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由陜西省檔案局編纂的《國立西北聯合大學檔案史料選編》(以下簡稱《選編》)由西北大學出版社出版,全書162萬字,上、下兩冊。內容涵蓋大學西遷的醞釀、國民政府相關章則訓令、學校概況、學校重要會議記錄、大學制度建設、本科教學與研究生教育、教職員、抗戰與軍訓、學生、學術期刊、高等教育演講文選、高等教育專題文選等方面,并附有80余幅珍貴檔案照片。
編纂這部《選編》是省檔案館充分發掘館藏檔案資源價值,切實發揮檔案資政、存史、育人的社會功能,拓展檔案工作服務領域,打造檔案文化精品,推動檔案工作大發展取得的又一重要文化成果。
1937年爆發的七七事變,揭開了中國全面抗戰的大幕。7月29日,北平淪陷。在日寇鐵蹄的蹂躪下,中國的高等教育事業遭受到近代以來空前的劫難和巨大的損害。為保存珍貴的教育資源,絕大多數專科以上學校,向內地進行了大遷移。9月10日,國民政府教育部電令“以北平大學、北平師范大學、北洋工學院和北平研究院等院校為基干,設立西安臨時大學”。11月9日,太原淪陷,西安告急。1938年3月6日,西安臨時大學編為1個參謀團、1個大隊,下分3個中隊、14個區隊、106個分隊,過渭河,渡柴關,涉鳳嶺,越秦嶺,再次遷往漢中,改稱“西北聯合大學”。這時的西北聯大,設有6個學院23個系,分布在三縣六地。1938年7月,根據教育部令,學校將工學院、農學院獨立設置,農學院遷往陜西武功,工學院設在城固縣南古路壩。1939年8月,西北聯大再次改組,由文、理、法商三學院組建國立西北大學,醫學院獨立設置,稱國立西北醫學院,師范學院獨立設置,稱國立西北師范學院。西北聯大從而有了國立西北大學、西北工學院、西北農學院、西北醫學院、西北師范學院5校。抗戰勝利后,這些學校除西北工學院、西北師范學院一部分遷回北平、天津、河北,復校為北洋工學院、北平師范大學和河北女子師范學院外,其他所有分置院校都留在西北,使得西北的高等教育體系很快成熟。部分高校內遷至陜西,對陜西的教育事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些高校的內遷,有效地保存了我國高等教育的國脈,在民族危亡關頭,使得先進的科學技術、思想文化在極廣闊的時間、空間上進行了成功的大轉移和大傳播,從而奠定了陜西高等教育發展的基礎,促進了陜西高等教育的發展。
國立西北聯合大學檔案是陜西省檔案館的重要珍藏,館藏檔案2千余卷,案卷依問題結合年度排列。以其后繼校院國立西北大學、國立西北工學院、國立西北農學院的類目保存。其中在國立西北大學目下,存有國立西安臨時大學、國立西北聯合大學案卷,另存有1946年8月并入的國立西北醫學院、1949年并入的陜西省立師范專科學校、陜西省立醫學專科學校、西安政治學院的部分檔案。《國立西北聯合大學檔案史料選編》一書的出版發行,填補了西北聯大史研究的空白,有利于保留和開發陜西文化記憶,為研究陜西近現代教育發展及其變遷規律提供了可靠資料和經驗參考,是陜西檔案工作者對抗戰文化和戰時高等教育文化研究的一個重要貢獻。這部著作所選雖為歷史資料,但卻與新時代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與高等教育如何推進“雙一流建設”,與如何建設新的道德秩序密切聯系,因此是一部既有歷史意義又有現實意義的優秀著作。該書出版后,在西北教育界引起了廣泛關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和《中國科學報》主辦的“科學網”2018年5月即關注姚遠、王展志、張文峰在《陜西檔案》雜志連載發表的《基于西北聯大檔案的幾個歷史疑點澄清》《學籍檔案見證“老阿姨”龔全珍的家國情懷》)等,并將其列為“精品博文”。截止2019年1月16日,《選編》在“科學網”點擊率達13238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