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載滄桑巨變,風雨砥礪;一甲子春華秋實,波瀾壯闊。
西藏民主改革前,農奴只不過是“會說話的工具”。西藏民主改革徹底廢除了封建農奴制度,為西藏的發展繁榮開辟了嶄新的道路,在世界屋脊上筑起了一個野蠻與文明、黑暗與光明、落后與進步的分水嶺。從此,西藏邁上了從黑暗走向光明、從落后走向進步、從貧窮走向富裕、從專制走向民主、從封閉走向開放的偉大征程。這場民主改革是一座不朽的豐碑,它將永遠矗立在雪域高原上,永遠矗立在西藏各族人民的心中!
回首前塵,西藏長期處于政教合一、僧侶和貴族專政的封建農奴制社會,農奴過著衣不蔽體、饑寒交迫的日子。西藏的農奴主主要是官家、貴族和寺院上層僧侶三大領主。他們占西藏人口不足5%,卻占有西藏的全部耕地、牧場、森林、山川以及大部分牲畜。而占西藏總人口95%的農奴們,不但要承擔極其沉重的賦稅,一年之中至少有三分之二的時間為莊園主提供無償勞役,既無工資,也得不到飯食,完全失去了人身自由。
1959年3月,西藏民主改革徹底廢除了封建農奴主所有制,確立了農牧民的個體所有制。廣大農奴分得了土地和其他生產資料,廢除了農奴對農奴主的人身依附。農奴和奴隸掙脫了身上的鎖鏈,第一次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人”,成為自己命運和西藏社會的主人。
西藏百萬農奴翻身解放、當家做主,山南曲松縣的人們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在拉加里莊園載歌載舞歡慶民主改革的勝利。翻了身的農奴振臂高呼:“黨的光輝照耀在我們窮人的身上。”
1961年,西藏各地開始實行普選;1965年8月,西藏鄉、縣選舉工作完成。千百年來,被三大領主看成是“會說話的工具”的農奴和奴隸,真正當家做主了。翻身農奴懷著喜悅的心情選舉自己的當家人。
1954年3月8日,為爭取、團結各界藏族婦女,拉薩市愛國婦女聯誼會成立。西藏民主改革后,婦女的社會地位迅速提高。1965年,拉薩電廠農奴出身的藏族姑娘索蘭曲珍已成長為一名技術工人。過去只能在牛棚、馬廄生孩子的藏族婦女,現在都可以免費去醫院生育。農奴出身的窮達過去生了3個孩子,但都在剛剛生下來就死去了。1965年7月,窮達在西藏人民醫院平安生下一個男孩。三代都是奴隸出身的尼瑪,也過上了幸福生活;她不再像自己的長輩,為自己孩子的命運擔心。
在黨中央的關心關懷下,在全國各地人民的大力支援下,自治區黨委、政府帶領全區各族干部群眾艱苦奮斗、自力更生,西藏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作為自治區首府的拉薩,人民生活充實富裕、幸福安康,住上了寬敞舒適的新房,享有與內地大中城市同等優質的教育和醫療服務。
拉薩市城關區納金鄉村民次尼,過去住房條件簡陋,實施安居工程后,2008年次尼一家人搬進了新房,客廳、臥室、洗手間全部配套,自己還置辦了各種家具,享受幸福晚年生活的她,無比高興地說:“從游牧到定居、從定居到安居,牧人生活是蒸蒸日上,變化太大了,衷心感謝黨的恩情!”
翻閱西藏歷史的畫卷,我們仿佛聽到了鏗鏘前進的腳步聲,讀到了崢嶸歲月的不朽,看到了艱辛奮斗的足跡,感受到了發展壯大的激昂音符。
短短幾十年,跨越上千年。西藏民主改革60年來,全區各項事業取得輝煌成就,譜寫了革命、建設、改革的壯美篇章。
回溯解放之源,深思幸福之根,眺望未來之景,民主改革是西藏各族人民跟黨走,建設美麗家園、追求幸福生活的新起點。
60年來,在黨中央的高度重視和特殊關愛下,陽光普照的雪域高原,發生了震爍古今的滄桑巨變。站在新時代的歷史起點上,社會主義新西藏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征程。事實證明,只有偉大的中國共產黨,才能帶領百萬農奴翻身解放,才能讓西藏人民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才能帶領西藏人民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
今天的西藏,各族人民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光輝照耀下,在自治區黨委的堅強領導下,奮力邁向全面小康,創造新的更大奇跡,共同書寫中國夢瑰麗西藏篇章。
投下莊嚴的一票。千百年來,被三大領主看成是“會說話的工具”的農奴和奴隸,真正當家做主了。 茹遂初 攝
1954年3月8日,為爭取、團結各界藏族婦女,拉薩市愛國婦女聯誼會成立。圖為聯誼會主要領導合影。
1965年7月,農奴出身的窮達在西藏人民醫院平安生下一個男孩。茹遂初 攝
1965年,拉薩電廠農奴出身的藏族女工索蘭曲珍在調整水輪機。茹遂初 攝
1959年,山南曲松縣的人們在拉加里莊園載歌載舞歡慶民主改革的勝利。
1965年,三代都是奴隸出身的尼瑪抱起女兒樂開了花。茹遂初 攝
1963年,乃東縣凱松鄉第七互助組成員德吉措姆在揚場。茹遂初 攝
2008年,日喀則牧民搬進改造后的新居,臉上綻放出幸福的笑容。
2008年,拉薩市城關區納金鄉村民次尼抱著小孫女在新居的房屋前。
文中未署名照片均為西藏自治區檔案館提供
原載于《中國檔案報》2019年3月22日 總第3350期 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