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北平和平解放70周年
1948年12月中旬,人民解放軍直逼北平城下,把整個北平城圍成了“金箍鐵桶”。城內國民黨守軍的陸路交通和有線通訊被切斷,開辟空中通道成為國民黨守軍唯一的救命稻草。在這種情況之下,傅作義下令修建了東單機場和天壇機場兩個臨時機場。然而情況很快被我軍掌握,國民黨守軍的空逃計劃隨之破產。北平和平解放后,東單機場和天壇機場停止使用,兩個臨時機場從修建到結束使用,僅歷時兩個月時間。
01
重兵圍困下的北平國民黨守軍企圖空逃
1948年11月2日,遼沈戰役以解放軍的徹底勝利而結束。傅作義深受震懾,平津國民黨軍猶如“驚弓之鳥”,不斷收縮兵力,準備隨時從海上南逃或西竄。為了避免以后作戰不利局面的出現,11月23日起,東北野戰軍主力提前結束休整,取捷徑隱蔽揮師入關,會同華北軍區第二、第三兵團,迅速完成了對北平、天津之敵的戰略包圍和戰役分割。
平津戰役示意圖
南苑機場和西苑機場是當時國民黨在北平的兩個機場,其中南苑機場是空軍的主要機場。遼沈戰役結束后,原在沈陽的國民黨空軍第一軍區的一部分兵力及第二軍區第1、4、5、8、12、16大隊的部分飛機都轉移至南苑機場。1948年12月中旬,解放軍占領了西苑機場。1948年12月17日,東北野戰軍 (一兵團司令為肖勁光)攻占南苑機場,繳獲各種敵機25架。傅作義得知這一消息后十分震驚,緊急組織兵力進行數十次反撲,企圖奪回機場,遭到東北野戰軍英勇阻截,其收復南苑機場的幻想徹底破滅。
在解放軍的強大攻勢下,傅作義采取“倚城野戰”的策略,主動把軍隊撤到城內。1948年12月中旬,解放軍直逼北平城下,把整個北平城圍成了“金箍鐵桶”。北平城處于人民解放軍的團團包圍之中,城內國民黨守軍的陸路交通和有線通訊被切斷,國民黨軍隊猶如甕中之鱉,伺機尋找突破口。國民黨守軍有了“飛”出去的想法,企圖通過在城內修建飛機場,從空中通道逃走。在這種情況之下,傅作義下令修建臨時機場——東單機場和天壇機場。
02
兩個臨時機場的倉促修建和使用
北平城雖大,城內卻難找到足夠大的空地建機場。最終,國民黨守軍在東單附近及天壇公園內找到兩個場地。其中東單機場的范圍,主要是東單操場及其以南地塊,大約是現在東單公園的位置。
東單附近之所以存在這么一塊空地,是因為1901年《辛丑條約》規定,東交民巷被劃為外國使館區,鄰近東交民巷的東單一帶,就成為各國軍隊的訓練場。1928年,民國政府南遷,各國使館也隨之南遷,但東單這片地方卻沒有做過其他用途,一直是一片空地。
1948年12月,國民黨守軍召集城內全體清道夫和緊急招募的2000多民工,用鐵鍬和兩輛美式推土機推土拆房,修筑飛機跑道。由于無需清障、伐樹和平整碾壓,圍起來,置些標示即可使用,幾天后,第一個臨時簡易機場——東單機場就建成了。東單機場過于暴露,其建成后未正式使用。
東單臨時機場
天壇機場位于天壇南壇墻以北地區。這里參天古樹密集,施工難度比較大,其建成時間比東單機場晚。為了修建臨時機場,城內十分之一的市民都去做工了,不去做工的人要繳納代役金,去做工的人每天得到3斤玉米面的報酬。八天后,兩個臨時機場就基本建成了。起初,民航飛機主要在東單機場停靠,天壇機場則主要是軍用。由于東單機場場地所限,不能降落大飛機,改由天壇機場每天上下午各抽出兩個小時給民航飛機使用。
1948年12月19日,東單機場降落了幾架飛機,其中傅作義的專機“天雄號”飛機因為跑道不平,爆炸了一只輪胎,只好等到機場完全修好才能起飛。21日,臨時機場才可以繼續用。同日,南京國民黨政府飛機飛抵東單機場,運來了一批鈔票,隨后把其“搶救”計劃中的第二批人員共24人帶走了,包括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北平師范大學校長袁敦禮、北平研究院院長李書華和北平藝專音樂系主任趙梅伯等。故宮博物院院長馬衡本來也在“搶救”之列,但他堅持留下來看守故宮國寶,并以經費不足和文物安全為由,阻止文物南運。
雖然空運困難,但臨時機場上飛來飛去傳達命令的飛機卻不少。如1948年12月,北平原市長何思源曾乘飛機去南京見李宗仁,并于1949年1月10日乘機返回。何思源帶來了李宗仁給北平的禮物及李宗仁和平解決北平問題的意思。與何思源同機來平的還有李宗仁的副官長李宇清。1948年12月23日,蔣介石次子蔣緯國攜帶蔣介石的親筆信乘飛機來北平,誘勸傅作義撤軍南下,還給傅作義送來一架飛機。1949年1月6日,國防部次長鄭介民也乘飛機來北平,給師以上軍官帶來了一封蔣介石的書面安慰的信。1月23日,李宗仁的私人代表劉仲華和白崇禧的私人代表黃啟漢等乘坐的飛機降落在東單機場,他們是來北平與何思源會談的。
東單、天壇兩個簡易機場雖然落成使用,但隨著戰事的發展,均處在不斷擴建過程中。1949年1月上旬,東單機場繼續向南擴大,動員民夫及清潔總隊拆電桿、砍大樹、炸廢墻,一片烏煙瘴氣。天壇的400株古樹提供給軍用了,民國元年種的洋槐林也應聲倒下。
東單機場限于地勢,必須橫斷馬路,才能開辟更大的場地,為此東單附近大量文物遭到破壞,最大的一件文物就是擁有200多年歷史的東長安街牌樓。傅作義不愿留下毀壞古跡的惡名,決定招商拆除,并在合同中規定不得毀壞一磚一瓦,以待戰事平息后,再照原樣修建。包拆工程的工頭就是1932年前后對東長安街牌樓修繕的人,兩年前他曾帶領老工人對牌樓進行過刷新。
03
國民黨守軍南逃計劃落空
當時在北平開展情報工作的組織主要有三大系統:中共中央華北局城工部系統、中共中央社會部系統和軍隊的敵工部系統。其中,劉仁領導的華北局城工部先后在北平建立了三處地下電臺,分別設在東城帽兒胡同2號,報務員趙振民;東城洋溢胡同36號,報務員艾山;宣武門外西草場12條,報務員王超向。
帽兒胡同電臺舊址
“趙振民”臺從1947年5月與城工部電臺開始通報。地下電臺由地下學委秘書長崔月犁領導,李雪負責技術指導和日常管理。通過我黨北平地下情報人員提供的情報,城外解放軍及時掌握了臨時機場修建進程及準確位置,采取炮擊的戰術控制飛機場,阻斷國民黨的空中通訊運輸線,防止其空中南逃。如1949年1月,城外的解放軍封鎖東單機場之時,曾發射了兩發炮彈落在了東單地區,前線指揮部要求城內情報人員把彈著地點位置計算出來。冀察熱遼社會部安林帶領情報人員到實地察看彈坑,然后用步子量出彈坑距崇文門的距離,通過地下電臺及時報告,使我軍前線指揮部獲得了準確數據,很快控制了東單機場。
《平明日報》軍政要聞記者劉光人是我黨的地下情報人員。他利用北平城防司令楚溪春是他父親的老上級和同鄉的關系,經常到楚溪春那里利用拉家常、敘舊,趁機搜集情報。
1948年12月,劉光人隨楚溪春視察了西直門至廣安門一線的城墻防御工事;隨后,又視察了環城馬路。當他們來到天壇公園時,劉光人發現天壇公園成了禁區,公園最南端靠近城墻的地方,很多參天古樹,不是被伐倒,就是被連根拔起。他很疑惑地問楚溪春:“這么好的樹,為什么都砍了?”楚溪春小聲告訴他說:“我們要在這里修一個秘密機場。”
事關重大,需要及時向組織匯報。26日下午,劉光人佩戴“特別通行證”騎車從西直門出城,在白石橋一帶穿過雷區,找到了平西情報站的站長劉景平,憑著記憶在紙上準確畫出了城防工事、環城馬路及天壇機場的軍事圖,為我軍提供了重要的作戰軍事依據。27日,解放軍的圍城部隊向天壇秘密機場發射了兩發炮彈,以此告訴傅作義:你的秘密機場已無秘密可言了。在我情報人員的積極努力下,1949年1月中下旬,天壇機場被解放軍的炮火控制了。
平西情報站舊址
蔣介石多次派人到北平誘勸傅作義撤軍南下,均遭到傅作義的拒絕。1949年1月中旬,蔣介石企圖接運國民黨第13軍官兵至青島。解放軍得知消息后,幾天內,發起炮擊機場強大攻勢,用高射炮在機場的四周發射炮彈,致使天壇機場的飛機不能結隊南飛,蔣介石空運南撤計劃在空運了一個團后便落空。共產黨在北平的地下情報工作,為和平解放北平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在解放軍大軍圍城、“倚城野戰”無望的形勢下,在共產黨的積極推動和爭取下,城內傅作義國民黨守軍被迫放下武器,宣布接受人民解放軍的和平改編。北平和平解放的實現,讓文明古都獲得了新生!
稿件來源:《北京檔案史料》
作者:徐香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