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軍隊檔案編研工作
黨的十六大報告強調:“與時俱進,就是黨的全部理論和工作要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創新就要不斷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把這一根本要求貫徹于軍隊檔案編研的實踐,努力開創軍隊檔案編研工作新局面,必須堅持做到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在觀念更新上體現與時俱進
檔案編研工作雖然是主動、系統、開放性地開發檔案信息資源的重要途徑,但編研人員如果思想上不思進取、觀念上因循守舊,反映在檔案編研工作實踐中就必然是固步自封,與時代脫節。只有觀念上的革故鼎新,才能推動檔案編研工作的改進和創新。
蘭州軍區檔案館自1983年組建、1987年開展編研工作以來,截止到2000年,編寫了檔案館指南、組織沿革、專題簡介、大事記、輯要、一覽表等,為首長、機關和部隊了解館藏、利用檔案信息提供了方便。但從總體上看,編研成果的水平、層次不高,都是些短小的“館存本”資料,不能滿足機關部隊和國防建設的利用需求。究其原因,主要是編研人員思想觀念陳舊。“十五”期間,通過打破封閉觀念,變“無所作為”為“大有可為”,消除了畏難情緒,變“難以作為”為“奮發有為”。這五年來在人數沒有增加的情況下(但調整了人員),檔案編研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大大提高,編寫了10余種成果(共計89萬字,比前14年的還多),在為軍區首長和機關決策服務、為部隊忠實履行戍邊維穩使命服務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受到上級領導及用戶的充分肯定和贊揚。
可見,要改變檔案編研工作的被動局面,必須用時代精神認真分析、衡量、檢驗我們的思想觀念,與之相適應的就堅持,與之不適應的堅決糾正。思路決定出路,理清檔案編研工作思路必須強化三種意識,即:強化危機意識,牢固樹立因循守舊就意味著落后,固步自封就意味著倒退的觀念;強化服務意識,牢固樹立“用戶至上”的思想,自覺地從滯后服務向超前服務轉變,變消極服務為積極服務;強化創新意識,敢于沖破思維定勢和固有模式,把握新世紀新階段軍隊檔案編研工作的新特點,站在為部隊打贏未來高技術戰爭提供檔案信息服務的制高點上,謀劃軍隊檔案編研工作的新發展。
二、在編研選題上體現與時俱進
寫文章有“題好文一半”之說。搞檔案編研也要有一個好的主題,題選對了,選準了,檔案編研工作也就成功了一半。例如,蘭州戰區占全國陸地總面積的35%,有51個民族,民族、宗教問題突出;邊防線長度占全國陸地總邊防線的1/3,其中有20多塊爭議區。軍區部隊擔負著維護我國西部邊境安全、西北地區穩定的歷史重任。“十五”期間,我們緊緊圍繞這個中心任務,在分析館藏的基礎上,從眾多顯現的和潛在的檔案編研題目中,確定了從邊境作戰的重點方向和民族問題兩大主題入手,先后編寫了《XX邊境自衛反擊作戰戰術經驗簡介》、《XX邊境東西段自衛反擊作戰戰例選編》、《陜甘寧青地區民族問題史料選編》(第一冊為主要民族分布及人口、主要事件,第二冊為政策規定文件,第三冊為平叛戰例)、《蘭州軍區軍事演習資料匯編》(1953—2000)等幾種成果,徹底改變了以前置現實需要于不顧、為編研而編研的狀況,深受機關和部隊的歡迎,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選題是檔案編研工作的首要環節,選題難,選一個好題更難。難在堅持與時俱進,難在必須準確把握時代主題和特征,適應時代發展需要。提高戰斗力是軍隊賴以生存和有效履行使命的決定性因素。軍隊檔案編研工作應該緊貼部隊戰斗力建設,把為部隊履行新使命服務作為選題的基本依據和標準。
1圍繞軍事訓練選題
軍事訓練是部隊經常性的中心工作,是戰斗力生成的基本途徑。當前,全軍上下大抓軍事訓練的熱潮進一步興起。我們應從館藏檔案中近20年的基礎訓練、戰術訓練、“三打三防”訓練、反空襲作戰訓練、軍兵種合同訓練、網上訓練、訓練改革、實兵演習、網上演習、科技練兵、科技興訓、聯合戰役演習等方面確定編研選題,有計劃有步驟地開發軍事訓練檔案信息,為首長機關探索新訓法、新戰法服務,為基層官兵提高軍事素質和訓練水平服務。
2圍繞精神培育選題
政治堅定、思想純潔、艱苦奮斗、無私奉獻、不怕犧牲,是構成軍隊戰斗力的重要因素,是我軍的優良傳統。將館藏中反映軍區部隊“賀蘭山精神”、“老高原精神”、“三個特別能戰斗精神”的檔案資料分別匯集成書,將各類英雄人物的先進事跡編輯成冊,從軍戰史檔案資料中精選數段戰史、數個戰例、數位戰將(勇士)的小故事,匯編成書下發機關和部隊學習,有利于戰斗精神的培育及其他一系列新型教育的實施,使勇敢無畏的傳統在新一代中國軍人身上繼承下去,發揚光大,扎扎實實地做好軍事斗爭準備工作;有利于激勵官兵在未來的反侵略戰爭中自覺發揚“五種革命精神”,英勇殺敵,為國立功。
3圍繞聯勤保障選題
軍隊檔案館應與有關部門聯合收集、匯編軍事交通運輸、物資油料供應等方面的信息,以利于戰時實施快速、持續的后勤保障供給為目的。從三軍后勤自成體系到三軍一體的大聯勤模式,我軍后勤體制改革近兩年開始了歷史性跨越。我們應從聯勤工作業務文件、后勤保障檔案中擬定有關選題編纂,主動為軍民兼容、平戰結合的聯勤保障工作服務。
4圍繞戰區特色選題
編研反映本戰區作戰研究、反恐維穩、邊防斗爭、戰備動員方面的材料,是對本館特色檔案信息資源的有效開發利用。例如,針對高原高寒戈壁沙漠特點的作戰研究成果匯編,搶險救災、處理突發事件的檔案摘編,邊境開放封控、軍民聯防方面的文件選編,關于民兵、預備役部隊保交護路、科技支前、信息動員、城市防空等方面的編研成果,也深受機關和部隊歡迎。
三、在材料選取上體現與時俱進
檔案館的編研及選材工作,必須立足于現有館藏。但是,立足于館藏不等于畫地為牢,一味地依靠館藏,自絕于館外。檔案館接收檔案受到一定的時間限制,尤其是軍隊檔案館館藏信息相對滯后是客觀現實。比如,1986年頒發的軍隊《檔案工作條例》規定,永久檔案在各單位保存10至20年后向檔案館移交。加之其他原因,致使“十五”期間我館所存檔案都是15年以前形成的。在編寫《陜甘寧青地區民族問題史料選編》時,館藏檔案資料中,缺少解放后西北行政區劃調整變更和幾次人口普查等方面的相關材料,我們立即去軍區機關和陜甘寧青四省區統計局、甘肅省圖書館及檔案館等部門,摘抄和復印所需材料200余頁。如果還像以前那樣不走出狹窄的“館藏”圈子,不去有關部門補充收集材料的話,就會大大降低檔案編研成果的質量。
圍繞編研主題決定材料的取舍,“量中求質”。必須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以維護國家和民族的尊嚴,激發廣大官兵的愛國熱情和無私奉獻精神,加強軍民團結和社會穩定為基本原則和標準。堅持所用材料要與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相統一,對重大問題或拿不準的問題,請上級領導定奪。應遵守事物發展變化的客觀規律,根據檔案編研課題的實際需要,注意各種檔案材料的結合選用和連貫性、系統性、條理性。反復分析研究檔案材料,不斷地撤換初選、復選件,補充新選件,直到定稿印刷才結束查找和選材,這樣有利于保證檔案編研質量。
四、在編輯方法上體現與時俱進
編輯加工檔案史料需要遵守一些普遍規則,但不可死守成法,不能拘泥于過去的經驗;應該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堅持從實際出發,抓住選題的特點和個性,創新編輯方法,創造性地表達研究成果,努力把檔案編研工作提高到新的層次。
一是將各環節相互滲透、交替進行。對于選題大、涉及面廣的檔案編研題目,起初可能把握得不夠準確,事先擬制的編排類目不一定合理。因此,在編輯過程中不能死板地按查找、選材、加工、編排等環節的順序進行,應將各環節相互滲透、交替進行。
二是端正文風。對同一件事同一段時間內,數個單位形成的內容大體相同的檔案文件,沒必要一一介紹。應在不改變歷史本來面貌的前提下,盡量將問題相同內容相近的所有檔案材料,概括在一起敘述。文字要嚴謹、樸實、簡潔、流暢,盡量縮短篇幅,方便利用。
三是運用先進設備繪制插圖。館藏檔案中的有關示意圖、戰斗經過圖等紙張已發黃變黑,圖案及文字已不清晰,標注符號和顏色雜亂,收集的照片大小、亮度不一,影響閱讀和美觀。應利用計算機等先進設備掃描錄入所需圖幅、照片,并經過剪貼、上色、放大、縮小等技術處理,刪除與主題無關的地名、水系等要素,增加標北示意,使同類圖幅的尺寸、格式、標注符號、圖例等要素一致,使所用的色彩和圖案與主題內容協調起來。
四是在網絡上進行檔案信息的編研和編研成果的出版。“十五”期間,我館已經實現館藏永久檔案、資料及編研成果的全部數字化,并在一定范圍內實現了軍隊網絡的聯通。今后,隨著網絡技術及檔案信息化建設的發展,檔案編研工作可以充分利用和發揮網絡的即時性、多媒體、交互性和海量傳播的特點,大力開發網上信息資源。通過對網上信息的搜索、下載、提煉和重組,開發出用戶需要的全方位的信息。這種全新的出版方式,對于資金短缺、編研成果出版難的檔案部門來說,不失為一種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廣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