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施工企業在建筑市場蓬勃發展,為了使施工企業在國內國外建筑市場立于不敗之地,必須加強項目的基礎管理,也就是重視技術文檔管理工作。建筑安裝工程施工技術文檔的管理,是施工企業技術管理的基礎業務之一,是確保工程質量和完美施工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重視技術文檔管理,將文檔資料的收集、整理和科學、妥善地保管,是工程項目管理科學化、規范化的基礎,是提高項目管理水平的前提。
一、目前施工企業中技術管理存在的問題
現在,雖然技術資料管理已越來越被重視,但是由于其特殊性以及管理的不完善,仍存在許多問題,這些問題嚴重阻礙了施工企業的發展,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工程施工企業中不重視文檔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施工技術資料的建立、檢查、收集、整理工作貫穿于施工的全過程中,施工技術的完善程度體現了一個施工企業的管理水平,它為確保工程質量提供了數據分析依據。資料是反映施工各個環節工程質量狀況的基本數據和原始記錄,反映竣工項目的測試結果和記錄,為工程項目管理、施工索賠提供了可靠的依據和數據;資料是為應付甲方、質監站等單位用的,與工程本身沒有什么聯系,資料的好壞并不反映工程質量,由此出現了竣工后后補資料、編造資料的問題。在貫徹ISO9002標準后,技術資料管理被提到一定高度,但傳統的觀念很難在短時間內扭轉,工程資料仍然沒有被真正重視起來,仍然存在滯后、不真實、不完善等現象,給技術管理和項目管理帶來了很大麻煩。
(二)技術資料收集整理沒有統一模式
現在,市場有很多關于技術資料管理方面的書,用來指導資料員的工作,但并沒有一個統一模式,人為因素較多,各省與各省不一樣,許多資料的寫法沒有固定標準,使得資料整理時沒有可靠的依據,經常是誰說的都有道理,資料被改來改去,既浪費時間又給工作帶來不便,還容易出現錯誤。
(三)技術文檔管理與項目管理脫節
沒有充分認識到技術文檔管理與項目管理是密不可分的、技術文檔管理為項目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保證,于是出現只抓項目管理,忽視資料管理的現象,使資料成為項目管理的一個附屬品,從而造成資料管理與項目管理脫節。
二、資料管理的意義
(一)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為追究責任提供了保證
施工企業項目管理如果沒有相應文檔資料,缺少施工過程中的原始記錄和各種有說服力的數據,發生問題時不能為查明原因、解決問題,及時、準確、有條理地提供分析資料和證據,從而導致各部門這間互相推諉、扯皮,爭執得不到及時解決,責任難以追究。
(二)資料管理工作,是項目考核的基礎
施工企業建立以工程項目為核心的生產經營管理體制,確定了項目管理目標和衡量標準,要使責任制真正落實下去,約束人們的行為必須有嚴格的考核制度、完善的監督手段、公平的獎罰措施。技術資料就是制訂這些制度的最根本依據,是進行考核評比、給項目打分的第一數據,最有說服力。通過資料可以知道自開工以來工程進度、質量、安全、管理等各方面內容,根據這些對項目進行公正、客觀的考核。若無完善的資料記載工程情況或工程資料不真實,考核人員就不能全面了解工程各方面情況,無法對項目進行全面、客觀的考核。
(三)資料管理是目標控制的基礎
由于工程施工受外部環境以及各協作部門和單位的影響,常使工程實施過程偏離目標要求,因此必須對工程實施過程進行目標控制。要進行目標控制,首先必須依據目標要求確定各計劃,并按計劃進行工程施工;其次必須全面了解工程實施的實際情況,根據實際情況與目標要求的對比,判定目標偏離程序,制定相應對策,實現目標控制。工程文檔資料可以全面反映工程情況,如各分項工程進度、各種材料進場檢驗情況、質量檢查驗收記錄、試驗報告等,若對工程實施過程中文檔資料不及時準確收集、整理、分析,則項目經理、企業負責人無法全面了解工程實際情況,難以判定目標是否偏離程序,及時采取調整措施。缺乏根據文檔資料及時全面的分析,掌握工程實際情況的手段,項目管理中常用開會、匯報的方式了解工程情況,而這種了解往往帶有主觀性和片面性,對項目管理缺乏全面性和預見性,造成施工現場混亂,工程成本增加。
三、講究工作方法,做好資料管理
資料管理是一項很重要的工作,也是很繁瑣的工作,整理起來有一些難度,通過幾年的檔案管理工作,通過對施工單位檔案資料的指導與管理,在此筆者談一些看法;
(一)編制工作程序
熟悉了程序規定后,就應該根據實際情況編制工作程序了,編制時主要考慮有哪些資料,這些資料由哪些部門編寫,怎樣進行傳遞,時間要求等,根據這些編出具體程序,發到相關部門以指導工作,并督促其按此執行。這是非常重要的一環,缺少了這一環,各部門這間不能很好的配合,也不知有關順序,以致于影響工作。
(二)以計劃為龍頭
計劃在生產中很重要,其實在資料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是很少有人重視罷了,在工作中,要重視計劃,發下的圖紙仔細看一遍,按分部分著看,先看基礎有幾個分項,每個分項工程的具體做法,為此設計一張表,把各分項依次列出,然后根據分項應有哪些資料在其下用鉛筆畫鉤,依次類推將每一個分部都這樣做。然后對每一項應有的資料進行畫線,如承臺鋼筋這個分項需有技術交底、驗評、隱蔽,就在這項下面畫橫線,這樣做有兩個好處:1、能夠知道有哪些分項,用哪些表格,提前準備好;2、避免丟項、落項。
(三)以日志為主線
日志就像一件上衣的衣領,要拿衣服先提衣領,要保證資料的真實性與及時性得先看日志,日志是一條主線。在做資料文檔時先看日志,把每一分項開始的時間用鉛筆寫在提前做出的計劃表上,將材料進場、驗收等情況簡單寫在備注欄中,這樣就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干了哪些話,什么時間開始干的,進場材料有哪些等,以此來控制資料時間,查看有沒有與日志不符的。
(四)以試驗為中心
這是重要的一步,這一環牽扯的資料較多,也比較麻煩。一般情況下,先將原材料報告和合格證登記,內容包括:進場時間、數量、編號、檢驗日期、結果等;將配比、強度報告等也進行登記,登記時按編號先后順序排列,登記前先檢查本報告是否有問題,數據是否正確,因為比較多,可以將其整理在一起打印出來,以便于查找。一般先從砼施工記錄開始,由砼施工記錄追溯到砼配合比,由配合比追溯到原材料;在查驗評時,可以追溯原材料的使用情況、批次、數量等。這樣依次追溯下去,既可以使資料相吻合,又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以上觀點,是筆者通過自身多年的檔案管理工作,通過與施工單位的多次接觸,發現施工單位資料管理工作有待提高、改進,經過與多家施工單位資料管理人員共同探討、研究而提出的。其實,施工單位資料管理工作規范化、科學化后,建筑檔案管理部門文檔資料管理工作也相應得到了提高,有利于建筑檔案管理部門與施工單位的工作協調,能夠更好、更及時的將單位工程的文檔資料進行存檔、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