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規律搞好編研
研究檔案與檔案編研規律,目的是要按規律辦事。根據上述對檔案編研規律的表述,筆者認為“力戒浮躁、蓄勢待發、順時而為、超然事外”十六個字,是我們遵循檔案編研工作規律的基本準則。
1力戒浮躁
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檔案部門不是處于一線的主要業務部門,也不是社會關注的熱點部門,這是不容置疑的客觀現實。因此,我們今天還需重提老一輩檔案工作者默默無聞的奉獻精神,不圖名利,不怕寂寞,力戒浮躁,求真務實,以強烈的事業心與高度的歷史責任感,搞好檔案工作,選好編研課題。不是中心,可以服務中心,不是大局,可以服務大局,關鍵是不能違背規律去搞那些政績編研課題。
檔案工作自古就有與時俱進的優良傳統,我們并不反對創新,但創新不是麻袋,任何東西都可往里裝。我們要多多提倡革命性的創新,但創新的機遇是可遇不可求的,也是有條件的。檔案人的價值恰巧體現在他們實實在在的常規工作中,而不是體現在那些花里胡哨的所謂創新口號或創新課題上。
我們應該“少喊點創新,多做些事情”,做些有利于檔案事業可持續發展的事情,做些屬于檔案職業分內的事情。全國有名的工筆畫女畫家鄭小娟的事跡很值得我們思考。作為畫家,因偶然的機遇她飾演了電影《周恩來》中的鄧穎超,并一舉成名。眼看就要大紅大紫了,她不但堅決回絕了雪片似的片約,同時還辭去了湖南美術出版社社長兼總編的職務。她說:“我要畫畫。”鄭小娟心里明白,也許有很多人可以當社長、演員,但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當一個像她一樣的畫家的。她的這種思想境界以及對自己職業的認知態度,是很值得我們檔案人學習的。
2蓄勢待發
鑒于檔案編研對社會具有相對滯后的特點,對處于檔案編研波谷時期的檔案工作,一定要把基礎工作做扎實,搞好檔案的收集、整理、鑒定、編目、數字化等諸環節,并保證檔案的完整與安全,為檔案編研波峰的到來積蓄檔案實體。江澤民同志曾經指出:“檔案工作是各項事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基礎,這個基礎不牢固,將來我們是要負歷史責任的。”同樣的道理,檔案基礎工作不好,將來的編研也是無法開展的。我們不能讓陳壽編《三國志》時無法編志的情況重演。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蓄勢待發重在檔案的基礎工作,重在檔案的完整與安全。
3順時而為
當檔案工作者處在檔案編研曲線波谷的時候,我們只能蓄積能量,以待時機。但當檔案編研處在波峰時,則要當機立斷,順時而為,為社會的文化積淀,為時代的發展作出編研人應有的貢獻。檔案編研滯后性的規律,并不是說編研距離事物發生的時間越久遠越好,關鍵是要把握一個度,不能錯過編研的最佳時機。我國古代檔案文獻學者曾提出以“才、學、識、德”四字作為編研人員與史學工作者素質的標準。所謂史識,就是“懷獨見之明”,慧眼而善辨是非,對史事的評判有膽有識。因此,要把準編研時機,編研人員需具備良好的史識才行。今天,我們國家正式啟動了規模宏大的清史編撰工程,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等檔案工作者,因為具有得天獨厚的檔案資源優勢,已成為該工程無可替代的主力軍之一。宏大的清史工程將留下檔案人辛勤的汗水與清晰的名字,這是檔案工作者在編研領域順時而為的經典范例。
4超然事外
客觀、公正自古以來就是檔案編研工作者與歷史學家們畢生追求的理想,但社會是復雜的,檔案工作者也是人,他們不可能完全擺脫時空與階級的局限。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我們編研的對象如果在時空上太近,不但難以看清事物的全貌,而且因其在歷史上的是非功過一時沒有完全顯現,是很難作出正確評判的,有些甚至會牽涉到當事人的利益,在這種情況下,別說客觀、公正,就是要做到真實、準確也是很困難的。因此,我們在編研課題的選擇上要有一定的時空距離,不要太近,這是操作層面上的要求。在思想層面上,則要求我們編研人員具有高度的歷史責任感與良好的職業道德,要淡泊名利,不畏權勢,追求真理,在主觀上最大限度地減少時空與階級的局限,最終使編研成果能經得起時間與歷史的考問與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