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講我們說到電子文件的第三個特點,信息與特定載體之間的可分離性,這一特點更進一步,就是電子文件的第四個特點:信息的易變性。
在以往的各種文件中,載體一旦與特定信息結合為一體,就具有一種對信息的固化作用。也就是俗話說的,白紙黑字證據確鑿,無法更改。而電子文件在計算機系統中信息的相對獨立性,使人們對信息的增刪更改都十分方便,一些錯誤操作也可能造成文件信息丟失。
另外,電子文件載體性能的不穩定性有可能造成文件信息的改變。電子文件存儲介質數據不丟失的時間遠遠比不上紙張。故宮博物院收藏有西晉陸機的《平復帖》,還有東晉王獻之的《中秋帖》、王詢的《伯遠帖》等等,都有一千五六百年歷史,現在這些古老的紙張載體上的信息還是能夠識讀。但是對電子文件而言,想保存20年都很有難度。材料的氧化和變質、磁場的影響等很容易破壞磁介質上存儲的數據,光盤的壽命有可能更短。舉例來說,筆者在1997年購買了一張CD光盤,到了2005年,這張光盤就已經完全無法讀取,因為光盤的塑料材質起了某種化學反應,整張光盤變得透明。光盤是靠光的反射作用存儲信息,透明的光盤無法起到反射作用,信息也就無法讀取了。這張光盤的壽命只有8年。
此外,存儲介質也在不斷更新換代。10年前軟盤還在普遍使用,現在軟盤已經基本被優盤取代;CD光盤從誕生到普遍使用花了10年時間,現在它基本已經被DVD光盤取代;DVD光盤的下一代產品也已經研制出來,3年之后,DVD光盤可能也會被其他產品取代。筆者在1996年買過一套軟件,該軟件使用8張5英寸軟盤存儲,現在這套軟件已經完全無法讀取,并不是因為軟盤出了問題,而是因為5英寸軟盤的驅動器現在已經銷聲匿跡了。
另外,電子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新的信息編碼方案、系統軟件等的不斷出現,也對電子信息穩定性造成巨大沖擊。例如,10年前廣泛使用的WPS文件,現在就需要專門的程序才能打開,否則當時文件的排版格式等信息就會丟失。
所以說,必須每隔一定時間對電子文件原載體上的數據進行遷移,以保證文件的可訪問性。
遷移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方面是將原文件遷移到新的技術環境之中,例如,使用舊版本軟件生成的文件,在新版本軟件還支持舊版本的時候,用新版本的格式重新存儲一遍,否則等到推出更新版本,不支持舊版本格式的時候就悔之晚矣;另一方面就是將文件遷移到新的載體上,《大連市歸檔電子文件管理規范》規定,歸檔電子文件應每4年進行一次有效性、安全性檢查,對磁性載體上的歸檔電子文件的內容信息,應每4年轉存一次,為什么要硬性規定磁性載體每4年轉存一次呢?因為第一、過了4年磁性載體的壽命快到了,第二、4年中技術肯定有所發展,這種載體的歷史使命也已經完成,即將退出歷史舞臺,如果不及時轉存,等到像5英寸軟盤一樣,因為沒有5寸軟盤驅動器無法讀取,那就太晚了。
信息的遷移過程中也有可能使信息損壞、失真,這都是需要注意的。
在以往的各種文件中,載體一旦與特定信息結合為一體,就具有一種對信息的固化作用。也就是俗話說的,白紙黑字證據確鑿,無法更改。而電子文件在計算機系統中信息的相對獨立性,使人們對信息的增刪更改都十分方便,一些錯誤操作也可能造成文件信息丟失。
另外,電子文件載體性能的不穩定性有可能造成文件信息的改變。電子文件存儲介質數據不丟失的時間遠遠比不上紙張。故宮博物院收藏有西晉陸機的《平復帖》,還有東晉王獻之的《中秋帖》、王詢的《伯遠帖》等等,都有一千五六百年歷史,現在這些古老的紙張載體上的信息還是能夠識讀。但是對電子文件而言,想保存20年都很有難度。材料的氧化和變質、磁場的影響等很容易破壞磁介質上存儲的數據,光盤的壽命有可能更短。舉例來說,筆者在1997年購買了一張CD光盤,到了2005年,這張光盤就已經完全無法讀取,因為光盤的塑料材質起了某種化學反應,整張光盤變得透明。光盤是靠光的反射作用存儲信息,透明的光盤無法起到反射作用,信息也就無法讀取了。這張光盤的壽命只有8年。
此外,存儲介質也在不斷更新換代。10年前軟盤還在普遍使用,現在軟盤已經基本被優盤取代;CD光盤從誕生到普遍使用花了10年時間,現在它基本已經被DVD光盤取代;DVD光盤的下一代產品也已經研制出來,3年之后,DVD光盤可能也會被其他產品取代。筆者在1996年買過一套軟件,該軟件使用8張5英寸軟盤存儲,現在這套軟件已經完全無法讀取,并不是因為軟盤出了問題,而是因為5英寸軟盤的驅動器現在已經銷聲匿跡了。
另外,電子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新的信息編碼方案、系統軟件等的不斷出現,也對電子信息穩定性造成巨大沖擊。例如,10年前廣泛使用的WPS文件,現在就需要專門的程序才能打開,否則當時文件的排版格式等信息就會丟失。
所以說,必須每隔一定時間對電子文件原載體上的數據進行遷移,以保證文件的可訪問性。
遷移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方面是將原文件遷移到新的技術環境之中,例如,使用舊版本軟件生成的文件,在新版本軟件還支持舊版本的時候,用新版本的格式重新存儲一遍,否則等到推出更新版本,不支持舊版本格式的時候就悔之晚矣;另一方面就是將文件遷移到新的載體上,《大連市歸檔電子文件管理規范》規定,歸檔電子文件應每4年進行一次有效性、安全性檢查,對磁性載體上的歸檔電子文件的內容信息,應每4年轉存一次,為什么要硬性規定磁性載體每4年轉存一次呢?因為第一、過了4年磁性載體的壽命快到了,第二、4年中技術肯定有所發展,這種載體的歷史使命也已經完成,即將退出歷史舞臺,如果不及時轉存,等到像5英寸軟盤一樣,因為沒有5寸軟盤驅動器無法讀取,那就太晚了。
信息的遷移過程中也有可能使信息損壞、失真,這都是需要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