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像檔案的制成材料主要是由感光材料和磁性材料兩種物質構成的,它們的結構都包括帶基、記錄音像層(磁性層或乳劑層)和起粘結作用的溶劑、助劑等成分。帶基決定著音像檔案的機械強度和某些物理性能。音像記錄層則是記錄音像的中心,它們對信息存貯穩定性起著決定性作用。音像檔案的老化、損壞、一方面是指帶基變形,沾染污垢,彈性和韌性降低;另一方面是指音像信號發生失真、退變等損壞,對音像檔案的修復就是對這兩方面的老化和損壞而進行的修正技術。
磁帶的修復技術
一、去污
污損磁帶的物質來自灰塵、有害氣體及磁帶自身脫落的磁粉微粒。這些粉塵微粒在磁帶錄放在使用中,在壓力下被卷入磁帶中,不僅會劃傷帶基,造成音像信號失真,而且如果粘附于磁性層表面,還會使重放時信號跌落,噪音增大,甚至還會由于不及時消除這些粉塵而進入磁頭縫隙后,造成磁短路,使磁帶上的信號重放不出來。所以及時、徹底地去除磁帶上的污物對信號的保真、磁帶壽命延長是非常重要的。
對磁帶的去污最為簡單的辦法是用鹿皮或不掉纖維的軟布等,浸上推薦的清潔劑擦試,也可用無水乙醇和四氯化碳作清洗液,但對于塑料帶基的磁帶要避免用上述清潔液。錄像帶通常有專門的清洗機,采用真空吸濾法去塵。
(一)機械去污法
先把污垢切掉、刮掉或扔掉,然后進行真空處理或揩擦。各種專門的帶基有切削工具的磁帶與錄像帶、影片照片文件去污裝置都有專利產品。這些去污裝置的切削工具狀如帶有一排立孔或突緣的圓筒,有的狀如帶有孔洞的凸出薄板,有的狀如刀刃的刀子。此外,還有使用專門去污布條的裝置。
(二)液體去污法
用去污溶液處理文件,然后烘干。這種去污法中,選用合適的去污液是關鍵的一環,去污液必須滿足對記錄載體不造居侵蝕性等理化破壞,而且去污效果好,對人無害。前蘇聯專家K·勒諾里德斯對最的常用的磁帶去污劑性能進行比較后得出結論:氟氯烷和四氯化碳去污劑不會對磁帶及放音設備起有害作用,而且這兩種去污劑不易燃,化學性質較穩定。此外,純凈的汽油和煤油也可以使用,但必須在使用之前用烘干法把這些去污劑徹底清除掉。這種方法具有除污質量高、生產效率高、使用簡便、不會損傷磁帶上所記錄的信息等特點。 與磁帶去污有關的還應包括磁記錄器的去污和磁頭上消磁的特殊去污項目
磁記錄器的去污:磁記錄器主要指磁頭,磁關一旦被污染會影響磁信號的記錄和重放,所以必須要去污。其方法是:先用軟件刷輕輕刷掉污物,再用無磁性鑷子夾著蘸有清潔劑或四氯化碳、無水乙醇等棉團輕輕擦試。操作時注意所用清潔劑不要過多,避免損傷塑料封裝的磁頭和其它塑料零件。同時還要把磁頭上的導帶輪上粘附污物和磁粉也用以上的清潔劑擦試干凈。
磁頭的消磁:由于經常錄放磁錄,使磁頭上吸附有大量磁帶脫落的磁粉,這樣會被磁粉充磁產生剩磁。當磁頭剩磁與新磁帶接觸時會形成噪聲,使得原磁帶聲音不清楚。消磁時可選用專門的消磁器或消磁帶都可。
二、磁帶的剪接
零散磁帶的集中歸檔案以及磁帶在使用中由于人為和機械事故引起卡帶、斷帶、皺折而造成磁帶的變形、磁膜的脫落、基帶的扭曲,此時就需要進行剪接。磁帶的剪接有手工和機械兩種方法。
(一)手工剪接
用剃須刀或防磁剪刀,順帶基 45°角的方向剪開,剪去變形部分,然后用透明膠帶或薄滌綸膠紙準確地把磁帶對齊密接。最后將磁帶兩側多余的膠紙剪去,按壓好粘結處。操作時,要戴白手套,不要殺觸及磁帶表面,并且在粘結時要注意正反面。粘結后的磁帶,帶基與粘接膠紙之間無氣泡,否則會影響粘合牢度,還會增加磁帶通過錄放頭時的抖動。磁帶剪接中關鍵物是粘接物質,通常使用的有膠紙和接帶液兩種。利用膠紙粘合的優點是不會產生接頭聲,但特久性不好,過一段時間后膠紙會脫落而把幾層磁帶粘結在一起。粘結液可以解決這一問題。粘結液粘接的原理是:把磁層內的粘合劑暫時溶解,使磁帶接頭處得以粘合,形成的溶液接頭的粘合牢度比膠紙粘接更耐久。操作時須將剪成 45°角的磁帶疊在一起,將接帶液均勻稀薄地涂在磁帶上。接帶液用量要適當,不可過多,否則在接帶過程中會流到接頭旁邊而破壞周圍的磁層。這種接帶液所粘接的磁帶,接頭處帶基會輕微突起,當磁帶運行速度過慢時,容易產生接頭聲。
目前磁帶接帶液有國產的 CTC多用駁接膠和丙酮溶液。CTC多用駁接主要成分是氮乙烯~醋酸乙烯 ~ 丙烯酸酯三元共聚物,在常溫條件下即可方便地粘接。使用時只需要將磁帶變質部分剪齊,在兩斷帶端面勻薄地涂膠兩遍,搭接 4-5MM輕壓,約停 4-5 分鐘就可正常使用。如果用丙酮粘接磁帶時,事先應將接頭處刮磨干凈,然后將接頭處疊合,疊合后長度以10MM以內為宜。
(二)機械剪接
一般使用磁帶切割器剪切斷面,然后進行粘接。 在磁帶剪接技術中,特別注意的是,無論用什么方法粘接,都不得將不同的磁帶粘在一起。剪接前一定要做好磁帶的帶基和磁層鑒別工作,不得將膠帶粘在磁層上。
膠片修復技術
一、膠片去污
膠片在使用和保存過程中會受到來自空氣中的浮塵粉粒和帶有各種化學性質的油污、霉斑的侵害,如不及時除去,不僅會造成原件物理結構的變化,機械強度下降,而且還會進一步破壞乳膠層,使影像變黃,甚至消退。在實際工作中,對膠片進行去污處理的辦法有:
(一)去塵
用毛筆或軟刷之類的工具輕輕刷掉膠片上的灰塵,如膠片數量太多,可用專門的去塵器。對于個別難以去除的灰塵部分,可進一部用脫脂棉蘸酒精,輕輕擦拭,然后用清水沖洗、晾干。
(二)去污
根據膠片污班的不同性質,可用有機溶劑、超聲波等方法處理。有機溶濟去污主要適合于去膠片上的手印、油斑等污點。去污時可用 20%-25% 的汽油和 75%-80% 的甲苯的混合有機溶劑,用棉球蘸上配置好的上述溶劑在有手印或油斑處輕輕擦拭。如油污較重,按上述方法處理后仍有殘跡,可繼續用清水漂洗 15分鐘,再用5% 醋酸過一遍,最后在清水中沖洗,晾干,也可用其它化學藥品去污法適于去除膠片上的霉斑,墨水斑等較為頑固的斑點。例如,采用比例減薄液處理方法,將膠片上高于周圍景物密度的色斑點減成與周圍景物密度一致。這種比例減薄液是將 10g 赤血鹽放入 200ml50°溫水中,溶解后加水至 500ml 所形成的溶液。操作時將帶有斑點的膠片放入此溶液半分鐘至 2 分鐘(也可根據斑點輕重靈活掌握)后,用清水沖洗一下,再放入定影液中 5分鐘,然后去霉斑、墨水斑方法,操作時,將膠片全部浸入顯影液中,溫度控制在 20°以下,經常翻動,然后放入清水中漂洗,再放入 5% 的醋酸溶液中過一遍,以除去膠片上殘留的堿性物質(顯影劑中的有效成分),最后用流動的清水充分洗滌、晾干;膠片材料超聲波去污法的工作原理是用超聲波發生器上的電能轉化為機械能的換能器,產生振蕩能量,對去污的內液體依次產生負的或下的壓力,使其內產生含有液體蒸氣的氣泡,氣泡破裂時,產生沖擊波式能量,來沖擊灰塵和污垢微粒。用于超聲波去污的液體有兩種;一種是在化學上對記錄載體呈中性的液體,另一種是活性液體。
二、膠片機械性損傷的修復
(一)消除磨傷、劃痕
消除磨傷、劃痕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被修復底片放入清水內浸透,再放入流動清水中水洗 5分鐘晾干。這主要是利用乳劑膜中明膠遇水膨脹后,重新干燥,磨傷的紋路即可清除。另一種方法是將膠片放入清水中浸濕,再放入干酪素液(其配方:蒸溜水 200ml、硼砂25g 、干酪素 25g 、甲醛 7.5ml,加蒸溜水至 500ml)中一分鐘后,取出晾干即可。這種方法不僅可以消除膠片磨痕,而且還可使底片增加一層無色透明的保護膜。
(二)消除折傷痕痕跡
將膠片放入流動清水中 5分鐘,使乳劑膜松軟后,再放入顯影液內浸泡 5 分鐘,在浸泡過程中,可用手輕揩膠紙片折傷部位,將灰塵等雜質洗掉。膠片從顯影液中取出后放入5%的冰醋酸溶液中浸一下,以中和顯影液中帶的堿性物質,再放入流水中漂洗 15 分鐘,如有必要可將膠片按折痕反方向輕折幾下,水洗后晾干即可。
(三)恢復膠片彈性
膠片如保存在濕度較小的環境中,會漸漸因失水過多面變脆、變硬,這時,除了用調節庫房濕度,使保存環境濕度綬慢增加,以達到適宜于膠片保存的條件,或者在膠片保存的裝具內放入潤濕藥品,如用異丙醇 13g、甘油 10g 、蒸餾水47g 配制成的濕潤劑靠它們的蒸發來使柜中的空氣保持一定濕度外,還可以用 100%醋酸 0.5ml 、甘油 1.5ml, 40% 甲醛 0.5ml,蒸餾水 100ml 配制的溶液浸泡膠片,來恢復膠片彈性。
三、修復粘結膠片
膠片在保存過程中,由于管理不善或其它意外事故,遇水潮濕,使底片之間或底片與保護袋粘在一起,這時硬揭就會損毀藥膜,甚至使膠片徹底報廢。對此類膠片修復方法是:把膠片連同保護袋一起泡在清水內,時間為 30分鐘左右,使粘結處松軟、分離,然后輕輕地把膠片一張張分離開來,然后再放入清水中浸泡 5分鐘,并用手輕輕搓掉浮于表面的粘印,沖洗干凈,過潤濕度(配方包括:皂角素 5g、丙三醇 5ml 、95% 酒精 20ml,加 30-40°蒸餾水至 1000ml,晾干即可。
四、侵涂全敷式膠片保護膜技術
為了防止膠片發霉、彩色膠片退色、消除膠片影像劃痕,防止劃痕等各種在破壞,延長膠片的保存和使用壽命, 1985年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西安電影資料庫與西安電影制片廠聯合研制成功侵涂全敷式膠片保護膜。此膠片保護膜具有厚度薄,僅有 3.5um,吸濕性低,經水浸試驗表明,已涂保護膜者 10 分鐘內增重 0.87%,未涂保護膜者增加 8.30%。由于采用了風力刮漿器裝置,使涂料漿在乳表面劑和片基上所形成的薄膜厚度和均勻度都達到了較為理想的程序。尤其在全浸涂布的情況下,使影片與外界隔絕,起到良好的保護作用。具體地說,該保護膜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性能:
(一)具有延緩彩色膠片退色的作用,因為它具有較強的吸收和反射紫外線的功能,所以經過此膜浸涂的膠片,可使影片經光照不退色、不變色。
(二)具有防止膠片發霉、變質、延緩老化的作用。該保護膜具有極強的防潮作用,在潮濕易地霉環境中可保持膠處影像不愛霉菌的侵蝕,而且膠片保護膜還具有耐酸、耐堿、防水等優良的性能。
(三)具有防止劃傷和消除劃痕的作用。該保護膜具有一定的硬度和耐磨性,起到保護膠片表面不被劃傷的作用。同時該保護膜透明性好,其折射率較接近片基材料的折射率,對已劃傷的膠片片基經涂膜后有顯著的消除劃痕效果,對乳劑層的保護層劃傷也有消除的作用。
(四)具有固定將要脫落影像藥膜的作用。年代久遠的膠片資料,由于有害物質的侵蝕而使明膠失效 , 失去固定影像藥膜的作用,如有些影像藥膜見水就脫落,甚至于一擦就掉,有的膠片藥膜發粘使膠片粘連在一起,為了給進一步搶救復制爭取更多時間,利用該保護膜粘附力強,并有一定滲透性的結點,可以對將要脫落的影像藥膜加以固定。
(五)具有隔離易燃性片基的性能。該保護膜是一種緩燃物質,雖然膜表面也會產生靜電,但電荷放電不直接接觸易燃片基,起到隔離靜電的作用,這將會減小易燃片基由于靜電而起火的可能性,從而保護了易燃膠片的安全。
照片影片的修復
照片、影片上的影像修復方法很多,可以分為物理方法、化學方法以及自動化方法等。
一、物理方法
(一)乳劑膜移置修復法
照片、影片的保存大多以膠片形式保存。最簡單的機械修復方法就是修復底片,即通過一定的方法,改變底片的光密度,以獲得良好的翻版底片,如乳劑膜移置修復技術。這種方法適用于膠片上乳劑層或防光暈出現起皺、龜裂或氣泡等而引起影像損壞而進行的修復。修復過程主要有兩個步驟:先把皺裂膠片的乳劑膜從片基上分離下來,然后移置到一塊新的聚酯薄膜片基上,由此修復后的乳劑膜,即可獲得滿意的翻底片。
對于輕微皺裂的膠片,先將其放入含水10%、甲醇40%、丙酮50%的混合溶液中,在室溫下浸泡15—60分鐘,使乳劑膜從片其上松脫下來。若膠片已嚴重皺裂,則應先在溫水(25—28攝氏度)中浸泡3—5分鐘,然后迅速移置由45%甲醇和55%丙酮組成的無水溶液中,再浸泡3--5分鐘。有進如果遇到乳劑膜邊緣仍與片基粘著,可用薄刀片輔助進行機械分離,不宜處長浸泡時間。若甲醇--丙酮溶液中出現粉紅色,則應將乳劑膜轉移到鷴溶液中,慢慢地刮去乳劑層下側殘留的膠層,不可讓膠層干結在乳劑膜上。乳劑膜分離下來以后,迅速轉置事先已用水潤濕的聚酯薄膜上,將卷丐的邊角展平,把裂開的地方仔細地嚙合在一起。在保持濕潤的情況下,另取一同樣大小的聚酯薄膜蓋在乳劑膜上面,成為由三層膜組成的夾層,用手按緊,再用橡皮棒滾壓,使夾層進一步平展,同時除去氣泡。移置、熨貼后,要迅速用修復后的乳劑膜夾層進行翻底,放置時間一般不應超過30--40分鐘。這樣就可獲得令人滿意的翻底片了。為民保證乳劑膜不受意外的操作,還需在浸泡液中加進一些膠乳硬化劑。
二、化學方法
保存時間較長的底片通常會產生一種黃褐斑痕,有人稱之為底片反銀現象。這主要是由于底片沖洗時使用了疲乏的定影液,經過十幾年或幾十年的保存,銀粒逐漸析出而造成的。這種反銀造成影像的污染是無法用水洗掉的,黃的斑物質主要是金屬銀與定影液中的硫代硫酸鈉作用生成硫化銀或硫酸銀物質。對這種底片應采取如下方法進行修復:
1、將反銀底片放入清水中浸泡3分鐘,洗凈底片上的灰塵和污物。
2、將洗凈后的底片浸泡在反銀松散液(配制方法:將500ml蒸餾水倒入燒杯中,然后分步加入硫代硫酸鈉350g,無水亞硫酸鈉25g,醋酸鈉15g,硫酸氫鈉350g,鉻釩2g,在室溫下攪拌溶解,然后用蒸餾水調至1000ml,搖勻即可備用)中浸泡10分鐘,并不斷進行攪動,使析出的銀變得疏松,然后取出進行水洗。
3、將處理過的底片放在流動清水中沖洗,必須注意在處理多張底片時不要使底片相互碰動、摩擦以免將膠基碰傷,損壞底片。
4、水洗后進行干燥,用海綿擦去水滴。
5、待底片干燥后,用酒精棉球對反銀地方進行擦抹,反出的銀很快就被擦掉。
三、計算機輔助修復影像
這是利用計算機自動影像處理系統(AIPS)制備替補復制件和修復某些有特殊價值的黑白及彩色照片文件。這種修復方法在我國處在研究之中。
摘自:珠海檔案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