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質檔案在遭受水淹之后,必須立刻搶救,否則容易霉爛。應盡快降低水淹檔案環境的溫度,加快空氣流動,然后采用冷凍、去污、干燥、消毒等方法加以處理。
1、冷凍
將紙質檔案用冷凍紙、蠟紙或硅紙包起來,并標明檔案名稱、卷宗號碼、原放置的地點。隨后放在堅固的硬紙盒或塑料盒中送入冷柜。冷凍的溫度低于-29℃。以使水淹檔案盡快地處于穩定狀態,制止檔案發生變形和變質。
2、去污(清除污泥)
清除泥污前,首先應該鑒別字跡的耐水性,然后根據情況分別處理。
對水溶性字跡的檔案,用聚脂膠片輕輕刮除紙張上的污泥,然后將其分散成單頁,放置于陰涼處干燥。定時將其沿裝訂處慢慢卷一次,再翻過來卷一次,反復進行幾次,待其全部晾干后,用小刀輕輕刮去紙上的污泥,再用排筆順一個方向刷去浮土。
對字跡不溶于水的檔案,可將其浸泡在干凈的清水中,用海綿在水中輕輕擦去污泥。然后換凈水,再進行一次,最后在流動水中清洗一遍,取出后放在吸水紙上進行干燥。
3、干燥
干燥主要有自然干燥法、去濕機減濕干燥法、真空冷凍干燥法、遠紅外干燥法和常溫低壓干燥法。無論采用哪種干燥方法,都不能夠損壞檔案制成材料。因此切不可把水淹檔案放在陽光下暴曬,以防止陽光中的紫外光加快紙張中纖維素的水解和光降解速度,損害紙張的壽命。
4、消毒
水淹紙質檔案極易長霉,要及時進行消毒處理。
①水災現場消毒處理。可用百里酚藥劑對水淹檔案現場進行噴霧,以防止水淹檔案大面積長霉。
②大規模消毒。用甲醛溶液等藥劑對經過干燥后的紙質檔案進行熏蒸消毒。也可在紙質檔案干燥前,用百里酚藥紙夾入檔案內。
消毒后的紙質檔案有的還可能長霉,入庫前可將該部分檔案放在溫度18℃、相對濕度35-45%環境中,觀察是否有長霉現象。受潮干燥后的紙質檔案,一般應觀察6個月左右。入庫后在一年之內還要進行抽查和監測,隨時注意是否有霉變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