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庫房建筑
檔案庫房是檔案館(室)保存檔案的基地,是為保護檔案提供基本物質條件的重要場所,是檔案保護技術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一項內容。
一、檔案庫房建筑的重要性及原則
(一)檔案庫房建筑的重要性
1、檔案庫房建筑為檔案保護技術中長期起作用的因素。它為檔案保護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質條件,檔案庫房建筑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檔案保護條件。
2、檔案庫房建筑直接影響管理措施的簡繁、效果和費用。
3、檔案庫房建筑與管理互為補充,缺一不可。
(二)檔案庫房建筑應遵循的原則
1、適用原則。適用就是適應檔案保護的要求。檔案庫房作為永久保存檔案的基地,其建筑要求更為全面和嚴格,它必須滿足防水、防潮、防熱、防火、防光、防塵甚至防盜的要求。能否適用檔案庫房建筑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則。
2、超前原則。超前原則要求檔案庫房建筑在設計、規劃、投入等方面具有前瞻性和高標準。因為檔案庫房建筑屬于百年大計的工程,不能只顧眼前利益,強調節省,而留下遺憾和不足。
3、美觀原則。檔案建筑應給人以美的享受。檔案建筑的美,應盡量在辦公用房上想辦法,不能因追求外觀美而影響庫房的適用。檔案庫房的美應與民族文化聯系起來,不能唯美而不倫不類。
二、檔案庫房建筑總體設計要求
(一)檔案庫房地址的選擇
檔案庫房的地址不應選在靠近江河湖泊或地勢低洼的地方,以防水患;也不應選在地下水位高的地方,以防潮濕;檔案庫房地址不應選在工礦企業處及其下風處,以免有害氣體和灰塵的侵害;為了確保檔案安全和防火要求,檔案庫房地址不應選在鬧市區和臨街位置上;為了利用上的方便,檔案庫房地址不要遠離城市,并應交通方便;為長遠計,檔案庫址周圍要預留以后擴建的空間。
(二)檔案庫房與檔案館各類用房的布局
檔案館的其他用房包括:行政辦公室、閱覽室、業務工作室和技術處理室。這些用房的布局要綜合考慮如下因素:檔案的安全、利用的方便。
(三)檔案庫房的總面積、負荷與結構
檔案庫房的總面積以預計滿庫十年左右為宜。首先要精確計算出現有館藏室,應進而未進館檔案的數量,今后平均每年進館的數量以及預計多少年滿庫。
檔案庫房的負荷量大于一般民用建筑。根據庫內所使用的檔案柜架放滿檔案的重量,計算出庫房每平方米的負荷,并增加20%的保險系數。
大中型檔案館的庫房結構以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為宜;小型檔案館如果庫房層數不多,也可采用硅石結構加鋼筋混凝土梁板。檔案庫房一般不宜采用鋼結構,以免失火時倒塌。
(四)檔案庫房層高與庫間面積
檔案庫房層高以略高于檔案架為宜,一般在2.5米左右。
庫間面積有大間庫房與小間庫房之分。一般以大房間為主,小房間為輔。重要檔案存放小間庫房,一般檔案存放大間庫房。
三、檔案庫房建筑上的防熱(隔熱)
(一)庫房屋頂的防熱
1、實體材料隔熱屋頂。在屋頂鋪設隔熱材料可以達到隔熱效果。常用的隔熱材料有泡沫混凝土、礦棉、煤渣、稻草板、泡沫塑料、膨脹珍珠巖混凝土等。
2、通風間層隔熱屋頂。通風間層屋頂的隔熱原理如下:
(1)、通風間層屋頂的間屋內充滿了空氣,由于空氣導熱系數小,因此間層中的空氣層起到了隔熱材料層的作用。
(2)、間層設有進、排風口,間層內的空氣是流通的。濕度比較低的空氣從進風口進入,使間層內濕度比較高的空氣從排風口排出,通過空氣的對流,降低間層內空氣的濕度。
(3)、間層外濕度低的空氣進入間層后,不斷流經屋頂面層和基層的內表面,通過對流換熱,把屋頂面層和基層的一部分熱量帶走,降低了屋頂的濕度,減少了傳熱量。通風間層屋頂可用于脊式和水平式屋頂。
提高通風間層屋頂隔熱效果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幾項:
(1)、保證間層通風順暢。間層內壁要光滑,使空氣流動不受阻檔,有利于對流和對流換熱。應組織單向通風。間層應有一定高度,一般以200毫米為宜。
(2)、由于間層內的空氣層對屋頂面層向基層輻射傳熱幾乎不起阻擋作用,因此,為了提高隔熱能力,可在間層鋪一層對射熱反射系數大、吸收系數小的材料,如鋁箔。鋁箔應盡量保持表面光潔。
(3)、由于通風間層屋頂的面層和基層都比較薄,熱阻小,因此,可以在間層內鋪設隔熱材料,以增加屋頂的熱阻。
(4)、在間層中間加一塊薄板,將間層分隔成兩個,
變單腔為雙腔。由于增加了兩個對流換熱面,可提高隔熱效果。
(二)庫房外墻隔熱
1、墻體隔熱。其主要辦法是:①加厚墻體。②墻體使用隔熱材料。③空氣間層墻體。
無論采用哪一種隔熱墻體,外表面均應刷成淺顏色,而且表面應盡量光滑,以減少太陽輻射熱的影響。
2、設內走廊解決外墻隔熱。這種措施還有利于防水、防光、防塵等,可以防止庫外一切不利因素直接影響庫內。
3、利用樓梯間隔熱。樓梯間設在建筑的西端,是解決隔熱最經濟的方法。小型檔案館可采用這種辦法。
4、利用樹木隔熱。在庫房西墻外面植樹,以樹木遮陽,也是一種隔熱的辦法。
(三)庫房門窗隔熱。檔案庫房的門窗應少而小,并盡量窄一些。門窗關閉要能密封,以減少庫內外空氣對流的傳熱量。庫房門窗以雙層為好。窗戶玻璃應防紅外線。
窗戶要采取遮陽措施,使陽光不能直射入庫。窗戶遮陽的形成有水平式、垂直式、綜合式和擋板式四種。
四、檔案庫房建筑的防水(防潮)
造成庫內潮濕的因素主要包括:地下水通過庫房地面和墻體向庫內蒸發;雨水通過屋面、外墻滲透到庫內;庫外潮濕空氣通過外墻、門窗縫隙侵入庫內。因此,要使檔案庫房防水、防潮,就要在屋頂、外墻、門窗、地面等處采取相應措施。
(一)庫房屋頂的防水
屋頂防水結構可分為兩種類型:
1、平屋頂瀝青油氈卷材防水結構。在卷材防水屋中起防水作用的主要是瀝青。通常的做法是二氈三油。平屋頂卷材結構容易產生滲漏,而且難于維修。
2、坡屋頂(起脊式屋頂)構件自防水結構。這種結構比較普遍的是使用槽瓦。其特點是自重輕、構造簡單、節約材料、施工方便、易于修理。
(二)庫房外墻、門窗的防水、防潮
1、外墻的防水防潮。
(1)為了防止雨水透過灰縫滲入墻體,磚墻外面的灰縫應該用較密實的1:1或1:2水泥砂漿勾縫。外墻外表面應抹一層1~1.5厘米厚的水泥砂漿或防水沙漿,以減少墻體的毛細現象。
(2)外墻墻身與庫外地面接近部位稱為勒腳。勒腳的防潮措施如下:①墻體適當加厚、外抹1:3水泥砂漿,以防雨雪侵蝕。②沿外墻周圍設一定寬度的散水坡和排水溝。散水坡的寬度應比屋檐挑出的寬度再大100~200毫米,一般為500~1200毫米,散水坡向外的坡度一般為2.5%。③設置防潮層,防止土地中的水分從基礎墻上升和勒腳附近的地面水影響墻身。
2、門窗的防水防潮。
為了防止下雨時雨水通過門窗流入庫內,減少庫外潮濕空氣通過門窗縫隙侵入庫內,庫房門窗不宜過多和過大,并應具有良好的嚴密性。
(三)庫房地面的防水防潮
1、地下庫的防水與防潮措施。
(1)混凝土構件自防水。混凝土構件自防水是承重結構與防水層合一的防水方法。承重結構是鋼筋防水混凝土整體式箱形基礎,防水混凝土具有很好的抗滲能力。防水混凝土墻的厚度應在200毫米以上,鋼筋混凝土板的厚度應在150毫米以上,否則就會影響抗滲效果。為了防止地下水對混凝土的侵蝕,應在墻外側涂抹水泥砂漿及瀝青層。
(2)外貼卷材防水法。外貼卷材防水法是通過在磚墻和鋼筋混凝土板式基礎外面滿包卷材防水層(一般三氈四油)來達到防水目的的防水法。采用此法,應在墻外側用磚砌一道保護墻,以免防水層損壞。
(3)外抹防水法。外抹防水法是通過在地下庫的內表面或外表面做防水抹面來達到防水目的的防水法。
(4)涂料防水法。涂料防水法是通過地下庫的內表面或外表面涂刷或噴涂防水涂料來達到防水目的的防水法。
2、地上庫的地面防潮。
檔案地上庫的地面防潮以架空地面防潮較為理想。架空地面防潮就是在對地面基層進行一定處理后,架空鋪設庫房地面,使地下水不能直接通過地面影響庫內,從而達到防潮的目的。地面架空的高度一般不應小于600~800毫米。在基層與上層地面之間的墻壁上,前后應開有通風洞,使間層內的空氣流通,以便把間層內的潮濕空氣排出。對上層庫房地面的背面應施以防水處理,如涂刷瀝青等,以防間層內潮濕空氣通過上層地面影響庫內。為了提高架空地面的防潮能力,對基層地面也應進行一定的防潮處理,如用三合土夯實、做水泥砂漿地面、鋪設瀝青油氈防水層等。
五、檔案庫房建筑的防火
檔案庫房建筑設計應充分考慮主體結構的耐火能力和裝修材料不燃性。
(一)建筑構件的耐火性能和耐火極限
適宜的檔案建筑構件應是非燃燒構件(如鋼筋混凝土或加氣混凝土)或難燃燒構件,如經過防火處理的木材、刨花板等。
建筑構件抵抗火燒時間的長短(耐火極限)與構件的厚度和截面尺寸或保護層的厚薄等有著密切的關系。在相同的條件下,其厚度和截面尺寸愈大,防火保護層愈厚,則耐火極限必愈高。
(二)檔案建筑的耐火性能
檔案庫房是保存檔案的重要基地,庫房耐火等級一般不應低于一級,對于柱、梁、樓板的耐火極限,還應視具體情況,選用高于一級耐火等級建筑的相應構件。
(三)防火間距與防火分隔
為了保證檔案庫房的防火安全,庫房與四周建筑物之間應保持有一定的防火間距。防火間距,即一幢建筑物起火,對面建筑物在熱輻射的作用下,沒有任何保護措施而不會起火的距離。在一般情況下,防火間距不應小于30~50米。
為了防止火勢蔓延,檔案庫房建筑應設置一定的防火分隔物。防火分隔物主要有防火墻、防火門等。防火墻可以把整個庫房建筑的空間分隔成若干防火區,并應具有四小時以上的耐火極限。
文章來源于<山東檔案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