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事業(yè)的發(fā)展不僅需要檔案工作者自身的努力,也需要社會各界的支持。積極吸收社會力量支持和促進檔案事業(yè)的發(fā)展,在一些國家已經做出了不少嘗試,并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創(chuàng)建檔案基金會,便是其中的一種重要形式。尤其在美國、澳大利亞,這一形式發(fā)展得最為成熟。
美國國家檔案館基金會建于1992年,是一家獨立的非營利性機構。基金會的宗旨在于提升美國公眾對國家檔案館的認知,增強公眾對檔案這一國家文化遺產重要組成部分的深度了解,激勵美國大眾投身參與國家民主化進程。該組織主要在華盛頓的國家檔案館大樓、國家檔案館各區(qū)域分館、檔案中心與總統(tǒng)圖書博物館內開展活動,利用巡回展覽與媒體報道等方式,揭示檔案內涵,傳播檔案文化,以此頌揚在美國歷史上做出突出貢獻的先輩們的價值觀、理想與功績,并證明檔案對于個人生活的重要性。通過對美國國家檔案館基金會運作情況的初步梳理,總結其作為檔案類公益組織所積累的經驗。
完善的體系與制度建設
1.建立科學合理的組織架構
美國國家檔案館基金會領導層設置完善、職責明晰,有董事長兼總裁1名,副董事長1名,副總裁4名,財務主管1名,秘書1名。這些領導成員來自社會各界,有新聞記者、作家、歷史學家等,體現出鮮明的社會團體性質。現任董事長兼總裁A·萊利亞·邦德斯,就是一名記者兼作家。另外,基金會共有理事33名,也是來自于各個地區(qū)、各行各業(yè);有員工19人,各司其職,分別負責執(zhí)行董事、行政、宣傳、發(fā)展、財務、活動、零售等事務。科學嚴謹的體系建設,為該組織的良好運作提供了基本保障。
2.設置靈活的會員制度
公益類組織成功運行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能夠廣泛調動社會公眾的參與熱情,以此獲得資金支持,并發(fā)揮其社會價值。美國國家檔案館基金會為吸納各方贊助,采用了靈活的會員招募方案,根據資助的數額,設置多樣的會員級別,并提供相應的精神和物質鼓勵。公眾會員方面,只要向基金會資助6 0美元,便可成為其“個人會員”;資助100美元,可成為“家庭會員”;資助125美元,可成為“支持人”;資助250美元,可成為“贊助人”;資助500美元,可成為“監(jiān)護人”;資助750美元,可成為“文物管理員”;資助10 0 0美元,可以成為“創(chuàng)建人”。不同層次的會員,所享受到基金會提供的服務也有所區(qū)別。
另外,美國國家檔案館基金會還設置了其他的會員方案來鼓勵人們的參與。其附屬的“青年創(chuàng)建者”協會依托檔案館的資源與活動在國內多個地區(qū)接收會員,收取60~1000美元不等的會費;“簽名者圈”則是一個較為高端的組織,入會需資助5000美元,但是會員所享有的權利也比較特殊,包括國慶日活動、“檔案成就獎”宴會活動及其他各類重要節(jié)慶日的專門邀請等。此外,基金會所招募的公司理事會成員也分三個級別。資助5000美元,可成為“贊助者”;資助10000美元,可成為“監(jiān)護者”;資助15000美元,可成為“創(chuàng)建者”。作為企業(yè)會員,自然也享有在國家檔案館舉辦活動的優(yōu)先權利。
3.確保組織運作的公開透明
作為公益類組織,各項工作必然要對支持自己的社會公眾負責。為了更好地促進工作開展,美國國家檔案館基金會每年史蒂文·斯皮爾伯格獲得2013年度“檔案成就獎” 都會出一期內容翔實的年度報告,以PDF格式傳至網絡,供公眾網上查閱或下載留存。其官網上現在依然可查的有2010—2013年4個年度的報告。這些報告內容豐富、翔實,圖文并茂地展示了基金會一年來的各項重要工作。
根據其2013年度報告顯示,基金會全年受到公司理事會成員單位資助436500美元,個體會員資助206811美元。全年,基金會公司理事會的成員們舉行了30場活動,通過向參觀者提供特別展覽講解服務,幫助基金會募集資金。這一年,基金會推出了新版網站,并在網站上開通了支付通道,為公眾捐贈提供了便利。基金會還充分利用社交媒體,為基金會籌募資金,并對一些活動進行推廣。
高品質的組織活動和服務內容
檔案公益組織若要獲得良好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必然要提供受公眾喜愛的活動項目或服務內容。美國國家檔案基金會即以較好的形式和較高的質量,保證了展覽、學生教育、論壇等各項活動的成功開展,從而為美國國家檔案館的諸多工作提供了重要幫助,擴大了檔案對社會公眾的影響。
1.結合時勢需求、凸顯新穎主題的檔案展覽
檔案展覽是檔案界開展活動的重要形式,但若策劃不周,容易陷入缺乏生機、內容刻板的陷阱。對此,基金會盡可能選擇較新的主題,并結合社會需求。近年來,通過基金會的資助,在國家檔案館的各項硬件條件大大改觀的基礎上,相繼落成了展示美國建國珍檔的“公共拱頂”常設展和備受好評的“數字拱頂”網絡展等多項主題獨特、形式新穎的展覽。2013年,新建的大衛(wèi)·M·魯賓斯坦展廳落成,舉辦的“權利檔案”常設展,展出了美國境內唯一一份“大憲章”和國家檔案館有關人權的珍貴檔案,可謂吸引力十足。其他如“探尋七十年代”展覽、“發(fā)現內戰(zhàn)”流動展、“發(fā)現與痊愈:伊拉克猶太遺產保護”展也都別具一格。另外,基金會策劃的展現美國國家檔案館工作的“我們工作的方式”流動展在全美13個地區(qū)展出。
2.高互動頻次的檔案教育活動
2013年,美國國家檔案館基金會支持開展了243個教育方面的項目,121場免費演講和電影放映。另與美國國家檔案館合作,于2010年開設了專門的“檔案教學”網站,幫助教師運用國家檔案館的檔案去創(chuàng)作或分享他們的課程設計。“檔案教學”網站注冊用戶達到31269人,瀏覽量達到6878282人次,站內各類用于檔案教學的文件7020件,專為教學開發(fā)的各類A p p下載55584次,用戶發(fā)起活動14157場。
3.有利于凝聚社會共識的其他活動
2013年舉辦的供總統(tǒng)攝影師交流的麥高溫年度論壇、女性軍官論壇、國會議員約翰·李維斯一夜談、第七屆年度查爾斯·古根海姆貢獻項目等。特別是2013年7月4日國慶日活動,按慣例舉辦了《獨立宣言》演講,對當年的情景進行了再現,活動迎來4000人,參與家庭超過1000個。基金會還舉行了每年一度的“檔案成就獎”頒發(fā)儀式及宴會。2013年,知名歷史類電影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獲得了該年度的獎項。2014年的獲獎者是歷史學家羅伯特·艾德賽,他在自己的研究與寫作中,大量地運用了檔案史料,為發(fā)掘和傳播檔案價值做出了卓越貢獻。
4.線上線下的檔案文化用品銷售服務
基金會與國家檔案館工作人員一起經營“我的檔案館”商店。2013年,商店銷售總額2179677美元,其中包括于當年4月1日上線的網絡銷售收入。從網上銷售的數據看,訂單均額為78.7美元,最暢銷的是歷史檔案的仿真復制件及工具書。所售主要商品中,常規(guī)禮品類占25%,檔案文件類占25%,圖書與媒介類占19%,服裝類占18%,兒童用品類占9%。基金會將所獲收入用于支持國家檔案館的教育事業(yè)、舉辦展覽及
一些出版物的編印工作。
啟 示
參照我們國家創(chuàng)建檔案事業(yè)類公益組織的現狀與實際需求,美國國家檔案館基金會的工作至少可以給我們提供以下幾個方面的啟示:
1.檔案事業(yè)對于構建歷史自信、凝聚共識大有助益
通過對美國國家檔案館基金會的考察,我們能夠明顯感受到在國家歷史并不算悠久的美國,社會各界對以檔案構建民族、國家集體意識方面卻有著較強的自覺性,而且能夠積極落實于行動。得益于此,美國國家檔案館基金會的各項工作才能蓬勃開展,充分發(fā)揮檔案館資源的社會凝聚作用。相比之下,中國作為擁有數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當前正在積極傳播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于凝聚全社會的集體共識、傳播文化“正能量”有著迫切需求。毫無疑問,積極從歷史檔案中挖掘優(yōu)秀檔案文化,延續(xù)中華民族的史脈,乃是促進我們民族認同的重要途徑。
2.檔案公益項目在推進檔案事業(yè)發(fā)展方面大有可為
美國國家檔案館基金會作為一家非營利性公益組織,集納了全社會對檔案事業(yè)的關注與支持,既擴大了服務公眾需求的范圍,又在很大程度上分擔并促進了國家檔案館的工作,這對于當前我國的檔案事業(yè)大多依賴于自身力量,且面臨需盡快提升公共服務能力的狀況是有所啟發(fā)的。因此,加快組建各類基于檔案事業(yè)的公益組織十分必要。尤其是2014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fā)的《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檔案工作的意見》指出,“支持企業(yè)、社會組織和個人依法設立檔案事業(yè)發(fā)展基金”,為創(chuàng)建檔案公益組織提供了政策依據,我們也因此迎來創(chuàng)建檔案類公益組織的良好機遇。
3.應創(chuàng)新檔案公共服務的方法
美國國家檔案館基金會在諸多方面體現出了創(chuàng)新的特色。其合理的組織結構、明晰的職責劃定,確保了各項工作的有序進行;其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資金募集方式,實現了服務與創(chuàng)收的雙重目標;其多元的會員管理模式,能夠滿足不同公眾的需求,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其各類形式新穎、內容飽滿的活動,能夠充分彰顯檔案文化活動的獨特魅力。這種以創(chuàng)新為導向的公共服務方式,很值得我們去認真學習與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