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各級檔案館館藏有大量的國家重點檔案。但由于形成年代久遠,加上戰爭等人為因素的破壞,這些檔案不同程度地存在破損、蟲蛀、霉變、紙張酸化、字跡褪變等現象。盡快搶救并保護好這些檔案,已經成為一項十分緊迫的任務。隨著“十一五”期間各級財政投入的加大和國家對此項工作要求的提高,檔案館不能囿于傳統的搶救模式,必須運用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搶救技術與方法。
1 修裱、加固。它主要包括修補、揭補、托裱、加固等。傳統的修裱、加固技術已經在館藏重點檔案搶救中得到應用。但這些技術還不能適應新任務的要求。目前,一些現代修裱、加固技術已得到初步應用,如國家檔案局科研所研制的易碎紙質檔案搶救加固技術和紙漿補洞機修補檔案技術,安徽省檔案局研制的檔案修裱機修裱檔案技術,南京博物院發明的單絲樹脂網加固法,中國文物研究所等研制的用二醋酸纖維對破裂紙張實行對口粘接技術等。
2 去酸、去污。我省館藏重點檔案中大部分紙質檔案是機制紙,普遍呈酸性。酸是造成重點檔案紙張老化、損毀的主要原因。因此,只有對酸性重點檔案進行去酸處理,才能延長其壽命。對檔案紙張去酸的應用研究,已有新進展。國家檔案局科研所設計加工的“紙質檔案Mg(HCO3)2水溶液批量去酸設備”,對檔案紙張去酸效果較好。鑒于去酸設備昂貴,技術難度大且要求較高,各級檔案館都購置還不現實。可通過行政或協議的方式,支持若干有能力的檔案館先購置去酸設備、培訓技術人員,使其成為一定區域內重點檔案去酸中心。也可借鑒上海市檔案館聯合圖書部門從國外引進一套紙張脫酸設備、成立一個搶救中心的做法,與有關部門一起聯合購置去酸設備。去污主要是去除重點檔案上的泥斑、蠟斑、油斑、銹斑、霉斑等,常用的檔案去污技術和方法均可運用。
3 字跡顯示與恢復。褪變字跡顯示與恢復主要采用化學法恢復、攝影顯示和數字圖像處理技術等。化學法恢復字跡是利用化學物質與退色字跡發生化學反應,在原件上恢復出字跡。目前,此方法已可恢復退色藍黑墨水、純藍墨水字跡和擴散、退色的圓珠筆、復寫紙字跡。由于它是化學物質直接與檔案上殘留的色料發生反應,若使用不當會造成原件的損壞。因此,使用時要慎重。只有在確定原來字跡材料成分后,才可選用與之相適應的方法。攝影法顯示字跡是利用字跡、紙張及污斑對不同波長的光產生不同程度的吸收、反射,從而加大字跡與紙張在膠片上的反差,使字跡顯現。數字圖像處理技術是利用計算機顯示退色字跡或圖像的一種現代化修復技術。此方法對紙張無污染,適用于恢復字跡擴散、淡化及文字被某些污染物遮蓋的重點檔案。
4 縮微復制技術。縮微復制技術在檔案工作中的應用已相當成熟,從拍攝到存儲形成了一整套標準。縮微膠片存儲檔案信息安全可靠,法律規定其具有與檔案原件同等的效力。目前部分館藏重點檔案保存狀況堪憂,不能或難以提供原件閱覽、掃描與復印。若貿然對其進行掃描、復印,不僅效果不佳,而且可能會對重點檔案原件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因此,縮微復制技術是搶救館藏重點檔案最有效方法之一。考慮我省的實際情況,除有條件的省轄市檔案館可購置縮微設備外,一般的檔案館不必購置。對大批量亟需縮微的重點檔案,可送有縮微設備的檔案館或機構加工,一般的檔案館只需配置還原閱讀設備。
5 數字化。數字化技術是指采用掃描儀或數碼相機等設備對紙質檔案進行數字化加工,將其轉化為存儲在磁帶、磁盤、光盤等載體上并能被計算機識別的數字圖像或數字文本的處理過程。這種技術特別適用于利用率高、處于危險或脆弱狀態下的重點檔案的搶救。目前,縮微數字技術研制成功并在一些檔案部門投入使用。該技術先將紙質檔案縮微復制,再將縮微膠片上的影像通過數字化處理成為數字影像,然后對其進行數據處理、存儲和還原。此技術在重點檔案搶救中具有極大的優勢和發展空間。
此外,在目前條件下復印也是搶救重點檔案的一種方法。各種搶救技術與方法只能最大限度地延緩重點檔案的老化、破損速度,其原件載體的最終消失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檔案館還應加強對重點檔案內容的研究,有計劃地對其進行整理、編纂、出版,確保重點檔案傳承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