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志檔案歸檔整理制度
一、歸檔范圍
凡是本局在編纂各類志書、年鑒過程中形成的志書、年鑒、年報資料、照片等具有查考和保存價值的文件材料均屬地方志檔案歸檔范圍,具體范圍見《地方志檔案歸檔范圍和保管期限表》。
二、歸檔要求
(一)歸檔的文件材料要齊全、完整、準確、系統,與歸檔文件材料相關的電子文件,也應按照有關規定及時整理歸檔。
(二)歸檔的文件材料原則上應為原件,字跡清楚工整,紙張及文件格式符合國家要求,避免使用圓珠筆、鉛筆、純藍墨水等不耐久的書寫材料。
(三)科學組卷。按照文件材料的形成規律和特點,保持文件材料之間的有機聯系,區別不同價值,便于保管和利用,科學分類組卷。
(四)歸檔章、檔案盒封面、盒脊、備考表等項目,使用藍黑墨水或碳素墨水鋼筆填寫,也可進行打印;檔案目錄應當打印;備考表和檔案目錄一律使用A4規格紙張。
三、歸檔時間
(一)志書材料應在志書出版后6個月內整理歸檔。
(二)年鑒、年報資料可在年度終了后整理歸檔,最遲于次年6月底前完成。
(三)編修過程中收集的照片應在完成收集工作后6個月內整理歸檔。
地方志檔案由地方志科負責收集、整理、歸檔,整理好的地方志檔案統一向局綜合檔案室移交,移交時雙方辦理交接手續。
四、地方志檔案的整理
地方志檔案劃分為市(縣)志書、鎮(村)及部門志書、年鑒、年報資料四個屬類進行整理。
(一)市(縣)志書、鎮(村)及部門志書的整理
1. 組卷。志書文件材料以志書為單位組卷,每本志書編1個流水案卷號。不同志書的文件材料不得混合組卷和編號。志書材料包括出版物及原稿、編輯稿、審核稿等稿本。志書出版物一冊一卷,稿本結合志書篇章結構組卷。
2. 排列。志書案卷先排稿本卷,再排出版物。稿本卷按志書編纂階段順序結合志書章節順序排列。卷內文件材料一般按志書篇章順序排列。
3. 編頁碼。每卷編1個流水頁號,只對文件材料的有效頁面編頁碼,空白頁面不編。編號位置:正面編于右上角,背面編于左上角。編頁號時采用打碼機。本身有正確頁碼的案卷不需再編頁碼。
4. 歸檔文件掃描。將永久、長期的無電子文本的紙質文件按要求轉換成電子文件。
5. 著錄。先在市文檔平臺“文件著錄”相應檔案分類中著錄項目信息,再著錄案卷信息,最后著錄編好頁號的卷內文件信息并上傳相應電子文件。著錄完畢并檢查無誤后,點擊“歸檔”生成檔號等信息,以案卷為單位完成“預歸檔”操作。
6. 案卷裝訂。在市文檔平臺“預歸檔庫”中打印案卷封面、卷內文件目錄,將案卷材料按案卷封面、卷內文件目錄、文件材料、備考表的順序排列好后,采用“三孔一線”方法裝訂。
7.案卷裝盒。將裝訂好的案卷按照編號順序裝入檔案盒內,然后在市文檔平臺“預歸檔庫”中打印檔案盒背脊標簽,整齊粘貼于盒的背脊處。
8. 編制檔案目錄
在市文檔平臺“預歸檔庫”以志書為單位打印“案卷目錄”及“卷內文件目錄”一式兩份,在“編目管理”模塊中打印目錄軟皮封面、硬皮目錄夾封面標簽和背脊標簽一式一份,用于編制《地方志檔案目錄》。
《地方志檔案目錄》要求制作一式兩份,一份用硬皮目錄夾裝訂,一份用牛皮紙等軟皮裝訂。檔案數量多時,1本志書的目錄裝訂成1本;檔案數量少時,可將多本志書的目錄裝訂1本,不同志書之間用彩色紙隔開。
9. 封裝入庫。在“預歸檔庫”中選中需要封裝入庫的檔案,對檔案信息檢查無誤后,點擊“封裝入庫”,檔案封裝入庫成功后,檔案進入“檔案中心”歸檔數據管理相對應的分類下。進入“檔案中心”的檔案只能修改目錄。
(二)年鑒、年報資料的整理
年鑒、年報資料歸檔文件采用單件歸檔整理方法,以“件”為單位進行排列、裝訂、編頁碼、編檔號。
“件”是歸檔文件的整理單位。年鑒:每個報送單位定稿為1件,年鑒出版物1本為1件。年報資料:每個單位上報的資料年報驗收表與年報資料合為1件。
1. 編頁碼。沒有編頁碼的文件,以“件”為單位對有效頁面編連續頁碼,正面編于右上角,背面編于左上角,本身有正確頁碼或單頁的文件不需再編頁碼;定稿各部分已有獨立正確的頁碼時不用再編頁碼,合并計算其總頁數即可。編頁號時采用打碼機。
2. 歸檔文件掃描。將永久、30年保管期限的無電子文本的紙質文件按要求轉換成電子文件。
3. 著錄。在市文檔平臺“文件著錄”年鑒、年報檔案分類中著錄每份歸檔文件的相關信息并上傳電子文件,檢查無誤后點擊“歸檔”生成檔號等信息,完成“預歸檔”操作。
4.歸檔文件裝訂。每“件”單獨裝訂,大張的文件要折疊,殘破的文件要修補裱糊,去除易生銹的金屬物,薄的采用不銹鋼釘裝訂,厚的采用三孔一線方法裝訂。年鑒初編稿裝訂時,定稿在前,原稿、修改稿在后。資料年報裝訂時,驗收表在前,年報資料在后。
5.打印檔號標簽。在市文檔平臺“預歸檔庫”中打印檔號標簽,裁剪后粘貼于歸檔文件左上角空白處。
6. 裝盒。將裝訂整理好的歸檔文件按檔號順序放入檔案盒中,不同年度不同保管期限的歸檔文件不能裝在同一盒內。在市文檔平臺“預歸檔庫”中按盒打印一份“歸檔文件目錄”分別裝入相應檔案盒內,然后在“編目管理”中打印“檔案盒背脊標簽”整齊粘貼于盒的背脊處。
7. 編制檔案目錄
在市文檔平臺“預歸檔庫”按年度打印“歸檔文件目錄”一式兩份,在“編目管理”中打印目錄軟皮封面、硬皮目錄夾封面標簽和背脊標簽一式一份,用于編制《檔案目錄》。
《檔案目錄》要求制作一式兩份,一份用硬皮目錄夾裝訂,一份用牛皮紙等軟皮裝訂。
同一年度不同保管期限的歸檔文件目錄可按永久、30年、10年的順序裝訂在一起,不同保管期限之間用彩色紙隔開。
8、封裝入庫。在“預歸檔庫”中選中需要封裝入庫的檔案,對檔案信息檢查無誤后,點擊“封裝入庫”,檔案封裝入庫成功后,檔案進入“檔案中心”歸檔數據管理相對應的分類下。進入“檔案中心”的檔案只能修改目錄。
附件:
地方志檔案歸檔范圍和保管期限表
大類 | 屬類 | 歸 檔 范 圍 | 保管期限 |
地方志檔案 (G) | 市(縣) 志書 (G1) | 1. 編纂階段 1.1 各單位資料匯編 2. 征求意見階段 2.1 各單位反饋意見稿 2.2 省方志辦、市專家評議稿 2.3 編纂委員會委員審改意見稿 3. 審查驗收階段市級初審稿及意見 3.1 市級初審稿及意見 3.2. 省方志辦復審意見及修改稿 3.3 省地方志審查驗收委員會終審意見及修改稿 4. 志書出版階段 4.1 出版社終審稿 4.2 印刷出版的志書 4.3 光盤 | 永久 |
地方志檔案 (G) | 鎮(村) 及部門 志書 (G2) | 1. 志書稿審查驗收總表 2. 各鎮區或部門初審報告及送預審志稿 3. 專家預審修改意見 4. 方志辦復審報告 5. 送復審的志稿 6. 方志辦復審意見 7. 市鎮區志書審查驗收小組終審報告 8. 送終審的志稿 9. 市鎮區志書審查驗收小組終審意見 10. 印刷出版的志書 11. 光盤 | 永久 |
年鑒 (G3) | 1. 各單位稿蓋章確認稿(定稿) 2.印刷出版的年鑒 | 永久 | |
年報資料(G4) | 1.地方志資料年報驗收表 2. 各單位報送的年報資料(含目錄) | 永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