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檔案整理歸檔制度
一、歸檔范圍
本局在各項工作、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有保存價值的照片均屬照片檔案歸檔范圍,具體見《照片檔案歸檔范圍和保管期限表》。
二、歸檔要求
(一)照片應是用成像設備直接拍攝(或紙質照片掃描)形成的原始圖像文件,應具有真實原始性;
(二)照片畫面清晰、完整,人物動作表情俱佳;
(三)每組照片應能反映事件活動全貌,全景和特寫兼顧。
三、歸檔時間
原則上,各科室經辦人應在工作、活動結束后1個月內將符合歸檔要求的照片移交至聲像檔案科,聲像檔案科將整理完畢的照片檔案定期移交至本局綜合檔案室。
四、照片整理
(一)篩選歸檔照片。活動拍攝完畢后,在工作計算機上篩選出符合歸檔要求的照片。反映同一項工作或活動的若干張照片為一組。
無相應數碼照片的紙質照片應先按以下要求掃描:照片按原件1∶1比例掃描,彩色照片采用彩色方式掃描,黑白照片采用灰度方式掃描,掃描色彩照片采用RGB色彩模式,掃描分辨率應≥300DPI,對于珍貴歷史照片或破損照片應適當提高掃描分辨率。
(二)著錄上傳。在市文檔平臺“文件著錄”照片檔案分類中新建照片組目錄并著錄照片組文字說明后,批量上傳已篩選出的照片。
照片組文字說明應包括活動事由、時間、地點、人物(含主要人物的職務)、背景、拍攝者等要素。對于科學技術方面的照片,還應注明項目名稱或科研課題、設備、產品名稱及主要特點等。
(三)修改照片說明文字。按要求修改每張上傳照片的文字說明。照片文字說明要具體說明本張照片所反映的主要內容、主要人物(姓名、職務、在照片上的位置)或主要景物名稱等信息,應與照片組文字說明區分開來。選擇最能反映工作活動主題的需沖印照片后,點擊“歸檔”生成檔號等信息,完成“預歸檔”操作。
(四)沖曬照片。在市文檔平臺“預歸檔庫”選擇該組照片,點擊“沖印圖片下載”,按要求沖印出4R規格紙質照片。同組照片中,允許沖印的紙質照片可少于數碼照片。
(五)打印標簽。在市文檔平臺“預歸檔庫”中打印該組照片的“照片組文字說明標簽”、“照片文字說明標簽”。
(六)裝冊
1、裝冊前應將照片檔案檔號粘貼或打印在相應照片背面,以保證數碼照片與紙質照片檔號的一致性。
2、按“年度-組號”順序裝冊,同組照片不能分開裝冊。幅面大于4R的紙質照片,除對其掃描沖印4R幅面照片裝入相應照片冊外,應將其原始紙質照片另外存放,與相冊中的照片編同一檔號,并在著錄時注明大幅面照片的“排架號”和存放位置。
3、每組照片前排放《照片組文字說明標簽》,然后放組內照片及其《照片文字說明標簽》。如有底片,應裝入專用底片套,并在底片套上注明照片檔號,在著錄時注明該張照片“有底片”。
4、每冊裝滿后,把打印的《照片冊脊背標簽》粘貼好,并將打印的照片冊內《照片檔案組目錄》粘貼于照片冊內頁上。
(七)編制檔案目錄。
本年度照片歸檔完畢后,在市文檔平臺“預歸檔庫”中按年度打印“照片檔案組目錄”一式兩份,在“編目管理”模塊中打印目錄軟皮封面、硬皮目錄夾封面標簽和背脊標簽各一式一份,用于編制《照片檔案組目錄》。
《照片檔案組目錄》要求制作一式兩份,一份用硬皮目錄夾裝訂,一份用牛皮紙等軟皮裝訂。《照片檔案組目錄》可一年或若干年裝訂成一本,若干年裝訂在一起的,每年之間用一張彩色紙隔開。
(八)封裝入庫。在“預歸檔庫”中選中需要封裝入庫的檔案,對檔案信息檢查無誤后,點擊“封裝入庫”,檔案封裝入庫成功后,檔案進入“檔案中心”歸檔數據管理相對應的分類下。進入“檔案中心”的檔案只能修改目錄。
附件:
照片檔案歸檔范圍和保管期限表
門類 | 歸 檔 范 圍 | 保管期限 |
照片 檔案 (F3) | 1.上級領導來本局指導、視察工作形成的照片; 2.本局召開重要會議及開展各種重要活動的照片; 3.本局在開展業務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有保存價值的照片; 4.本局主要領導和著名人物的照片; 5.其他在工作過程中形成的有保存價值的照片。 | 永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