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D-R全名為DVD Recordable,是由Pioneer公司所主導開發(fā)的可寫一次DVD規(guī)格, 最早的碟片容量是3.95GB,后來又開發(fā)出4.7GB的DVD-R光碟片, 版本為 2.0。 Pioneer 在推出DVR-A03這款燒錄機之后, 降低了燒錄機激光頭成本及碟片的染料成本,使得DVD-R價格得以大眾化。目前DVD-R 的應用主要為 DVD-R for General,意即為提供一般消費者使用, 市場上可以很容易買到的DVD-R空白片,一般都是DVD-R for General 的光碟片, 且為版本 2.0/ 4.7GB 的規(guī)格。
DVD+R由日本SONY、荷蘭PHILIPS、日本RICHO以及美國HP這幾家公司共同推出。在一次寫入DVD的方面也采取獨自設計建構, 推出 DVD+R 規(guī)格的目的在于與 DVD-R 互分市場。
DVD+R與DVD-R的區(qū)別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 格式的制定者不同
DVD+R格式屬于“DVD聯(lián)盟”制定;DVD-R格式屬于‘DVD論壇“制定。
2. 尋址方式不同(主要是由于結(jié)構上的差異所導致)
DVD-R使用低頻(140.6kHz)的擺動溝槽(wobble)時間,尋址時依靠凸軌處預刻的尋址信息坑。此種尋址方式,信號辨識度較差,當倍速較高時,會出現(xiàn)尋址不易得情況,所以,-R高倍速刻錄會相對難點。
DVD+R使用高頻(817.4kHz)擺動溝槽時間,尋址是利用在預刻凹軌處,擺動溝槽的相位調(diào)變來達成,此方式信號辨別率較-R要好,且母盤制造過程較-R容易,符合+R聯(lián)盟所說的易高倍速刻錄,易生產(chǎn)制造等。
3. 生產(chǎn)過程不同
DVD-R在成型后,需要用專用的預寫機預寫。DVD+R則不需要。
4. 兼容性不同
由于DVD+R/RW的標準推出較晚,DVD+R/RW的產(chǎn)品跟早期的一些DVD-ROM和影碟機存在兼容性問題,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DVD+R/RW的發(fā)展。為了提高對早期產(chǎn)品的兼容性,一些廠商開發(fā)了修改DVD+R/RW光盤BookType的工具,如DVDINFO Pro等軟件。此類工具可以讓早期的DVD-ROM和影碟機將DVD+R/RW類型的盤片識別稱為DVD-ROM,大幅提高了其兼容性。因此,DVD+R/RW很有可能將真正成為民用DVD刻錄機市場中的主導產(chǎn)品。
DVD+R由日本SONY、荷蘭PHILIPS、日本RICHO以及美國HP這幾家公司共同推出。在一次寫入DVD的方面也采取獨自設計建構, 推出 DVD+R 規(guī)格的目的在于與 DVD-R 互分市場。
DVD+R與DVD-R的區(qū)別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 格式的制定者不同
DVD+R格式屬于“DVD聯(lián)盟”制定;DVD-R格式屬于‘DVD論壇“制定。
2. 尋址方式不同(主要是由于結(jié)構上的差異所導致)
DVD-R使用低頻(140.6kHz)的擺動溝槽(wobble)時間,尋址時依靠凸軌處預刻的尋址信息坑。此種尋址方式,信號辨識度較差,當倍速較高時,會出現(xiàn)尋址不易得情況,所以,-R高倍速刻錄會相對難點。
DVD+R使用高頻(817.4kHz)擺動溝槽時間,尋址是利用在預刻凹軌處,擺動溝槽的相位調(diào)變來達成,此方式信號辨別率較-R要好,且母盤制造過程較-R容易,符合+R聯(lián)盟所說的易高倍速刻錄,易生產(chǎn)制造等。
3. 生產(chǎn)過程不同
DVD-R在成型后,需要用專用的預寫機預寫。DVD+R則不需要。
4. 兼容性不同
由于DVD+R/RW的標準推出較晚,DVD+R/RW的產(chǎn)品跟早期的一些DVD-ROM和影碟機存在兼容性問題,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DVD+R/RW的發(fā)展。為了提高對早期產(chǎn)品的兼容性,一些廠商開發(fā)了修改DVD+R/RW光盤BookType的工具,如DVDINFO Pro等軟件。此類工具可以讓早期的DVD-ROM和影碟機將DVD+R/RW類型的盤片識別稱為DVD-ROM,大幅提高了其兼容性。因此,DVD+R/RW很有可能將真正成為民用DVD刻錄機市場中的主導產(chǎn)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