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叫梁田的91歲老太做了一項壯舉!她將一批珍藏近百年的照片、證書贈給省檔案館!其中還包括一幅國立第一中山大學第一屆畢業同學合影!
這位老人家1米5左右,身材較為瘦小,看上去與長跑冠軍沾不上邊。但正是她,為中國田徑立下赫赫戰功。一個多小時的采訪中,話題一談到跑步,梁田總是兩眼放光樂不可收。她還告訴記者,解放初期在部隊,出門都是騎馬的,而自己天性“很調皮”,在中山大學念書時沒馬騎,但是騎過牛!她還取出一張老照片作為“憑證”,看完照片兩眼笑得連一條縫都不留。
罕見國立第一中山大學第一屆畢業同學合影亮相
在梁田的家里,一堆老照片中有一張卷曲的長條狀泛黃照片卷,這是一幅清晰度非常高的91年前國立第一中山大學第一屆畢業同學合影,是迄今罕見的老國立中山大學校史見證照片。
65位畢業生站成一排,其中靠右有11位穿著頗具時代特征的女性,最右邊的就是梁田的媽媽叫做潘淑儀,1896年出生,是當時廣州十三行行商潘振承后裔的一個三兄弟的二十三小姐。
首次參加長跑就拿獎 照片還掛在北京路
“廣州環市長途賽跑讓我愛上田徑。”梁田說。1944年元旦,看到廣州街頭環市跑萌生了加入其中的念頭。1945年,還在讀高三的梁田首次參加了只有一個女子參賽的廣州環市長途賽跑。那一次全程11000米,起點中山紀念堂,終點在文化會堂前(今市一宮),參加人數70多人。比賽結果:男子組冠軍姚善(人力車工人),成績42分54秒6,女子組只有廣州市第一中學的學生梁鈿媏(即梁田原名),成績65分35秒。
“最好玩的是,那一屆就一個女子參賽主辦方還特別為我設置一個‘特別獎’,有獎杯也有獎旗。廣州最老牌的艷芳照相館還上我家借走獎品,連同獲獎照片掛在繁華的北京路照相館門面大玻璃柜,一下子我成了廣州‘名人’了。”“那一年,抗戰勝利中山大學恢復招生,我考入了中山大學師范學院體育系。大學期間,我經常每天堅持跑步:從現在的五山一直跑到沙河再折回,還在1947、1948連續兩年參加了廣州環市長途賽跑,并獲得冠軍。”
戰績顯赫:兩次刷新女子800米全國紀錄
就在梁田大學即將畢業的1949年,當時廣東中山縣五桂山游擊區招收知識分子,梁田報名參加了,地下學聯為這批青年學生安排一條秘密線路:從廣州到香港,最后輾轉偷渡到五桂山,7名同行都是來自廣東各地的學生。從此,梁田跟著部隊天天行軍轉移,長跑的功底派上用場。1949年,游擊隊改編成了解放軍。1951年,梁田作為長跑隊代表隨解放軍體育代表團參賽捷克斯洛伐克建軍節體育運動會,成為建國后第一個出國參加國際比賽的中國女子田徑運動員。1952年,梁田又代表空軍參加了“八一”建軍節運動會。后來,梁田入選了“八一”田徑隊和國家田徑隊。
記者在這批文物檔案記錄中看到,1953年,梁田以5分35秒03的成績創造了女子1500米的全國紀錄,這是該項目第一個全國紀錄;之后,梁田又兩次以2分38秒和2分35秒刷新女子800米全國紀錄。在蘇聯專家的推薦下,1954年,梁田進入中央體育學院,成為新中國首批女體育研究生,專攻體育理論和田徑專業知識。1957年畢業后,她進入國家田徑隊擔任教練。1963年,梁田調回廣州,在廣東體育科學研究室從事體育科研和理論工作。在廣州,梁田的主要工作轉向了體育理論研究,1983年,梁田撰寫了《中國田徑發展簡史》一書,記錄了1981年以前的中國田徑運動發展史。從1987年到1997年,梁田主持編寫了50萬字的《中國體育大辭典》田徑分冊。2014年,梁田擔任副主編編撰的《中國田徑運動史》出版。
退休30多年未間斷對中國田徑的關注研究
“作為對一段歷史的補充,我調查發現,廣州是一個具有傳統群眾性長跑活動的城市,從1930年至1948年,廣州市一共舉辦過14次環市賽跑。新中國成立后,傳統群眾性長跑至今仍持續開展。”91歲的梁田至今退休超過30年,她從未停止過對中國田徑的探索和研究,至今仍保留著每天堅持鍛煉的習慣。這30年間,她不間斷參與各種體育專著的編撰,為后人留下寶貴的體育理論財富。2016年,梁田被全國理論研究會授予“田徑資料資深專家”稱號;2017年,在《田徑》刊登《第31屆奧運會田徑比賽觀后感》獲得一等獎。
1927年6月國立第一中山大學第一屆畢業同學合影
梁田1947年冬在中山大學女生宿舍門口騎牛
廣東省檔案館收集整理部工作人員在梁田家征集檔案。(王東超攝)
(原文刊登于廣州參考,作者黃丹彤,廣東省檔案館網站采編整理。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廣東省檔案館網站聯系。)