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網絡技術、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正在改變著人們幾千年來形成的信息傳遞方式、人際間的溝通方式和社會管理的組織方式,也給城建檔案事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建檔案信息化建設為城建檔案事業的發展帶來了機遇和美好的發展前景,怎樣做好信息化建設的管理工作,使信息化建設與時俱進,開拓創新,開創城建檔案事業發展的新局面,是一個值得探索的課題。
一、城建檔案信息化建設的趨勢
目前,城市建設檔案工作由于對信息技術運用不夠,我認為普遍存在著收集種類不全、立卷繁瑣復雜、管理手段滯后等問題,以致在收集、組卷、報送、保管、利用上傳統手工操作的多,檔案質量、工作效率都跟不上形勢需要。據中國城科會完成的項目《2020年中國城市發展與建設科技研究》表明:到2020年中國每年將增加約2000萬城鎮人口。全國大陸地區設市城市將由現在的660個增加到1000個以上,加上重點小城鎮發展,屆時全國城鎮人口將由現在的7億增長到10億以上,每年投入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將由現在的4000億/年增至6000億/年以上。城市房地產、市政投入將由目前的每年6000億元增長至8000億-1萬億元左右。
如此大規模的城市建設,必然帶來大量的城市建設檔案信息資源,接收的城建檔案數量也逐年攀升。(以吉林市城建檔案館近幾年館藏量為證,如圖一)在信息化發展的強勢下,從城建檔案工作現狀和發展趨勢看,都需要走信息化的道路。只有加強城建檔案信息化建設,才能打破過去在管理上的項目、年代、專題的界限,通過對檔案的數字化處理,減輕庫房壓力,追求更大范圍檔案信息收集,擴大儲存量,使館藏資源數字化,信息與組織傳輸網絡化、信息指標多維化,信息檢索便捷化、服務利用遠程化。在高新技術的支持下,用信息技術拓展服務平臺,提高城建檔案的服務水平。因此,城建檔案信息化是城建檔案事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二、城建檔案信息化建設的管理流程
城建檔案信息化是指通過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配置城建檔案計算機輔助管理的基礎設施,建立和完善城建檔案信息資源庫,依據城建檔案信息化的標準規范體系,以城建檔案網絡為平臺,依托高素質的信息人才,有效地開發和利用城建檔案信息,實現城建檔案管理與服務的現代化和高效化,為城市建設、規劃和管理活動提供優質服務的動態的系統化的管理工作。城建檔案館勢必成為一個面向城市建設主題、隨時間變化的、相對穩定的、建立在集成管理模式上的主要用于快速決策支持的大型數據倉庫,實現海量存儲(如圖二)。因此,集成管理必將是未來城建檔案信息化建設的最有效發展途徑。
城建檔案信息化建設將依賴智能化信息管理技術,建成一個互聯網上超大規模、可擴展、可互操作的分布式海量數據庫、知識庫群,開發多功能復合型城建檔案信息產品,為各種不同類型用戶提供優質服務。根據城建檔案館目前信息資源的主要內容,筆者認為其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館藏檔案目錄信息數據庫;各種級別的著錄信息數據庫;數字化檔案文件數據庫;城市基礎設施數據庫;城市綜合地下管線數據庫;CAD文件、照片文件數據庫;多媒體文件、檔案信息數據庫;對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有重大參考研究價值的知識、檔案數據庫。
以上這些數據庫均應該保存文本信息、音像信息、圖紙信息、統計數字信息、多媒體信息等類型的檔案信息,并針對城建檔案館的館藏資源建立起來,是城建檔案館的主要管理對象,其存儲的內容十分龐雜、海量,因此必須采用一種使用戶滿意、管理過程經濟高效以及管理結果最大價值實現的一個管理和服務優化整合的過程——集成管理模式,從而提高科學決策水平、提高服務質量、提高市場競爭能力,最終提高城市規劃、建設與管理的現代化水平,保障真實、可靠和完整的數字城建檔案資源共享。
三、城建檔案信息的集成管理模式
所謂集成,就是聚集合成之意,是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要素,按照要素之間功能互補匹配的規則構建成一個有機的系統,從而更大程度地提升集成體的整體性能,適應環境的變化,更加有效地實現特定的功能目標的過程,也是構造高級系統的途徑和方式。因此,集成理論的精髓就是優勢互補、整體優化、動態開放、過程管理及創造性融合。具體說,就是將集成的思想、理念和原則創造性地應用于城建檔案信息化工作的實踐活動中,實現城建檔案信息化建設中城建檔案信息技術、城建檔案信息資源、城建檔案信息規范、人力資源、工作流程、城建檔案信息服務等諸要素的全方位優化,促進各項要素、功能和優勢之間的互補與匹配,從而促進整個城建檔案信息化建設的效率和效果提高的實踐過程和工作系統。概括其特點為:創造性的思維和主動的優化行為;動態的、開放的優勝劣汰和優勢互補;最優化的整體和系統;全方位、全范圍和全階段管理對象、資源要素之間的。
當前,信息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不同的城建檔案部門,或同一城建檔案部門的不同的信息化業務環節,會采用不同的多種多樣的信息技術,使用不同的信息系統,這樣就形成了信息資源共享利用的壁壘。集成模式就要求將這些孤立的、不兼容的信息技術和信息系統進行集成,從系統的角度實現技術的兼容和系統的共享,建立一個綜合的城建檔案信息網絡系統,避免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給有效的信息資源共享利用一個平臺,諸如建立一個統一的網站。當前要實現的第一個層次,縱向來說,就是建設、規劃、設計、施工、監理等單位形成的檔案集成;橫向來說,就是館際間的檔案信息集成。通過集成建立集約化的、豐富的、系統的城建檔案信息資源庫,為城建檔案信息資源的共享利用提供物質基礎。所以,集成管理為城建活動證據、信息、記憶的積累、共享與交流提供可持續的多元化、集成化和智能化的知識服務;為城市建設文件、檔案與信息的業務管理與服務提供高效率、高效果、高效益的無縫鏈接;為數字化城市建設和信息化工程提供連貫一致和可持續利用的準確、真實、可靠、完整、系統和成套的數據、信息與知識的質量保證。在城建檔案的各種形成單位都在不斷生成各種各樣不同內容、不同格式的文件,經歸檔和處理之后就形成了數字城建檔案。
將其存儲在數據倉庫——城建檔案館,并對這些元數據進行抽取、轉換、分析和加載等管理模式,將各種異構數據集成為單一用戶信息,為信息的分析和知識的挖掘提供高級服務。這種處理方式便于對數字檔案的控制,體現全程集成管理的原則。信息化時代,現代信息技術突飛猛進,為各領域各層次的集成提供了技術支持。城建檔案管理作為城市現代化和信息化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更好地實現其信息管理和服務功能,滿足城市建設發展集成化趨勢,數字城建檔案信息深入發展就必然選擇集成管理模式,這也是21世紀城建檔案信息資源管理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