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檔案編研成品校核與審定
校核與審定是科技檔案編研成品充分、有效地傳播與交流的必要條件。校核是科技檔案編研成品形成初稿的標志;審定是對科技檔案編研成品定稿及其排版設計的批準。
(一)科技檔案編研成品的校核
編研成品的校核,是指對經過后期制作形成的編研成品的各組成部分,進行總體的檢查與修正。科技檔案編研工作經過選題和選型、選材與核實、信息加工,以及選擇體例形式并進行相應的編排以后,科技檔案編研成品的已經基本成形。按照科技檔案編研工作原則的要求,不僅要對每一步驟編研作業的結果進行認真地檢查,而且還要從整體上對編研成品進行全面的校核。而只有經過校核,才能使科技檔案編研成品從內容到形式、從每個信息單元到編研成品的整體內容,都能達到預定的質量要求。校核成為科技檔案編研成品初稿完成的標志,成為其交付審定并進入排版復制階段的重要步驟。
1.科技檔案編研成品校核的內容
(1)校核選材的質量,檢查全部內容是否符合編研方案的要求,能否充分反映編研主題,從整體內容有沒有重要的遺漏,是否包含過時、過量的信息。
(2)校核科技檔案信息的加工質量,如,信息加工方法的選擇是否得當,信息的表述是否準確、清楚,圖樣、圖表、圖示表達是否正確、規范,信息單元的內容是否與檔案原義一致、是否反映原文的基本精神或主要內容等。
(3)校核信息單元的編排質量,如選擇的體例形式是否揭示了科技檔案信息的邏輯關系深化了主題,科技檔案信息的排序方法是否得當,一些綜合性信息單元的歸屬是否妥當,編排順序是否一致等。
(4)校核編研成品的政治內容,如,檢查序言和編輯說明的觀點,正文中對政策的表述、使用的政治性詞語、摘譯中的一些政治詞匯的轉達是否準確、規范,有沒有違背科技法規與科技政,以及對有爭議問題的表述是否客觀、公正等。
(5)校核編研成品的各組成部分是否齊全。
(6)將編研成品的各組成部分按照預定的順序編排起來,并且編注連續的頁碼,最終形成編研成品的初稿。
2.科技檔案編研成品校核的要求
(1)科技檔案編研成品初稿的校核,必須以科技檔案編研成品方案(大綱)為依據。編研方案(大綱),是科技檔案編研工作的指導性文件,根據選題的目的與要求,編研方案對的各項編研加工的要求及具體加工的方法和質量,作出了原則性的規定,是科技檔案編研作業的具體依據。對科技檔案編研成品的校核,必須按照編研方案(大綱)的具體要求去衡量,才能對其質量有一個統一的尺度,才能共同做好校核工作。
(2)科技檔案編研成品的校核必須以專業技術標準為準繩。科技檔案編研成品是對一定專業技術信息的系統反映,并且以科學技術人員作為其主要服務對象。因此,對科技檔案編研成品的內容的評價,還應該以專業標準作為具體的檢驗依據。特別是對編研成品的成果鑒定,必須要以專業技術標準作為評價其水平和利用效果的主要指標。因而,校核科技檔案信息內容質量和類型要求,必須以專業技術標準為準繩。這是科技檔案編研人員與科技檔案編研成品利用者的共同基礎。
(3)科技檔案編研成品的校核應該逐字逐句的進行。科技檔案編研成品的校核雖然是對其進行整體的檢驗,但是必須仔細、嚴謹、一絲不茍。因為這是編研成品定稿前的最后一次檢查,只有逐字逐句地閱讀、認真地與原文對照,才能盡可能地發現和糾正其存在的所有問題,進行比較徹底的改正。
(4)科技檔案編研成品校核的意見,應以國家規定的標準校對符號表示,具體方式見附錄ZB1-81國家專業標準《校對符號及其用法》。
(5)科技檔案編研成品的校核應該由該編研項目的負責人主持完成。一般性編研成品的校核,由編研人員根據項目負責人的安排,分工合作地完成;并由編研項目(課題)的負責人最后統審。大型的或者公開出版的編研成品,根據實際需要可以委托專家或專業部門完成相關內容的校核,也可以組織專門班子承擔此項任務。
(二)科技檔案編研成品審定
審定,是對科技檔案編研成品初稿進行最后的審查與批準,并以確定有關其排版設計和交流事項,作為審定批準的標志。科技檔案編研產品是科學技術交流的重要載體,具有可觀的利用效益和社會意義,屬于法人作品或者職務作品。科技檔案編研產品的審定充分反映了編研成品的這一屬性,即它們必須由編研成品的法人或法人代表,親自批準方能定稿,并且必須由他們決定編研成品的利用方式與要求。
1.編研成品審定的內容
科技檔案編研產品的質量不僅影響科技信息的應用與傳播效果,而且關系到企業的形象與聲譽,企業法人自然十分關注。為此,編研成品的審定首先要求保證編研成品具有科學性和準確性,保證其提供信息的先進性和實用性,特別要審查那些反映重大問題、重要技術的內容是否客觀、典型。使編研成品能夠代表其所有者的科技水平、企業精神,這是編研成品審定的基本問題。其次,任何科技檔案編研成品都需要在一定范圍進行交流,科技檔案信息的交流是科學技術傳播與擴散的重要形式。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科技信息是技術創新的重要源泉,也是市場競爭的對象,對于編研成品的所有者而言,這就存在如何使編研成品發揮最佳作用,創造最大的技術、經濟效益;怎樣交流編研成品對企業才最為有利等,一系列關系企業利益的問題。這些必須通過對編研成品的審定,使其所有者對編研成品的內容有所了解,以便作出正確的決斷。因此,編研成品的審定主要從保護企業利益的角度,審查有關信息選擇是否得當、內容披露的程度是否合適。具體包括以下任務:
(1)審查編研成品的合法性,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科技檔案信息的生產、交流必須符合有關法律法規。這既包括編研成品是否維護了企業自身的知識產權,也包括編研成品是否尊重了有關各方的權益,遵守各項政策、法規,尤其不能侵犯其他檔案所有者的合法權益。編研成品的審定必須對此嚴格把關。
(2)審定編研成品交流方式的必要性。審定者從科技檔案編研成品預定的目的和要求出發,結合科學技術的發展與社會實際需求,根據編研人員提出的排版設計、交流范圍和方式的建議,確定采取的出版方式和有效的傳播途徑,并辦理必要的審批、簽署手續。
2.編研成品審定的實施
(1)編研成品的審定權限
編研成品的審定是立足編研成品內容的審查,著眼于編研成品使用中的利益關系,對其是否定稿和怎樣使用作出的具體認定。從科技檔案編研成品審定的任務可以看出,對審定者有較高的要求,既要求具備相當的科技水準,能夠從當前科技發展的角度鑒別編研成品內容質量;又要具備一定的政策、法律素養,能夠妥善處理編研成品交流中,保證自身利益與為國家科技發展作貢獻、開展科技貿易與促進科技進步等問題;還要有一定的權威性,能夠對科技檔案編研成品作出相應的決定的。因此,科技檔案編研成品的審定,應該由科技檔案所有者,即企業法人或者法人代表擔當。
(2)審定編研成品的方式
審定首先要研究編研成品方案,了解編研成品的制作目的和要求,結合相關科學技術發展的現狀,以便樹立科學的指導思想,得出正確的審定結論。
具體審定還是要通過審讀編研成品的全文,了解編研成品的初稿是否達到編研方案中規定的各項要求,校核的結果合理與否,校核后的修改情況怎樣,結合預定的交流形式,應當提出某些改進的意見。
(三)校核與審定應當注意的問題
1.注意溝通
校核和審定是科技檔案編研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證科技檔案編研成品質量的關鍵環節,為此,在進行校核和審定工作之前,編研人員一定要將編研工作中的有關情況和問題,向校核和審定人員通報清楚;而在校核和審定之后,校核和審定的人員也需要將校核和審定中提出的問題和意見,向編研人員介紹明白。
2.從整體出發
校核和審定是對編研成品的最終把關,校核審定人員一定要在對整個科技檔案編研成品的內容進行全面了解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意見。切不可在不了解科技檔案編研成品內容的情況下,邊看邊改急于求成。這樣很容易出現增刪或修改不當,造成前后矛盾等現象,以致需要返工重來等問題。
3.各負其責
校核和審定人員對科技檔案編研成品初稿內容的校正,除了對于明顯差錯或者與專業技術標準明顯不符的情況,可以隨時在原稿上用便于區別的字跡改正以外,對于一些較大的問題,如選材取舍、科技內容的疑點、注釋的錯誤、值得磋商的問題,以及校核或審定人員個人的意見等,均應當另外書寫在專用稿紙上,簡略寫出該原文并注明其所在的頁碼、行數,然后提出磋商的意見或觀點與編研人員討論,由編研人員研究后自己予以更改。
4.加強協調
對科技檔案編研成品初稿校核與審定的意見,多數要請編研人員自己動手改正,而這項工作可能要在校核、審定人員與編研人員之間返復數次,直至該編研成品質量達到編研方案所提出的要求,編研人員和校核、審定人員都感到滿意為止。這就更加要求編研人員和校核人員加強協調,相互尊重、互相創造條件,為生產出高質量的科技檔案編研成品而共同努力。
(四)科技檔案編研成品定稿的要求
為了保證排版工作的順利進行,編研成品定稿必須達到以下的質量要求:
1.定稿必須經過審查。即通過審查保證了定稿的政治質量和技術質量,稿件內容和文字得到了必要的整理,統一了書寫格式、名詞術語、人名、地名、計量單位等,可以直接按稿件排版。
2.稿件必須謄清。即編研成品的定稿應該譽寫在幅面一致的單面稿紙上,字跡要清晰易辯,符號要標注清楚,改動要寫在版口上但不能太多,否則要重新謄寫。
3.稿件必須齊全。即編研成品的各組成部分都要齊備,正文與圖稿要分開,并且在正文中留出位置,分別注明編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