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電子文件的概念
指在計算機及網絡中生成的社會活動記錄,即以數碼形式記錄于磁帶、磁盤、光盤的載體,依賴計算機系統閱讀、處理,并可在通信網絡上傳送的文件。
----------國家檔案局制定的《電子文件歸檔與管理規范》(修改稿)的定義 p43
電子文件的特點
(一)電子文件具備文件的基本特征
(二)電子文件自身的技術特點
(一)電子文件具備文件的基本特征
1、電子文件也要求由法定作者制發
2、具有法定的權威性和現行效用
3、具有規范的體式和特定的處理程序
電子信息中,只有具有憑證作用和上述特點的,才能視為電子文件。
編碼形式上
二進制編碼帶來以下特性
非人工識讀性
對計算機系統的依賴性
信息的易更改性
載體特性上
載體與信息的可分離性
信息存儲的高密度性
載體的不穩定性
電子文件發展的四個階段
一、電子文件是形成紙質文件過程的產物,即“草稿性電子文件”
二、輔助性電子文件,即紙質文件為正本,電子文件為副本
三、電子文件階段,即電子文件為正本,紙質文件為副本
四、無紙階段
二、電子文件管理原則
(一)檔案管理的一般原則對電子文件的管理仍具有宏觀指導作用
(二)電子文件的“電子”特點使電子文件工作須注意的兩方面內容:
文檔一體化的全過程管理
保障電子文件真實、完整、有效性
文檔一體化
是從文書和檔案工作全局出發,實現從文件生成制發到歸檔管理的全過程控制。
包括:
文檔實體生成一體化
文檔管理一體化
文檔信息利用一體化
文檔規范一體化
文檔一體化的意義:
使檔案收集完整、系統、便捷、準確、安全
文檔超前控制
提高信息檢索效率
有助于科學決策
提高行政效率
有利與人、財、物的合理利用
三、電子文件的技術鑒定
電子文件的真實性、完整性、有效性
真實性:電子文件的內容、結構和背景信息與形成時的原始狀況一致
完整性:電子文件的內容、結構、背景信息和元數據無缺損
有效性:電子文件的可理解性和可被利用性
四、電子文件工作管理體制
電子文件工作管理體制的基本原則:
集中統一
(1)國家所有的電子文件與電子檔案也應按檔案規定分別由各級、各類檔案保管機構集中管理
(2)全國電子文件工作在各級人民政府的領導下,由各級檔案行政管理機構統一、分級、分專業管理
(3)對黨政電子文件工作實行統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