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討與交流10
攀蓮鎮在災后恢復重建中強化檔案管理工作
米易縣攀蓮鎮
2008年8月30日發生的在攀枝花的六級地震,不僅給災區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了慘重損失,同時也使災區的檔案受到影響。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省、市、縣檔案局的關心、指導和幫助下,在災后恢復重建過程中,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檔案工作,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縣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檔案工作會議精神,發揚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采取了一系列辦法和措施,積極推進檔案工作與災后恢復重建工作同步協調發展。
一、檔案工作概況
全鎮有7個行政村,4個社區,2個學校、1個衛生院,總人口49811人。2004年我縣鄉鎮行政區劃進行了調整,攀蓮鎮由原攀蓮鎮、觀音鄉、柳賢鄉合并而成;按照全縣統一要求,2004年7月份以前的檔案全部移交縣檔案館。現鎮綜合檔案室所存檔案為2004年8月至今的檔案材料:其中文書檔案10168件、計劃生育檔案858件、財務檔案1067件、災后重建檔案3569件、退耕還林檔案1019件、照片檔案3盒、基建檔案16盒、土地承包檔案192盒、電子檔案1盒。
7個村檔案室現存文書檔案6350件、財務檔案114盒、電子檔案7盒、照片檔案7盒;4個社區檔案室現存文書檔案1067件、財務檔案80盒、電子檔案4盒、照片檔案4盒。
2005年3月我鎮檔案工作按照規范化建設要求,加強基礎設施和業務建設,檔案工作順利通過市、縣檔案局組織的檔案規范化建設驗收,達到省二級標準; 自2008年“8.30”地震發生以來,鎮黨委共搶救檔案1501卷件,提供檔案利用763人次,利用檔案678卷次。對鎮、村、社區進行了檔案檢查,對加強震后、汛期檔案安全保護工作做了安排部署。
2009年6月18日縣政府召開了米易縣創建全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檔案示范縣工作會后,我鎮強化了村級組織、社區、學校、衛生院檔案工作,將村級組織檔案管理納入了規范化建設軌道,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落實人員,明確職責,保障經費,制定了檔案管理辦法,完善了鎮機關檔案的各種制度和各類統計臺賬,初步建立了檔案工作的長效機制。2009年12月我鎮率先成為全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檔案工作示范鄉鎮,4個村達省級檔案規范化管理二標,3個村達省級檔案規范化管理三標,1個社區檔案成為示范社區。2010年3月25日全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檔案工作現場會在我縣召開,我鎮綜合檔案室及3個村成為現場參觀點,4個村及社區檔案在現場參展。
二、立足本鎮實際,出臺有效措施,推動檔案工作優化升級
災后恢復重建工作開展及新農村建設檔案工作啟動以來,我鎮將檔案工作列入黨委政府重要議事日程,納入工作責任目標,經常進行督促檢查,落實人員,保障經費,推動了全鎮檔案工作優化升級。
(一)領導高度重視,致力于檔案工作規范化建設
1、健全機構,完善制度。成立了以鎮長任組長、分管檔案工作的領導任副組長、各掛村聯系領導及各村黨總支書記、社區、學校、衛生院負責人為成員的專門領導機構,負責全鎮災后恢復重建工作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檔案工作的領導、組織協調和指導工作,堅持“誰主管、誰負責”和分級負責的原則,明確職責,保證各項工作全面落實。鎮長、檔案工作分管領導、文教衛工作分管領導及各掛村聯系領導為第一責任人,掛村組組長、各村黨總支書記,社區、學校、衛生院負責人為具體責任人,各掛村組成員及駐村“一村一大”、村文書為直接責任人。“8.30”后,我鎮及時召開了“災后恢復重建工作會”,強調凡是不按規定管理好檔案的村、社區,鎮黨委將按《檔案法》相關規定進行處理。制定了《關于加強抗震救災檔案工作的通知》、《關于進一步加強汛期檔案安全工作的通知》《檔案管理制度》和《新農村建設檔案工作實施意見》、轉發了縣委辦印發的《米易縣行政村(社區)檔案管理辦法(試行)》及縣檔案局《關于新農村建設村級檔案規范化管理有關要求的通知》。按照縣災后重建辦、縣檔案局《關于進一步規范災后重建檔案管理的通知》及《四川省關于進一步加強重大建設項目檔案工作的通知》,成立了災后重建辦并要求各村也成立了相應的領導機構,負責做好災后農房重建及維修加固等檔案資料收集整理歸檔工作。
2、強化管理,落實責任
災后恢復重建階段,仍堅持實行目標責任制考核,確保檔案業務工作全面完成。在“8.30”地震中各項事業遭受重創,恢復重建難度大,工作任務繁重,鎮黨委、政府及時加強了檔案業務監督的力度,并決定困難再大也要確保年底前完成年度目標考核任務。一是及時調整與各村、社區、學校、衛生院簽訂的《檔案工作目標責任書》,將災后重建檔案等文書資料的收集列為重點,將檔案工作納入鎮年度綜合目標考核和基層組織建設重點工作目標考核,嚴格兌現獎懲。二是將檔案工作納入鎮督查辦、效能辦和黨政辦定期和不定期督查,加大督查力度,實行責任追究。對各村、社區、學校、衛生院檔案工作進行了督查,并將督查結果在職工會上進行了通報,有力地促進了檔案工作的開展。村、社區全部達省規范化管理二標、三標,其中,賢家村、觀音村、柳溪村接受全省各地、市、洲參觀學習達15次。
3、加強宣傳,營造氛圍。通過邀請縣檔案局領導和業務指導員到鎮職工會上講解和培訓等多種方式,共組織機關干部和各村、社區、學校負責人學習了12次有關檔案法律法規,進一步提高了干部職工的檔案意識。同時村、社區也利用板報、專欄、會議傳達等方式做好《檔案法》的宣傳,切實抓好災后恢復重建工作和新農村建設檔案工作。
4、配備干部,狠抓落實
進入恢復重建階段,各方面急需解決的問題多、矛盾多,各村、社區工作量陡增,工作難度空前加大,鎮黨委、政府督促監督落實到位是搞好檔案業務工作的關鍵。為了確保檔案工作能夠順利開展,鎮上設綜合檔案員,集中管理鎮機關各門類檔案,并與鎮督查辦聯合對鎮屬各辦、所,各村、社區、學校檔案工作加強了監督指導和檢查。鎮督查辦加大了督查力度,確保災后重建檔案資料完整真實地移交進縣檔案館。在縣檔案局幫助支持下,組織村級檔案員集中培訓11次,并多次到鎮屬各部門指導檔案工作;各辦、所安排專人負責收集整理檔案資料,災后重建辦、計生辦、財政所、林業站、落實專人著錄檔案;各村從后備干部中培養文化程度較高的、年輕的檔案員(每月由鎮支付500元工資)與村文書共同抓好檔案工作。7個村、4個社區全面完成各類檔案的收集、整理、歸檔、著錄微機工作,同時完善了全宗卷,實現了檔案規范化管理。
(二)落實工作經費,配套設施設備
鎮黨委、政府扎扎實實做好檔案的安全保護工作,有的放矢地解決檔案室硬件建設問題。“8.30”地震后,全鎮有93余卷、1408件的檔案處于危房中,由于余震不斷,隨時都有損毀的可能,為了確保這一部分檔案的安全,鎮黨委積極應對,緊急部署,指導協調村兩委組織人員認真查看室藏檔案數量、檔案轉移和檔案收集、整理工作,將處于危房中的檔案安全轉移,確保了檔案安全、完整。要求村、社區務必加強值班,做好防火、防盜安全保衛工作,否則一旦檔案丟失將按《檔案法》有關條款追究責任。同時鎮黨委、政府按照《攀枝花市鄉鎮檔案規范化建設標準》及縣災后重建辦、縣檔案局《關于進一步規范災后重建檔案管理的通知》、縣檔案局《關于新農村建設村級檔案規范化管理有關要求的通知》的要求,加大對檔案工作的經費投入,共投入資金28萬余元,對鎮綜合檔案室和各村、社區、學校、衛生院檔案室硬(軟)件設施進行改造,目前鎮政府建有一間20平方米的專用檔案室,室內配備了檔案鐵皮柜12套、計算機、打印機、掃描儀、攝像機、溫濕度計、空調、滅火器及檔案專用裝訂用具等設備,安裝了防盜門、防盜窗及窗簾,做到管理制度和管理網絡圖、檔案存放示意圖上墻,庫房堅固、安全,保證了檔案安全管理;同時各村、社區、學校、衛生院也建立了專用檔案室。縣政府、鎮政府兩級共同投資,為行政村檔案室配置了鐵皮檔案柜、計算機、打印機、空調、數碼相機、滅火器、遮光窗簾及各類檔案用品,使檔案室硬件設施得到配套完善,切實可行的措施和方法確保了檔案實體和信息的安全,為建成新農村建設檔案示范鄉鎮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規范檔案業務
鎮黨委政府緊扣災后重建工作重點,扎實抓好檔案業務工作。災后重建工作點多面廣,結合工作重點,及時跟進,攻堅克難,在提供檔案業務指導服務中得到發展。鎮成立了災后重建辦,落實專人負責收集整理災后重建和維修加固檔案資料,并及時整理歸檔,防止資料散失。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結合我鎮實際情況,制定了適合鎮、村、社區、學校、衛生院不同類型的檔案分類大綱及檔案保管期限表等規章制度,并堅持在工作中貫徹實施,鎮、村、社區對重要涉農工作的災后重建、計生、林業、農田基本建設等文件材料進行了收集整理歸檔。“8.30”地震后,對抗震救災工作中形成的檔案材料、圖片、音像材料進行廣泛征集、收集,共整理歸檔災后重建文書檔案3569件、收集照片82余張,光盤7張。同時電子檔案的優勢凸現,以災后恢復重建為契機,使用《四川省電子文檔管理系統》軟件管理檔案,實現了全部檔案的電子數據化,自發文的全文數字化掛接,以方便查閱和檢索;7個村、4個社區全部實行計算機著錄檔案,鎮、村兩級檔案目錄數據實現共享。通過及時參與災后重建重點工作,不僅增強了檔案工作與全鎮中心工作的融合度,同時提升了檔案管理水平,確保檔案工作與災后重建工作同步協調發展。
(四)檔案利用取得成效
自恢復重建以來,我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堅持檔案工作為全鎮發展服務的宗旨,遵循檔案資料借閱利用制度,積極開發檔案信息資源,主動對全鎮社會各界提供服務。“8.30”地震后共接待查閱檔案678人次,接待咨詢85人次。為領導決策、災后恢復重建、民生工程建設和維護社會穩定等提供了大量翔實可靠的依據,取得了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回顧“8.30”地震后這充滿激情和挑戰的三年,鎮黨委、政府努力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
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黨員干部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以堅定的信心和堅忍的毅力,積極投入到抗震救災斗爭中,投身于檔案工作的恢復重建和發展之中,出色地完成了上級下達的各項任務,也為人民群眾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二0一一年四月二十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