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晚報全媒體記者 楊小勇 胡蕭 黃琛琛 文/圖
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省檔案館與本報聯合開展“新中國70周年——記憶珍藏”主題檔案征集活動。征集令發布以來,陸續有市民與本報聯系,表示愿意拿來家中珍藏參與展出。近日,家住西湖區丁公路街道的市民涂星帶來了家中珍藏的幾張舊版人民幣和一些糧票,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華誕獻一份力。
7張糧票保留深刻童年記憶
記者來到位于西湖區丁公路街道的涂星家,一進門便看到涂星專門放置在客廳的糧票。“這些糧票都是當年我父母用的。”涂星告訴記者,作為一名80后,她對于那個使用糧票的時代,保留著深刻的童年記憶。
據涂星介紹,上世紀80年代末,她還是一個孩童,父母經常帶她去糧店買米,用的就是這種糧票。“擁有糧票才有購糧的資格,而且有面額限制,一市斤面額的糧票就只能購買對應的一市斤糧食。”涂星說。
糧票退出市場后,她家剩余的7張糧票就保留了下來。記者看到,這些糧票中,3張全國通用糧票,其中1市斤、3市斤、5市斤面額各一張;另有4張江西省內通行糧票,分別為1市斤、3市斤、4市斤、5市斤面額,每種面額僅有1張。糧票的發行時間跨度較大,發行時間最早的為1965年發行的1市斤全國通用糧票,最晚的為1982年發行的3市斤江西省內通行糧票。
再捐贈出8張舊版人民幣
在深入了解“新中國70周年——記憶珍藏”主題檔案征集活動的目的和意義后,涂星決定再捐贈8張舊版人民幣。
記者了解到,涂星家收藏的8張舊版人民幣紙幣中,其中那張1分錢面額的紙幣,是1955年開始發行流通的第二套人民幣。“早在1964年左右,銀行對于第二套人民幣就只收不付了。這一張是我爺爺留下來的,然后傳到了我手上。”涂星向記者介紹,這套人民幣存世量相對較少,因此較為稀有。
據涂星介紹,其余七張紙幣都為第三套人民幣。“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面額各一張,在第三套人民幣停止流通后,父親便將其收藏起來,留存在家中。”涂星說,她決定將這些紙幣捐贈出來,除了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華誕外,也是相信專業人士能更為妥善保管它們。
征集令:
“新中國70周年——記憶珍藏”征集活動持續到9月
本次征集活動共有捐贈、征購、復制、寄存四種征集方式供市民選擇,面向全社會征集社會變遷檔案資料、歷史檔案資料、革命歷史檔案資料、名人檔案資料、重大歷史事件與自然災害檔案影像資料、風土人情檔案資料等8大類檔案資料。
本次征集活動將一直持續到2019年9月份。想參加征集活動的市民,可以撥打省檔案館咨詢電話0791-88916216和88916218,或聯系本報記者胡蕭,電話18296133433,說明檔案資料的基本內容。活動期間,本報記者將對所征集到的檔案資料,邀請檔案專家進行深入解讀,展示檔案資料背后的故事。
今年9月,省檔案館和本報將組織專家對征集到的檔案資料進行鑒定,鑒選出“最具收藏價值的檔案珍品”若干件,并邀請市民從征集到的檔案資料中評選出“最受大眾喜愛的檔案珍品”,鑒定和評選出的所有檔案珍品將在省檔案館進行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