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鑒定
一、檔案鑒定概述
(一)檔案鑒定的內容
檔案鑒定是判定檔案真?zhèn)魏蛢r值的過程。當前檔案界人士通稱的檔案鑒定主要指的檔案價值鑒定。
我國現(xiàn)階段的檔案價值鑒定的內容分為三個方面:一是歸檔鑒定。二是保管期限鑒定。三是到期鑒定。
(二)檔案價值鑒定的原則
1、從國家和人民的整體利益出發(fā);2、全面的觀點;3、歷史的觀點;4、發(fā)展的觀點。
(三)檔案價值鑒定的標準
檔案價值鑒定的標準可分為自身屬性標準、社會需求標準和相對價值標準。其中自身屬性標準又包括職能標準、來源標準、內容標準和形式標準等。
二、檔案保管期限表
檔案保管期限表,就是用表冊形式列舉檔案的來源、內容和形式,并指明其保管期限的一種指導性文件,它是鑒定檔案保存價值和確定檔案管理期限的依據(jù)和標準。
(一)檔案保管期限表的類型
1、通用檔案保管期限表(又稱標準檔案保管期限表);2、專門檔案保管期限;3、同系統(tǒng)機關檔案保管期限表;4、同類型機關檔案保管期限表;5、機關檔案保管期限表。
(二)檔案保管期限表的結構
檔案保管期限表通常由順序號、條款、保管期限、附注以及總的說明等部分組成,其中條款和保管期限是最基本的項目。
(三)檔案保管期限的劃分
檔案保管期限是指對檔案劃定的存留年限。根據(jù)國家現(xiàn)行規(guī)定,文書檔案的保管期限分永久和定期兩種,其中定期又可分為30年、10年。永久保存,就是無限期地盡可能長遠地保存下去。定期保存的計算方法,一般是從文件產生后的第二年起計算,有些特殊文件和專門文件可以從其失效、結案后算起。
三、檔案鑒定的組織和方法
(一)檔案鑒定的組織
檔案鑒定組織的任務是,組織編制和審查檔案保管期限表;組織和指導本館、本機關檔案鑒定工作;討論審查“檔案鑒定報告”和“檔案銷毀清冊”;對檔案的存毀作出決定,報有關領導批準。
(二)檔案鑒定的方法
檔案鑒定的方法是直接鑒定法,即直接、具體地審查檔案。直接鑒定法要求檔案鑒定人員逐卷逐件逐頁地審查檔案材料,從它的內容、作者、題名、可靠程度等方面,全面考察分析其價值。而不是僅根據(jù)案卷目錄、卷內文件目錄和案卷題名來判定檔案的價值。直接鑒定法一般以案卷為基本單位進行。
(三)檔案銷毀
檔案銷毀是指經過鑒定對失去價值的檔案作毀滅性處置的過程。機關銷毀失去保存價值的檔案須由鑒定小組提出意見,登記造冊。經機關分管負責人批準后,由兩人在指定地點監(jiān)銷,并在銷毀清冊上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