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檔案工作規范》(以下簡稱貴《規范》)充分吸納了先進、通行的國際慣例,融合了企業檔案工作中已應用的標準,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推進、規范了企業檔案工作,是企業檔案工作標準化建設的 重要創新和發展。在學習中,我們與過去的《檔案工作目標管理考核標準》進行了比對,供大家參考。
一、《規范》在檔案工作總則中增加了4個方面的內容:性質作用、管理體制、任務目標、管理責任。
二、《規范》在檔案工作組織中增加了3項內容,即組織系統建設、企業管理職責、企業部門職責。《標準》只有檔案部門職責。
(一)《規范》在“組織系統建設”中從檔案工作領導,機構設置,人員配備,檔案工作體系,從四個方面提出,比《標準》提法更明確,特別是檔案工作領導方面,不僅明確分管領導,還要明確各職能部門或承辦部門的負責人,檔案部門負責人。
(二)《規范》在檔案工作體系中增加了企業管理職責、企業部門職責、檔案部門職責、檔案人員要求的內容。
(三)檔案人員要求《規范》和《標準》有區別。
《規范》:1、業務職稱未作要求,《標準》有要求。
2、檔案部門負責人《規范》要求本科,《標準》是專科。
3、檔案人員《規范》要求大學專科以上,《標準》要求中專以上。
三、《規范》增加檔案工作制度,形成制度體系,包括三個方面:1、工作規章;2、管理制度;3、業務規范;《標準》只有管理制度。
(一)《規范》設立“工作規章”要求制定企業檔案工作規定,建立檔案工作責任追究制度,制定檔案管理應急預案。
(二)《規范》設立管理制度,在原有6項制度的基礎上又增加了“電子檔案管理制度”、“檔案管理系統操作制度”。 《標準》中的底圖保管、更改、復制制度,“檔案人員四參加制度”,《規范》未列舉。
(三)《規范》設立業務規范,要求制定文件檔案整理規范檔案分類方案、文件歸檔范圍和保管期限表,特殊載體檔案管理規范。
四、《規范》設立“檔案業務工作”,《標準》設立“基礎業務建設”。
(一)《規范》增加“企業檔案工作與業務活動”的內容,把“四參加”、“四同步”納入規范。
(二)《規范》增加“文件的形成、積累”,《標準》未有。
(三)《規范》增加“文件整理與歸檔”,并將整理的依據性文件列出,新增加了文件形成部門應就歸檔文件填寫《檔案交接登記表》的內容。
(四)《規范》增加了檔案與資料的收集內容。
(五)《規范》在“檔案整理工作”中,增加了建立全宗卷的內容。
(六)《規范》在“檔案保管工作”中增加了磁性載體應選擇防磁設施,重要檔案應異地備份的內容,同時還增加了庫房要建立溫濕度登記的內容。
(七)《規范》提出的檔案利用工作,增加了新的內容,一是對知識產權檔案的利用要求嚴格審批。二是采取多種形式服務中增加網上查詢的方式。三是對編研的種類和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四是利用檔案舉辦檔案陳列和展覽。
五、《規范》在檔案信息化建設中新增加的內容,主要包括:“檔案信息化目標與原則”、“電子文件的歸檔”、“傳統載體檔案數字化”、“電子檔案的保管”、“檔案網絡化服務”、“檔案管理系統軟件”。
六、《規范》檔案工作設施設備中對檔案庫房的位置、面積提出了具體要求,庫房應滿足日后20年檔案存儲需要。增加了“業務技術用房”、“閱覽及陳列室”,在“保護設備”方面增加了監控設備,自動報警,自動滅火、溫濕度、自動調控等設備,在“技術設備”中增加了服務器、應急、電源、CAD繪圖儀、工程圖紙、復印機等。
《標準》在檔案設備內容中,只要求有消毒箱、縫紉機、曬圖機、復印機、照像機、計算機、縮微或光盤設備。
通過以上對比,一是明確了企業檔案及檔案工作性質作用;二是提出了檔案管理體制、任務目標、管理責任等總要求;三是加強了檔案工作組織,檔案工作制度;四是強調了檔案工作系統性;五是突出了檔案信息化建設;六是加大了改善檔案保管條件的力度。
此外,《規范》把開發利用的內容作為檔案業務工作的組成部分,強調的是重點在過程而不是結果。過程合規、完善,必然帶來良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