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完善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的必要性
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大學生年紀輕輕,卻被家庭和社會寄予厚望,這種厚望也許能成為學習的動力,也許讓其不堪重負。此外,一些大學生還面臨貧困、就業、情感等問題困擾,心理問題較為嚴重。不健康的心理必然會導致不健康的行為。有的學生沉迷于網絡,有的學生與老師、學校甚至社會對抗。甚至于,有的學生產生罪惡的念頭,最后走向犯罪的深淵。因此,對大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實屬必要。如果能夠加強對大學生心理檔案的管理,就容易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目前很多高校都設有心理咨詢室,但大多是學生有了問題自己去找老師。大多數高校僅在新生人校時對學生進行心理測評,之后就將心理檔案束之高閣,不再對資料進行更新,測評結果缺乏系統性。這種管理具有粗放性和隨意性,使得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滯后,很難針對問題采取一些預防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很多高校也建設了大學生心理檔案,但這些高校建立心理檔案的主要目的就是排查出有心理問題的學生,而忽略了絕大多數正常學生的心理需要。大學生心理檔案應該是普適的,如果過于重視大學生心理檔案的診斷功能,就可能忽視大學生心理檔案的預測價值,忽視正常大學生的心理發展,忽視對大學生心理檔案全面的、有價值的、有效率的研究和開發。
二、完善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的可行性
(一)高素質師資隊伍為心理檔案的建立提供專業知識保障2005年教社政1號文件及時提出了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見和建議。文件要求各高校要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大學生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詢工作隊伍。這種要求反映了高校擴招的實際和高校自身建設和發展的需要。如果不及時解決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高校的質量和聲譽將受到影響。目前絕大部分高校都建立了大學生心理咨詢室,有專業的心理咨詢老師,高素質的專業化師資隊伍已初具規模,這為大學生心理檔案管理的完善和發展提供了可靠的專業知識保障。
(二)計算機與網絡的發展為心理檔案提供技術支持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計算機、多媒體和網絡技術已經融入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并不斷發展壯大,這為進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檔案的管理系統,提高其使用效率提供了技術支持。檔案管理的現代化程度不斷提高,各種各樣的心理檔案管理軟件得到開發應用。目前出現的心理檔案管理軟件一般分為單機型和網絡型兩種:單機型仍然依賴紙筆測試,將所得的團體數據輸入計算機,然后通過軟件進行分析,并將統計分析結果存儲在計算機系統中;網絡型是通過計算機與網絡技術來實現個人及團體的心理測驗、分析統計與評估工作。
三、完善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的建議
(一)加強相關師資隊伍建設
1.擴大師資規模一定的專職師資規模是加強心理健康管理的保障。在發達國家,學校心理服務人員一般都占一個較高的比例。為了解決學生心理問題,加強學生心理研究,日本國立大學專職心理咨詢老師與大學生的比例是1:5000—1:10000,而私立大學則為1:30O0~1:50O0。我國高校一般只有1~2名心理健康管理人員,與學生的比例約為1:15000,但是高校為數不少的思想政治輔導員應當成為心理健康管理隊伍的強大后備軍,根據《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輔導員班主任隊伍建設的意見》中“專職輔導員總體上按1:200的比例配置”的要求,經過近l0年的發展,高校輔導員隊伍已形成規模,而且他們直接面對學生,容易與學生建立友誼和加強溝通,更有利于了解學生的心理問題。
2.強化專業培訓大學生心理健康管理人員需要具備專業的心理學、教育學、管理學、統計學、檔案學等相關知識,掌握心理咨詢、統計歸檔、跟蹤服務的技巧和方法,因此強化心理健康檔案管理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才能保證心理健康檔案管理的準確性和有效性。在美國,心理輔導人員必須符合美國人事指導協會制定的標準,一般要求學校心理輔導人員具有碩士或者博士學位,要在心理學和教育學兩方面都受過專業的訓練。
(二)加快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系統開發
1993年北京理工大學開發出單機版學生心理檔案管理系統,2000年王建中開發了心理測驗與統計軟件系統,目前應用比較廣泛的是2004年開發出的金海大學生心理檔案系統,這些都是單機版的大學生檔案管理系統,便于檔案的統計與分析,但建檔和管理不方便。北京心知章文化交流有限公司1999年出版發行“心海學生心理檔案管理系統”和北京安人測評技術有限責任公司2003年發行的“京湘學生心理檔案系統(安人軟件)”都是網絡版,但這些系統重點在心理測試上,不便于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的歸檔、管理和操作,且在同時段測試人數過多時,容易出現癱瘓。2008年南昌大學碩士羅亮亮采用Application+XML緩存機制,以XML作為數據的傳輸格式,開發了一套網頁版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管理系統,但這套系統還沒有得到充分的實踐檢驗和推廣。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系統的開發仍是一件任重而道遠的工作。
(三)深入挖掘大學生心理檔案的應用價值
建立心理健康檔案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使用它,而目前許多數高校對心理檔案的利用仍停留在診斷和篩查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層面,而忽略了絕大多數正常學生的心理需要。心理學家認為,心理疾病的形成大致經歷心理危機、心理障礙、精神疾病、心理衰退四個階段。心理危機是心理疾病的肇始,詳盡、準確的心理檔案資料,能夠幫助心理健康工作者及時了解大學生身邊發生的危機事件,有助于及早開展心理危機干預,防微杜漸。除此之外,心理健康檔案還有更多使用價值。如法國,學校心理檔案的利用更趨于綜合化,把實踐的重心放在三個方面:定向、預防、綜合。心理健康專家通過建立學生心理檔案了解和分析學生的心理狀況,以幫助教師和管理者確定未來的教學方向,給家庭提出建議,幫助學生ca我評價。德國學校心理檔案除用于特殊教育、行為矯治和學業指導外,還在學生的職業指導和定向工作中發揮巨大作用。這些國家的學校心理健康檔案管理經過長期摸索,逐漸成熟,為我們提供了頗有價值的參考。
(四)建立成長性心理健康檔案
一個人的心理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心理問題的產生也經歷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成長性心理檔案將個體不同階段的心理狀態客觀真實地反映出來并連貫成一個整體,它包含了個體從幼年到成年各個階段的資料。在歐美的發達國家,學生心理檔案建設已經形成一個系統化的體系,一旦建立,即為終身制,同時材料會不斷更新。目前部分大學通過讓學生自我描述成長經歷、家庭背景、早期撫養與教育情況以及對個人有重大影響的事件,來了解其心理健康發展狀況,如果能從幼兒園、小學到中學就建立系統的成長性心理檔案會更全面更真實。因此,在個體成長的各個階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立心理檔案,使之系統化,成為個體成長性心理檔案,就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作者:韓香芝 單位: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