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全宗?全宗有哪幾種類型?
全宗是一個獨立的國家機構、社會組織或人物在社會活動中形成的檔案有機整體。
我國檔案全宗的類型,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按形成全宗的單位和全宗內容的性質,分為組織全宗和人物全宗;
按全宗的范圍和構成方式,分為獨立全宗、聯合全宗、全宗匯集和檔案匯集四種。
2.什么是立檔單位?構成立檔單位的條件有哪些?
立檔單位是與全宗相對而言的,其檔案能夠構成檔案全宗的國家機構、社會組織或個人即稱為一個立檔單位。構成立檔單位的條件有:
(1)可以獨立行使職權,并能主要以自己的名義單獨對外行文。
(2)設有會計的單位或經濟核算的單位,自己可以編造預算或財務計劃;
(3)設有管理人事的機構或人員,并有一定的人事任免權。
3.如何劃分全宗?
(1)凡是新成立的并具有一定獨立性的機關,就是新的立檔單位,它的檔案構成新的全宗。
(2)凡屬下列情形,均非機關基本職能的根本變化:機關職能與工作范圍的擴大或縮小,機關內部組織機構的調整,機關工作地點的變更,機關名稱的變更、領導關系的改變以及由于某種原因機關曾暫時停止一段時間的工作等。
(3)臨時機構一般不單獨建立全宗,其檔案應納入其主管機關檔案全宗統一管理。但屬于黨委、政府直接領導,執行全面性的任務,為期比較長的,應建立單獨全宗。
(4)如果兩個機關合署辦公,而文件是分別處理的,它們所形成的檔案,應該分別構成全宗。
4.檔案整理工作的內容包括哪些?
區分全宗、全宗內檔案的分類、編立保管單位(一般是立卷)、案卷的排列和案卷目錄的編制。
5.檔案整理工作的原則是什么?
(1)檔案的整理應該充分利用原有的整理基礎;
(2)檔案的整理必須保持文件之間的有機聯系;
(3)檔案的整理必須便于保管和利用。
6.全宗內檔案分類的要求有哪些?
(1)客觀性要求。分類必須遵循檔案自然形成的規律,從全宗成分的實際出發進行分類。
(2)邏輯性要求。全宗內的檔案的分類必須遵守每次分類按照同一標準進行、子類外延之和等于母類外延、子類相互排斥等邏輯規則。
(3)適用性要求。
(4)思想性要求。
7.全宗內檔案分類的一般標準是什么?
(1)時間標準。按文件的產生時間標準分類,其具體形式主要有兩種:年度分類標準、時期分類標準。
(2)來源標準。按文件的來源標準分類,其具體形式有三種:組織機構分類標準、作者分類標準、通訊者分類標準。
(3)內容標準。按文件的內容標準分類,其具體形式有三種:問題(主題、職能)分類標準、實物分類標準、地理(或地域)分類標準。
(4)形式標準。按文件的形式標準分類,其具體形式主要有三種:按文件種類(名稱)分類、按文件的載體形態分類、按文件的形狀規格分類。
8. 如何整理積存檔案和零散檔案?
(1)編制整理工作方案;
(2)編寫立檔單位和全宗歷史考證;
(3)零散文件的整理程序:
①區分全宗;②全宗內檔案的分類(分類中補充區分全宗);③初步立卷,擬寫標題草稿;④類內案卷的初步排列;⑤調整案卷,修改標題,系統排列案卷內的文件,確定案卷的起止日期;⑥案卷的加工整理:案卷內文件編號,填寫卷內文件目錄和卷末備考表,卷內文件技術修整,填寫案卷封面,案卷裝封等;⑦確定各類內案卷的排列順序和案卷編號;⑧編制案卷目錄。
9.檔號的含義:
檔號是檔案實體管理編號的總稱,它包括全宗號、案卷目錄、類別號、項目號、案卷號、件號、頁(張)號等。
10.檔號的編制原則:
唯一性、合理性、穩定性、簡明性。
11.檔號的結構有哪幾種?
(1)全宗號—目錄號—案卷號—件號。
(2)全宗號—分類號—案卷號—件號。
(3)全宗號—年度—保管期限—件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