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檔案管理6
如何做好檔案管理工作
攀冶機電分公司 段文紅
[摘要] 檔案管理工作是企業管理工作的一部分,是提高企業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的必要條件,是維護歷史真實面貌的一項重要工作。科學規范的管理檔案,是衡量一個企業業績與管理水平的重要尺度。企業檔案記載著這個企業發展史上的優秀成果,對研究本企業的經營業績和科學發展提供了第一手資料,是進行科學分析,揚長避短,制定發展方向的好材料。
檔案管理工作做好了,一方面為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及時了解企業整體經營狀況,適時調整經營策略提供準確依據,為經營決策提供支持性證據;另一方面有利于社會各方準確認定企業經營成果,為企業與各有關方面進行有益合作奠定堅實的基礎。在我國經濟全面發展的歷史背景下,做好檔案管理工作,不斷地更新檔案管理觀念,勇敢探索和嘗試新的檔案管理手段,以全面、真實地反映企業整體發展狀況和經營成果。檔案管理成果同企業經營管理的有機結合決定了該企業資源配置的取向和模式,決定著企業的商業版圖和未來發展,對于實現該企業經營戰略,不斷提高管理效率具有深遠的影響。因此,做好檔案管理工作對于促進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不斷提升企業在市場經濟中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一、做好檔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義
檔案管理工作對我國現代企業制度的健康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規范化、科學化的檔案管理,是企業必須做好的一項基礎性工作,也是成為一流企業的一項重要保障。當今世界已進入知識經濟和信息時代,信息已成為比資產(本)更為重要的戰略資源。檔案管理工作作為信息業的組成部分,檔案作為一種信息資源,作為企業生產、技術、科研和經營等活動的真實記錄和一項基礎性工作,同時作為與企業同步發展的無形資產,在企業管理等各方面正積極地發揮應有的重要作用。
二、檔案管理工作存在問題
1、檔案意識淡薄,管理邊緣化
近年來,檔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進一步淡化,很多人對檔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夠的認識,認為檔案管理工作可有可無。再加上一些企業的檔案管理工作人員自身就對檔案管理工作沒有給予高度重視,在檔案管理工作中缺乏高度的工作責任感、良好的職業道德、辦事細心的工作態度、樂于奉獻的工作精神,沒有積累扎實的檔案管理的理論知識、科技知識,不能充分認識到檔案事業在社會發展中的戰略作用和實際意義。工作中存在失位現象,工作責任心不強,對檔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宣傳力度不夠,檔案管理無用論在本部門滋生蔓延到整個企業。不利于形成企業管理層關心、重視檔案管理工作的氛圍,整個企業的檔案意識進一步弱化。從而導致檔案管理工作在管理方式新舊更替的歷史進程遇到新的障礙,在整個企業發展進程中有邊緣化危險。
2、檔案管理不適應現代化管理要求。隨著數字化、網絡化的不斷深入檔案本身也發生了轉變。首先檔案本身在數字化的沖擊下其形式由原先可視記錄識別型轉變依賴機器識別的代碼型(電子檔案)。檔案管理模式也從傳統手工模式不斷發展,歷經單機數據管理模式、網絡信息管理模式到知識管理模式,并且隨著管理模式的不斷變化其管理流程、手段等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以前基于手工的檔案管理流程需要針對電子檔案管理特點相應調整。20 世紀對檔案管理理論影響最大的就是檔案生命周期理論的產生和發展。檔案生命周期理論將檔案形成到銷毀或轉化為檔案看做是一個整體過程、檔案整體運動過程由于檔案價值形態的變化可劃分為若干個階段、不同階段的檔案與服務對象、保存場所和管理方式之間具有內在的對應關系。檔案生命周期理論為檔案的階段管理奠定了理論基礎,檔案生命周期理論準確揭示了檔案運動階段的前后銜接和相互影響,為實現檔案一體化管理、為前端控制提供了理論依據。
3、缺乏運用辦公自動化對檔案管理方法進行更新改造。目前,一般檔案管理都是采用一臺微機一套軟件的管理辦法,檔案管理與提供利用遠遠適應不了檔案網絡化發展的需要。檔案管理手段的落后,給檔案工作帶來消極后果,主要是落后的檔案管理技術跟不上日益增長的檔案利用需求。造成檔案技術落后的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部分領導缺乏對檔案工作重要性的足夠認識,財力投入少;二是一些單位雖然購買了不少先進的檔案管理設備,但由于檔案管理人員操作不熟練,導致先進設備沒有起到先進作用。三是,領導重視不夠,雖有微機和檔案網絡,但檔案并沒有錄入電腦,還按手工在進行工作。檔案工作缺乏制度化的管理程序當前企業檔案管理不規范主要表現在:一是檔案收集不規范。在收集過程中,制度形同虛設,想交就交,不想交就不交,檔案收集考核不明確;二是檔案整理不規范。企業近幾年發展較快,新檔案人員不斷進入,檔案人員的專業素質參差不齊,在立卷過程中有的沒有按照卷內文件目錄順序進行排序組卷,卷內目錄與實際整理文件不相符,卷內資料漏失現象比較普遍。三是檔案綜合管理力度不夠。由于現在綜合檔案管理室以一個附屬部門存在,在行政上無法對各大部進行管理,在進行這項工作時,須向主管領導匯報,但主管領導一般都是兼任,本身的各項工作時間都較緊張,檔案人員要想向領導說明一項工作較為困難,各項工作開展起來也較為困難,現在某些部門自設資料庫,給檔案的綜合管理也造成困難。四是檔案利用不規范。檔案管理人員對檔案借閱內松外緊,借出的檔案沒有按期歸還。
4、企業檔案工作缺乏長期性、連續性的發展規則。企業檔案工作在各級領導的重視下進行了檔案的達標升級工作,但達標工作作為一項運動,一次考試在進行,整個過程加班加點,在短時間內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達標以后,就出現后力不足,沒有長期性和連續性,再由于部分干部對檔案綜合管理的參與程度不夠,對檔案在企業中的重要作用的認識不足,甚至有部分還認為檔案室就是資料沒有地方存放了就放的地方,檔案室在某些人眼中成了廢紙倉庫,造成了檔案工作有領導、無計劃;在任務、無落實;有形式、無效果。檔案工作缺乏應有的長期性和連續性的發展規則。
5、檔案管理工作認識上存在誤區,認為檔案管理工作可有可無,對檔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夠的認識。其實,檔案管理工作對我國現代企業制度的健康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與傳統檔案管理工作模式相比,電子文件的管理在檔案管理工作中的優勢非常明顯。形成檔案之前的電子文件,其增、刪、改等都很方便,而且改后不留任何痕跡,保證了檔案頁面的整潔。并且電子檔案具有高度的標準性,使之對電子檔案的檢索更加方便。
一是操作方便。形成檔案之前的電子文件,其增、刪、改等都很方便,而且改后不留任何痕跡,保證了檔案頁面的整潔。并且電子檔案具有高度的標準性,使之對電子檔案的檢索更加方便;二是傳遞快捷、實現資源共享。一份紙質檔案只能在某時、某地讓能夠接觸到它的人閱讀,而電子檔案由于其處理環境是計算機和網絡技術,因此可以不受這種限制。網絡上傳遞電子檔案的時間是按秒計算,而同樣距離的紙質檔案傳遞則是以天計算的,二者在速度上的區別非常明顯。而且,一個終端上的電子束件也可以同時發給若干個網絡終端,電子檔案這種不受存儲載體限制的特點,使利用者產生一種共享的感覺,從而擺脫時間和空間的制約;三是存儲空間小。無限增長的紙質文件與有限的存儲空間之間存在著日益激烈的矛盾,而電子檔案占據的極少量空間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一矛盾,例如:一張光盤容量可達600MB~4000MB,可存35萬張打印紙上的文字信息或10萬頁圖形信息。而且,如果不移動存儲載體,只處理信息,那么電子檔案幾乎無重量和體積可言,相比之下紙質文件的笨重就顯而易見了;四是具有多種表現形式。隨著多媒體電子計算機的應用,電子檔案的形態也隨之多樣化了。文字、圖形、聲音、影像等多種媒體信息都可以單獨或相互搭配成電子檔案的內容,這就造成了電子檔案的多媒體集成性,使電子檔案比紙質檔案更加全面、形象、生動;五是復制方便且不容易丟失信息。紙質文件復制或縮微品拷貝經常會出現清晰度下降、畸變、信息丟失等問題,而電子檔案的復制,由于是數字化的信息處理,幾乎不存在這些問題。所以完全可以做到復制后得到的電子檔案與原來的電子檔案無任何區別。
三、堅持依法治檔是做好檔案管理工作的必由之路
1、立足于法,搞好建章立制工作
法制化是做好檔案管理工作的基礎,要做好檔案管理工作就必須以依法治檔為根本,實現檔案管理制度化。檔案管理設備的現代化,檔案種類和載體的多樣化特點決定了檔案管理方法要不斷改革,只有堅持與時俱進,才能適應新形勢,開創檔案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因此,日新月異的形勢對檔案工作人員在業務知識、科學知識以及管理操作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檔案事業的發展必須堅持走依法治檔的道路。只有實現檔案管理的制度化,檔案管理工作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為了加強對檔案的管理和收集、整理工作,有效地保護和利用檔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應運而生,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為我國檔案管理工作的良性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然而,新的形勢對檔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各地方要充分利用地方的立法權限,建立一整套有地方特色的檔案法律法規,是檔案管理工作與時俱進,有法可依。在此基礎上,各部門都要建立健全檔案管理規章制度,項制度要管理,項制度要效益,只有這樣,檔案管理工作才能做到因地制宜、靈活有效。
2、實現檔案管理同現代技術的有機結合
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對如何做好檔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只有正視這個挑戰,實現檔案管理同現代技術的有機結合,檔案管理工作才能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檔案管理工作是一門專業性很強的工作,要求檔案管理人員既要有檔案管理者應具備服務意識,又要掌握現代化管理技能。檔案匯集著大量的指示,也記載著豐富的信息,成為一種豐富的信息資源。但檔案的整理工作繁瑣,重復勞動多,勞動強度大。而利用計算機等現代化手段整理檔案,則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高科技情況下的檔案管理可按文件形成的先后順序排列打印,既降低了人為因素在文件歸檔工作中的影響,又發揮計算機的管理優勢,減少了手工操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檔案管理中要注重檔案信息的組織化、系統化,在輸入檢索詞時再點查找范圍,檢索得出的文件就是與事件密切相關的,既準確又不浪費時間,只有這樣,豐富的庫藏資源才能得到充分利用。然而,現代科技的一大弊端是計算機網絡系統的安全系數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降低。為了保證安全,就必須制定嚴密電子文件安全管理制度,完善電子文件流轉跟蹤登錄管理。在電子文件管理系統中建立有效的操作權限管理體系,按照信息安全、人員職責、設備管理等因素,對電子文件管理系統的操作權限進行合理劃分,在工作模式和軟件功能上周密設計。同時結合電子簽章、口令管理、活體指紋識別等新技術,提高身份認定的精度。其中應重點對最常用的口令方式進行嚴格管理。設置自動啟動的電子文件操作日志,以備日后進行安全查考或真實性鑒定時作為依據。
3、檔案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檔案利用
檔案運用的合理有效是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對于把握經濟活動的基本規律和未來發展方向具有很強的借鑒意義。全面加強檔案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充分發揮檔案的作用,為實現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服務。檔案利用工作是檔案自身價值得以實現的直接手段,做好檔案的開發和利用是檔案管理自身價值的重要體現,檔案開發利用已經成為全社會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信息資源。要加強檔案的開發利用,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就必須加強檔案基礎管理。檔案員除了在檔案收集、整理、鑒定、保管等方面下功夫外,應著重做好檔案的編目、檢索、編研工作,編制較適用的檢索工具,建立健全檢索體系和檔案文件匯編等參考資料,及時、系統、完整地提供、滿足檔案利用工作的需要。在此基礎上加強對檔案的保管工作,隨時準備為利用者提供所急需的檔案。重要、珍貴的檔案要備有微縮或復制件,以代替檔案原件提供利用。同時加強檔案庫房設施建設,減少外界條件對檔案造成的損害。在管理好檔案的基礎上,檔案管理工作也要適應社會需求的變化,尋求更為有效的服務新途徑,以提高檔案利用的質量和水平,把“死”檔案變成“活”檔案,更好地發揮檔案的作用,在創造社會效益的同時,促進檔案事業的發展。因此,只有全力做好檔案管理工作,才能為社會的全面進步,經濟又好又快地發展提供優質、高效的檔案服務。
綜上所述,科學規范的檔案管理只有堅持與時俱進,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開創檔案管理工作的新局面。科學規范的檔案管理可以不斷地提升一個企業的管理水平,做好檔案的開發和利用工作,不但可以實現檔案管理工作的自身價值,而且可以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應有的貢獻。展望未來,機遇和挑戰共存,機遇大于挑戰,只要我們搶抓機遇,避免消極因素帶來的不利影響,充分發揮我國特有的管理優勢,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檔案管理道路,一定會實現檔案管理工作的規范化、科學化、法制化。
【參考文獻】
1、宋北星,《讓檔案工作插上翅膀》,[J],《航天工業管理》,2006年第12期。
2、 劉瑛,《質疑檔案工作能否產業化管理》,[J],《蘭臺世界》,2005年第7期。
3、柳青,董娟,林雪,《信息時代檔案管理工作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成人教育》,2005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