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文件中心建設,是檔案部門適應電子政務建設形勢,站在檔案信息資源是生產要素的高度,著眼規避和防范電子政務等建設過程中文件管理風險,肩負起來的涉及未來國家發展和民族數字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的戰略任務。近年來,我省認真貫徹王剛同志關于電子公文歸檔重要批示精神,檔案信息化建設積極融入社會信息化進程,大力開展為社會公眾和黨政機關提供綜合政務信息服務的工作,逐步形成了電子文件中心、電子檔案中心和數字檔案館"三位一體”交互發展的建設格局,在我省推進"兩個率先”和構建和諧社會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一、以電子文件中心建設為先導,檔案信息化"三位一體”融入社會信息化建設大格局
領導重視,檔案信息化建設進入"三個一盤棋”.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下,我省的檔案信息化建設從總體上進入了關系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三個一盤棋”:一是進入了政府電子政務建設的一盤棋,載體形式就是"電子文件中心”;二是進入了省政府關于大力推進社會信息化建設部署的一盤棋,載體形式就是"電子檔案中心”;三是進入了江蘇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的一盤棋,載體形式就是"數字檔案館”。由此,電子文件中心、電子檔案中心和數字檔案館建設,構成了我省檔案信息化"三位一體”交互發展的新格局。檔案信息化建設"三位一體”交互發展,既是發展目標,又是發展重點,還是發展的路徑和任務;既是一個綜合性的工作體系,又是前進中的三個臺階。數字檔案館是一個大規模的信息系統,是一個長期的工程,依賴于電子政務和社會信息化的發展程度,必須分步驟、分階段穩步建立。在不能一步建立數字檔案館的情況下,重點建設以電子公文為主要資源的電子文件中心,將直接凸顯檔案館在信息時代的公共服務功能,為進一步建設數字檔案館奠定基礎。在這期間,國家檔案局、國務院信息辦信息化推進司和省信息辦、省信息產業廳領導先后到我局調研,指導工作。在各級黨委政府領導下,我省檔案系統積極以電子文件中心建設為載體,加強與電子政務領導機關的溝通,積極參與各地電子政務建設,努力發揮國家綜合檔案館的優勢,為當地黨委政府和社會公眾做好服務工作。
因地制宜,三位一體求發展.2004年,我們制訂了《江蘇省檔案信息化建設規劃綱要(2005一2010年))),提出2008
-2010年全省100%的國家綜合檔案館全面建成與電子政務相配套的電子文件中心和數據備份基地。”同年與省電子政務協調指導小組聯合召開由各市信息辦和檔案部門領導參加的"電子政務環境下電子文件歸檔研討會”,著眼于提高電子文件中心建設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與各地信息化主管部門達成共識,著力解決在電子政務建設中電子文件的在線歸檔、管理和實時在線利用問題。當年,常州市、張家港市電子文件中心率先開通運行。
積極探索,在實踐中研究提高。在實踐的基礎上,我們以承擔國家檔案局《電子文件中心功能與作用研究》和江蘇省科技廳《電子政務環境下省、市、縣三級數字檔案館集成應用系統研究》課題為抓手,通過課題的理論研究,完善電子文件中心建設需求,更好地指導實踐。提出電子文件中心在提高電子文件管理水平、統一電子文件管理平臺、完善政務公開發布渠道等方面具有積極意義;通過建立現行電子文件集中接收、管理和發布的綜合應用平臺,可以確保各單位現行文件"隨時形成,隨時報送,隨時發布利用”,達到文檔一體化、館室一體化和信息資源最大范圍共享及推進政務公開的目的。為總結和交流經驗,推動全省檔案信息化"三位一體”交互發展,2006年11月,我們在常州召開了全省電子文件中心應用現場會,重點研究和交流如何依托各地電子政務內網建立電子文件中心綜合應用平臺,進一步發揮國家綜合檔案館為社會提供檔案信息資源服務的作用,為我省"全面達小康,建設新江蘇”做出新貢獻。
二、以電子檔案中心項目建設為動力,拓展電子文件中心公共服務功能
拾級而上,落實重點工程項目。2005年,我們開展了江蘇省電子文件中心的建設,依托江蘇電子政務網整合在公文數據交換平臺上傳輸的309家省直等立檔單位的電子公文數據,通過組織對幾十家省級機關信息中心電子文件管理現狀的調研,著手制訂了《江蘇省電子公文歸檔細則》(征求意見稿)。同年省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的意見》確定"電子檔案中心”為全省信息化重點12345計劃”中基礎性、公益性、標志性工程之一,從而將我省檔案信息化建設推向了一個新階段。該項目于2006年9月通過了省信息產業廳、省信息辦組織的《江蘇省電子檔案中心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專家評審論證,并被安排在2007年度省財政投入重要位置。省信息辦還將電子檔案中心建設項目繼續列入《江蘇省信息化發展戰略(2006一2020)及"十一五”行動計劃》中《江蘇省"十一五”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重大工程。
明確定位,服務優先,實現資源共享。在江蘇省電子檔案中心的論證過程中,確定"服務公眾、服務政府”的目標定位和如何實現這個目標的方法路徑,是始終受到關注的問題。我們從電子政務建設、國家檔案信息資源建設的高度,深刻認識電子文件、電子檔案管理工作的現實意義和重要作用,做好電子文件歸檔利用工作,推進電子文件中心建設,提高檔案工作。服務大局、服務社會的能力。我省在電子政務環境下建設的電子文件中心,主要收集整理國家機構,尤其是政府職能部門在辦公自動化系統、業務系統中形成的并在電子政務平臺上流轉的各類電子文件,通過建立一個相對穩定、覆蓋面廣的文件資料收集網絡和運行機制,實現信息資源共享,促進政務公開。在電子政務和信息社會發展環境下,電子文件中心作為檔案館的機制創新載體,以其高效、節約、便利成為網上政務信息集中公開的法定場所,通過收集、鑒定、保管、發布等程序將政務系統文件資源有機整合起來,達到文件信息資源最集中、最權威、最有效、最長久的效果,通過最大限度的開發利用,滿足了政府部門和人民群眾對政務信息的時效性需求。
講求實效,開發利用與安全保障相結合.電子文件中心收集的范圍首先就是國家機構產生的公務性電子文件,保存的首先是電子公文等政務信息文化遺產,反映了一個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軌跡,一級政府履行職能的真實歷史性記錄,保證了黨和政府的數字記錄遺產仍然能夠為現在和將來保存使用,它構成了數字檔案館內容和結構的核心。電子文件中心提供了信息資源新的利用途徑,實現了電子文件現行期的開發利用,引導政府公務人員和社會公眾通過網絡獲取檔案信息資源并獲得超越地域和時空限制的個性化服務,通過數據倉庫等技術的應用,使得潛在的更有價值的信息在最大范圍內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與此同時,我們嚴把信息安全關,按照《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見》(中辦發〔2004〕34號)和《國家檔案局中央檔案館關于加強檔案信息資源開發利用工作的意見》(檔發〔加05〕1號)文件的要求,正確處理"加快發展與保障安全,公開信息與保守秘密”的關系,與江蘇省國家保密局聯合制發了《江蘇省檔案信息化建設保密管理辦法》,對包括電子公文在內的檔案信息上網的程序、方法和內容做出了規定。我們還通過"江蘇檔案信息網”整合全省網上電子文件中心信息資源,并與"中國江蘇”政府門戶網站連通,為社會公眾提供可公開的電子文件。
三、加強規劃,典型引路,全面推進電子文件中心建設
貫徹標準,統籌規劃協調發展。為切實貫徹《電子文件歸檔與管理規范》(GB/T18894一2002)和《電子公文歸檔管理暫行辦法》,我局組織了由省級機關20多家單位信息技術人員、檔案工作人員組成的課題組,用了一年時間研究辦公自動化和業務系統電子文件歸檔情況,先后制訂了《江蘇省文書檔案文件級目錄數據庫結構與數據交換格式》(DB32/505 -2002)和《江蘇省電子文件歸檔與管理辦法》,在國家標準的框架下進一步細化數據結構及通用格式等內容,增強了可操作性。2004 -2005年,編制了《檔案信息化工作實用手冊》并組織檔案信息化講師團在全省開展巡講,全省涉及電子文件歸檔的機關工作人員6800多人接受了培訓,電子文件歸檔意識和操作技能明顯增強。 2004年我局在《江蘇省檔案信息化建設規劃綱要(2005-2010年)》中明確提出"加快電子文件中心建設”的重點任務,按照時序從蘇南7個市縣開始試點,提出2007年蘇南地區全面建成網上電子文件中心,2010年前蘇中、蘇北地區全面實現網上電子文件中心”的目標。為了保證實效,在各地尚未推出獨立電子文件中心系統的情況下,我局通過聯合南大蘇富特軟件股份有限公司的技術力量,組織江蘇省檔案科學技術研究所參與研制開發了"電子文件中心系統軟件”,在張家港和常州市先行試用。當前,以電子文件中心建設為先導、"三位一體”交互發展的信息化建設格局正在我省各地形成。至2006年,全省已建成電子文件中心28個(占國家綜合檔案館的23%),接入電子政務內網45個,上載現行文件95738份。整體建設形勢是:蘇南地區全面展開,蘇中地區正在推進,蘇北地區已開始啟動。蘇州市已進入數字檔案館建設階段。
典型引路,率先發展示范推動。常州市電子文件中心是我省首家基于電子政務環境下正式開通的電子文件中心,于2004年12月建成,截止2007年4月共接收1.6萬份電子公文。在建設過程中,常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協調各方大力支持、通力合作,保障資金,將電子文件中心建設納入全市電子政務平臺建設。常州市檔案部門一方面建立依托電子政務網絡 的電子文件管理機制,加強對全市各類電子文件的收集,不斷 充實豐富電子文件中心的資源,一方面加大宣傳推介工作,使電子文件中心廣為人知,充分發揮其服務領導、服務機關和服務社會的作用,全市半數以上的區縣建立了電子文件中心,率先實現了"有條件的地方先行試點建立電子文件中心”的目標要求,為我省檔案系統加強電子文件管理工作做出了示范,提供了經驗。2005年南京市進一步拓展功能,建成了"市文檔數據中心”,已接收目錄數據274.7萬條,全文數據73.9萬頁,成為市級電子政務用戶決策和咨詢信息平臺;鼓樓、雨花臺等區電子文件中心建設項目經區人大批準列為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目標;江寧區在建設新館時同步設計、建設數字檔案館。無錫、泰州、連云港等市相繼建成依托電子政務網的電子文件中心。
建設現代化意義上的檔案館,發展現代檔案事業,它的意義就在于增強檔案館功能,提升檔案工作服務水平。我們從電子政務建設、國家檔案信息資源建設的高度,深刻認識電子文件、電子檔案管理工作的現實意義和重要作用,重視做好電子文件、電子檔案的收集、保管和利用工作,穩步推進電子文件中心建設,提高檔案工作為黨和國家大局服務、對歷史負責的能力。雖然我們的工作有了一些成績,但從總體上來說檔案工作為大局服務的能力仍然很有限,檔案事業發展的任務仍然很艱巨。我們要以這次會議為動力,認真學習和借鑒兄弟省市的成功經驗,按照又好又快發展的要求,努力推進我省檔案事業邁上新臺階。
江蘇省檔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