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網絡技術對檔案編研工作的影響初探
隨著電子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現代通信技術的迅速發展,整個社會逐步進入了網絡信息時代。作為檔案信息開發與利用主要方式的檔案編研工作在網絡環境中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本文想就網絡技術對檔案編研的影響談一些看法。
一、信息網絡技術可以最大限度地征集社會需求,為檔案編研貼近社會、貼近民眾提供了方便
社會需求是推動檔案編研工作發展的原動力,只有滿足社會對檔案編研信息的社會需求,檔案編研產品才有市場,才能順利傳播。但傳統的檔案編研工作服務對象單一,長期以來只注重為領導機構服務、為政治服務,忽視了社會的需求。如何才能了解社會對檔案編研工作的需求呢?網絡信息技術為我們提供了最好的媒體,因為網絡具有覆蓋范圍廣、傳遞信息快的特點。檔案編研者可以通過網絡尋找當前的熱點、難點問題;了解目前學術界和社會在關注什么,最需要什么;可以在網上通過開展需求問卷調查,最大范圍地收集用戶所需的信息,挖掘出潛在的信息用戶。編研者可以利用這些收集到的信息有針對性的、有目的的組織選題,進行編纂工作,及時推出編研成果。同時還可以利用網絡征詢用戶的意見,幫助檔案信息部門確定出版發行量,或直接在網上推出預定服務。這樣就可以有效地克服出版發行者的盲目性,改變目前存在的某種程度的供需失調的狀況,真正根據社會的需求來出版檔案文獻編纂成果,從而避免了因為不了解社會的實際需要而造成的過量出版和需求短缺。而且通過面向社會征集選題,不但提升了檔案工作以及檔案工作人員的形象,而且促進了檔案工作者與普通公民之間的溝通,使編研工作更貼近社會、貼近公眾。
二、信息網絡技術使個人和其他非檔案部門參與檔案編研成為可能
在傳統的檔案編研工作中,檔案部門一直是編研的主力軍,很少有個人和其他社會組織參與其中。當然這其中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檔案部門擁有絕對的檔案資源優勢,也只有檔案部門的人員才能接觸到這些檔案,并且熟悉整個檔案整理與檢索體系,而其他個人和其他社會組織則不然。雖然《檔案法》明確規定,凡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組織只要有合法證明,都可以利用已開放的檔案。但由于個人和其他社會組織等利用者不熟悉館藏和整個檔案檢索體系,加之目前檔案館藏檢索體系本身的不完善,使利用者很難查找到自己所需的資料。信息網絡技術的出現,極大的改變了檔案部門獨家搞編研的狀態。目前,各地檔案部門根據《全國檔案信息化建設實施綱要》的要求,加快了檔案信息網絡化建設,開通或準備開通各自的檔案信息網站,將館藏信息資源開發利用與現代化通訊技術結合起來,根據館藏檔案情況,不斷完善檔案檢索體系,實現檔案信息開發網絡化,使得每一個公民和其他社會組織都能方便快捷地通過計算機網絡多途徑、多方位地檢索到自己所需的檔案信息。因此,網絡信息技術為檔案編研工作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利用模式———互動模式,即將傳統的檔案編研工作由單向傳播轉變為雙向傳播,實現了編者與利用者之間的互動,從而擴大了編研主體。
三、信息網絡技術為檔案部門之間的聯合編研提供了便利
傳統的檔案編研活動一直呈現出以檔案部門立足本地館藏、獨立搞編研為主的格局,由于各地檔案館之間信息不暢和對社會需求不了解,往往出現在同一段時間內不同地域的編研者都在編研同一個課題的現象,從而造成一些研究選題的重復,造成人力、物力和時間的浪費。網絡信息技術的出現,則打破了這種傳統的各自為政、信息不暢、小集體作坊式的編研方式,使檔案編研工作從傳統的半封閉狀態轉變為全面開放的系統。各檔案館之間、同行之間以及檔案館與社會其他各部門之間都可以通過網絡信息技術,在自己的編輯系統中建立一個“虛擬編輯室”,將所要編研的選題或自己所需的資料、自己擁有的資料發布在“虛擬編輯室”里,供不同地域的編研人員共同研究,從而達到空間上的聯合。這樣不僅彌補了各自館藏檔案資源與人員的不足,還形成了規模效應,擴大了編研成果的社會影響,增強了整體競爭力。
四、信息網絡技術為培養一批既懂網絡技術又懂檔案編研的復合型人才提供了廣闊平臺
盡管網絡信息技術有諸多優點,但對檔案部門來說,仍處在初級階段。因此不論是網絡技術本身或將其技術運用于檔案編研工作中都存在著許多問題。如在檔案網絡技術上存在著如何防止侵犯傳播者著作權、電子檔案易被修改以及目前我國網絡覆蓋率低等問題;在將網絡技術運用到檔案編研上還存在著檔案數據庫規模不大,不能滿足利用者多角度、高層次的利用需求;存在著沒能充分發揮網絡的交互性的特點;存在著如何通過網絡編輯技術將檔案的原貌展現在讀者面前的問題;存在著如何將集文字、聲音、影像、圖片等多種形式于一體的編研成果提供給利用者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都需要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決。而要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網絡技術人員和檔案編研人員的合作與交流。對網絡技術人員而言,要認真調查研究公眾、社會對編研工作的要求,加強檔案編研知識的學習;對檔案編研人員而言,應加強信息網絡技術的學習,掌握先進的計算機技術知識。這樣,在這兩類人員的相互學習合作交流中,就為檔案部門培養和造就出一批既懂網絡技術又懂檔案編研的復合型人才,在提升檔案編研工作水平的同時,又提高了檔案編研工作現代化的程度。
信息網絡編研技術的出現,是檔案部門適應時代發展的必然產物。而且隨著以檔案信息資源建設為核心、以檔案網絡建設為基礎、以檔案信息資源社會共享為目標的檔案資源信息化建設的快速發展,網絡檔案編研工作必將得到更快的發展。因此,作為檔案信息編研工作者,應認真研究網絡時代編研工作的新特點,善于用新的思維方式解決檔案編研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揭示網絡檔案編研工作的新規律,使檔案編研工作更加貼近社會、貼近公眾,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