,深深感到:他的一生是平凡的,他的經歷是一代人和新中國成立60年來革命、建設事業發展的縮影,他的人生價值和愛國主義精神、國際主義精神是可貴的。

    通過目睹梁保林、王大秋、張國治三人精心保存的照片和各種資料,我深刻感到:他們三人所保存的照片、資料、實物,雖然是特定時期、特定情況下某些事件的細小片段,是歷史長河洪流中的點滴之水。然而,正是這些細小片段和點滴之水,從一個側面彰顯了我國波瀾壯闊的革命和建設事業,匯聚成了真實而生動的中國近代史卷。將他們保存之物加以收藏,既是為館藏檔案添磚加瓦,又是對保存者勞動的尊重,應當樂而為之。

 

 
(文/小編)
免責聲明
本文為小編原創作品,作者: 小編。歡迎轉載,轉載請注明原文出處:http://www.szsunz.com/tech/201901/5249.html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未對其內容進行核實,請讀者僅做參考,如若文中涉及有違公德、觸犯法律的內容,一經發現,立即刪除,作者需自行承擔相應責任。涉及到版權或其他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kf@dawindow.com。
 

Copyright ? 2018 檔案之窗(dawindow.com) ??? 深圳司捷科技有限公司? ? 版權所有       粵ICP備18047471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