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檔案管理講義
幾個常識
管好電子檔案需要電子檔案管理軟件,手工管理電子檔案難以滿足國家檔案局的要求,難以滿足現實檔案管理對“收、管、存、用”的各方面要求。
使用電子檔案管理軟件,不等于減少檔案管理的工作量,需從綜合管理效益、今后管理效率、檢索方便等多方面看待。
電子檔案管理軟件是信息管理軟件,具備通用的“增加、刪除、修改、查詢、統計、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功能需求。
電子檔案管理軟件具有行業特點,刪除、修改少,查詢多,權限控制要求高,注重長期保管和長期可用。
電子文件的準確性(真實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安全性,移交前由形成部門負責,移交后由檔案部門負責。
電子檔案管理系統的安全保護等級共分五級:
電子檔案管理的安全策略
物理隔離技術措施:網絡隔離措施,如掃描加工網絡與檔案管理系統使用的網絡不能有物理連接、涉密信息網絡與互聯網不能有物理連接,黑客威脅無處不在,美國國防部、NASA都無法杜絕。離線備份
數據管理安全措施:合理設置系統操作人員權限,系統運行維護權與數據管理權分離、數據管理權與數據操作權分離。
數據備份
《電子文件歸檔與管理規范》規定:把帶有歸檔標識的電子文件集中,拷貝至耐久性好的載體上,一式3套,一套封存保管,一套供查閱使用,一套異地保存。對已加密電子文件,則應在解密后再制作拷貝。
歸檔電子文件脫機備份在實際工作中容易被忽視。
異地備份要求:省以上檔案館選擇相距300公里以上,不屬同一江河流域、同一電網、同一地震帶的地方為宜。地級、縣級檔案館由省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確定。
電子檔案的有效性保證
每年對電子文件進行一次檢查登記,如不兼容,進行載體轉換工作,原載體保留時間不少于3年。
對磁性載體每滿2年、光盤每滿4年進行一次抽樣機讀檢驗,抽樣率不低于10%。
對磁性載體上的歸檔電子文件,應每4年轉存一次,原載體同時保留時間不少于4年。
電子檔案的鑒定
電子文件在整理和清理時都需使用鑒定與檢測技術
電子檔案的銷毀
歸檔電子文件在銷毀前,必須進行編目造冊,經批準后方可進行銷毀
非保密性文件,邏輯刪除
涉密文件,連同載體一起銷毀
電子檔案的利用審核
電子檔案歸檔時,電子文件形成單位確定電子檔案開放的范圍、時間,檔案管理部門對照利用申請者的情況確定是否提供利用
檔案管理部門根據利用申請者的情況和電子檔案的內容等情況,確定是否提供利用
必要時征求電子檔案形成單位的意見
電子檔案的利用需辦理申請登記手續(閱覽、復制)
電子檔案的利用方式
電子檔案提供利用以網絡利用為主,充分利用數字信息和網絡技術的特性,實現信息公開、共享,做到高效、高質
檔案管理部門內提供利用
政務網內提供利用
互聯網網站提供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